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义务教育制度下的城乡义务教育公正研究

新义务教育制度下的城乡义务教育公正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公正问题。不公正的状况既表现在区域之间,也表现区域内的校际之间。如任由这种现状继续,将会使我国城乡关系朝着更加不平衡的方向发展,很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这其中,城乡二元经济政策是形成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公正问题的经济基础,“分级办学”体制则直接导致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因此,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公正发展,不仅具有普遍的道德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社会实践意义。本文围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义务教育的公正,分三部分展开具体的研究:第一部分,对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公平的现状和原因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在综合考量我国现阶段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指出城乡义务教育不公平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制度的政府主体性不公平。在原有的教育投入的体制下,高等教育得以优先保障,城市义务教育优先发展;二是义务教育城乡二元制度的后续发展性不公平。分析了我国城乡教育义务发展不平衡形成的制度性原因,作为教育资源的汲取与分配的结果和在校生人均教育经费的不平衡,它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城乡义务教育设施、办学条件的优劣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并进而影响到城乡学生在更高阶段的升学竞争中的“胜负”;三是义务教育重点与非重点制度的教育资源中介性不公平。重点与非重点制度设置,形成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内部发展不公平的。因此,在原有义务教育体制下,教育政策的偏差、教育资源的不足、教育观念的落后造成城乡义务教育的不公正。第二部分,分析新义务教育制度与城乡义务教育公正的内在关联。通过义务教育实施的公益化、统一化、素质化,构建起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县级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体制和义务教育素质化的实施。认真调整义务教育投入结构,确保国家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作用,科学规划国家和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中的责任,逐步实行义务教育的免费制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义务教育的公正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对我国现在所进行的和谐社会构建以及对我国未来社会走势的将产生重大的影响。第三部分,对解决我国城乡教育发展不公正问题的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即实行城乡区别性投入的财政保障机制,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的标准化建设,有条件地设立一些优秀的民办学校,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论文的基本构思及研究方法
  • 1.3 本文需界定的两个基本概念
  • 1、当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与原因分析
  • 1.1 问题的缘起
  • 1.2 当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现状与不公平性的主要表现
  • 1.2.1 当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现状
  • 1.2.2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不公平性的主要表现
  • 1.3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原因分析
  • 1.3.1 教育政策的偏差导致了宏观层面的差距
  • 1.3.2 教育资源的不足促成了中观层面的差距
  • 1.3.3 教育观念的落后影响了微观层面的差距
  • 2 新义务教育制度与城乡义务教育公正的内在关联
  • 2.1 新义务教育制度内涵的厘定
  • 2.1.1 义务教育的公益化
  • 2.1.2 义务教育的统一化
  • 2.1.3 义务教育的素质化
  • 2.2 当前构建城乡义务教育公正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 2.2.1 有利于维护和保障个体人权
  • 2.2.2 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维护社会的稳定
  • 2.2.3 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 2.3 新义务教育制度与城乡教育公正的内在关联
  • 2.3.1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城乡义务教育公正经济上的保障
  • 2.3.2 县级人民政府管理体制是城乡义务教育公正制度上的保证
  • 2.3.3 实施素质教育是城乡义务教育公正观念上的引领
  • 3 新义务教育制度下促进城乡教育公正的对策探讨
  • 3.1 近年来城乡义务教育进一步的发展
  • 3.2 实行城乡区别性投入的财政保障机制
  • 3.3 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的标准化建设
  • 3.4 有条件地设立一些优秀的民办学校
  • 3.5 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新义务教育制度下的城乡义务教育公正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