肌电图运动诱发实验对周期性麻痹的诊断价值研究

肌电图运动诱发实验对周期性麻痹的诊断价值研究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肌电图运动诱发实验的正常值和影响因素研究‘背景’国外许多研究证明肌电图运动诱发试验(ET)对周期性麻痹的有较高的辅助珍断作用。但是ET的正常值范围报道不一,而且正常人样本量不大。‘目的’分析正常人ET的检测结果,确定ET的正常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设定的年龄组、性别比例招募健康正常志愿者100例。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进行ET检测。ET检测,采用标准的尺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测量,计算运动前后波幅的减低率。分析数据,如果符合正态分布,将根据均值和标准差计算正常值范围,见表12阴影标注的公式。影响因素分析:根据年龄段、性别及检测时间将受试者分组,比较各组间数据的差异性。身高、体重与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ET诱发了CMAP波幅的减低。(2)数据分析,箱图检测发现8例异常值。这8例数据的均值为-48.38%(-44%~-57%)。已经超出国外报道的所有正常值的范围(最低-40.9%),明显与正常人的数据不同。从临床角度可以将这些受试者排除在正常人范围外,故将其剔除,并补充招募8例正常受试者。(3)波幅减低率呈正态分布(P=0.0001),正常值范围为0~-33%。(4)波幅减低率在不同年龄、性别、检测时间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NOVA-LSD检验):波幅减低率与身高和体重无相关性(r=-0.153,P=0.129;r=-0.152,P=0.131,相关分析-pearson检验)。‘结论’(1)尺神经CMAP波幅减低率的正常值范围为0~-33%,>-33%为ET异常。(2)ET的结果不受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检测时间的影响。(3)正常人群中,ET结果存在变异,约为8%。第二部分肌电图运动诱发实验与临床诊断的比较研究‘背景’国外许多研究证明肌电图运动诱发试验(ET)对周期性麻痹的有较高的辅助珍断作用,但是目前还没有基于临床的较大样本的诊断性实验研究。‘目的’比较ET和临床诊断对原发性周期性麻痹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确定ET对周期性麻痹缓解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双盲性诊断试验1.研究对象:(1)入组标准2006年3月至2008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符合以下标准的患者①急性或发作性肢体无力;②无力持续几分钟或几天;③发作间期完全正常。(2)实验分组①PPs(原发性周期性麻痹)组:原发性PPs②TPP(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组:PPs合并甲亢③second-PP组:除TPP外,其他继发性PPs④对照组:①、②、③组外,其他入组患者2.研究方法:(1)所有入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记录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检查、发作时血钾水平、甲状腺功能检查、尿常规、血气分析、肾功能检查及ET检查。为了明确诊断,部分患者还需完善相关检查。(2)诊断性试验分析①研究对象:PPs组和对照组。TPP和继发性PPs对ET和临床诊断结果有干扰,故不纳入诊断性试验分析。②ET诊断:波幅减低率>-33%为ET异常,记录为ET检测阳性。③临床诊断:典型PPs临床表现+发作时血钾异常,定义为临床诊断阳性。(3)各组ET和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均值比较:方差分析(ANOVA),LTD检验;阳性率比较:X2检验。‘结果’(1)随机入组患者共155例,PPs组68例,TPP组12例,Second-PP组3例,对照组72例。(2)诊断性试验分析:临床诊断:敏感度为66.18%,特异度为77.78%;ET诊断:敏感度为92.65%,特异度为91.67%。(3)波幅减低率:PPs组-57.76%,对照组-18.10%,TPP组-38.83%,Second-PP组-20.33%。PPs组波幅减低率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0,ANOVA-LTD检验).(4)临床诊断假阳性病例:对照组中临床诊断阳性患者12例,最后确诊为焦虑症。这些患者的ET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起到很好的鉴别诊断作用。(5)ET假阳性病例:对照组中ET异常者有6例(8.3%),均无PPs典型临床表现,推测与正常人研究结果类似,为正常变异。(6)阳性率比较ET:PPs组92.6%,TPP组72.7%,对照组8.3%,Second-PP组0%。临床诊断:PPs组66.2%,TPP组33.3%,对照组19.4%,Second-PP组100%。‘结论’(1)ET对PPs有助于明确诊断,排除假阳性诊断,是一种客观的辅助检查手段。(2)ET对PPs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达到90%以上,明显优于临床诊断。(3)ET阳性见于PPs、部分TPP,有利于这二种疾病的确定诊断。(4)ET可用于与焦虑症、继发性PPs及其他神经肌肉病的鉴别诊断。(5)ET存在假阳性,比例约为8%。第三部分肌电图运动诱发实验与基因诊断的比较研究‘背景’家族性周期性麻痹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基因诊断被认为是诊断的可靠方法。但是临床的原发性周期性麻痹(PPs)患者多为散发性,基因诊断的阳性率很低,基因诊断对临床的支持作用还有待研究。有报道称不同基因突变者肌电图运动诱发实验(ET)结果不同,某些突变者ET呈阴性。‘目的’确定临床诊断的原发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比较ET与基因诊断的符合度。‘方法’1.研究对象:2006年3月至2008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患者。(1)入组标准①急性或发作性肢体无力;②无力持续几分钟或几天;③发作间期完全正常;④同意进行PPs基因突变筛查者。(2)实验分组①PPs组:原发性PPs②对照组:其他入组患者(3)家系研究:具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取得其家族其他成员的血样,进行基因突变的研究。(4)正常受试-异常结果者研究:对正常人ET检测部分的8例异常值者,进行热点基因的筛查。2.研究方法:所有入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ET和基因热点突变(CACAN1S基因R528H和R1239H;SCN4A基因T704M和M1592V)筛查。比较PPs组和对照组患者ET和基因诊断的符合程度。‘结果’(1)随机入组患者共155例,其中同意进行突变筛查的患者70例,作为最终入组患者。符合诊断标准者50例,对照组20例。有家族史者7例,收集家系5个,分别为家系A/B/C/D/E。(2)基因筛查结果:①家系研究:家系A发现R528H突变,所有患者均有此突变,而家系中非患者无此突变。其他家系未见责任突变。②PPs组和对照组研究:R528H突变1例(家系A先证者),R1239H突变0例,T704M突变0例,M1592V突变0例。③正常受试-异常结果者研究:未见责任突变。(3)ET:PPs组阳性48例,对照组阳性2例,ET诊断阳性率96%。‘结论’(1)典型家族性周期性麻痹患者(FPP),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我们检测出家系A存在CACNAlS基因R528H突变;(2)非典型FPP,未发现热点突变;(3)散发性PPs患者突变阳性率极低,基因筛查目前不适合应用在临床诊断;(4)存在基因突变的患者的ET检测结果与其他PPs患者ET结果无差异;(5)ET是PPs客观的辅助检查手段;(6)基因筛查可能会对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

论文目录

  • 一、缩略词表
  • 二、中文摘要
  • 第一部分 肌电图运动诱发实验的正常值和影响因素研究
  • 第二部分 肌电图运动诱发实验与临床诊断的比较研究
  • 第三部分 肌电图运动诱发实验与基因诊断的比较研究
  • 三、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四、正文
  • 第一部分 肌电图运动诱发实验的方法学和正常值研究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肌电图运动诱发实验与临床诊断的比较研究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肌电图运动诱发实验与基因诊断的比较研究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五、综述
  • 原发性周期性麻痹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
  • 肌电图运动诱发实验对周期性麻痹的诊断价值
  • 周期性麻痹的基因诊断现状
  • 六、参考文献
  • 七、个人简历
  • 八、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  

    肌电图运动诱发实验对周期性麻痹的诊断价值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