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民参与的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

基于公民参与的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

论文摘要

政府公信力是衡量政府信用状况和信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政府依据自身的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程度。政府公信力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然而,政府公信力下降已经成为困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政府公信力问题也日益凸显,一些地方政府的失信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提高政府公信力,重塑政府形象,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外关于政府公信力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研究成果比较多。我国学者对政府公信力的研究起步较晚,大量的研究是从2003年开始的。目前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大部分学者的研究是围绕政府自身行为的约束和监督来进行的,很少从公众的角度来研究政府公信力问题。实际上,公民参与在政府公信力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论文把公民参与作为研究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出发点,提出通过培育公民社会,建立和完善公民参与机制来促进公民参与,最终来达到提高政府公信力的目的。研究政府公信力要从分析信任概念入手,通过对信任的国内外历史渊源的考察,运用卢曼、西美尔等社会学家关于信任理论的研究成果来论证政府公信力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地位,阐明了政府公信力在一个国家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意义。社会契约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协商民主理论都表明公民参与有利于政府公信力的提高,并且有利于巩固政府统治地位的合法性。论文引用南京市“社会资本与公民文化”调查的统计数据来说明政府公信力与公民参与意识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即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越高则参与意识也较强。通过构建政府信任产生的模型来分析公民参与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从而,说明了政府公信力和公民参与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政府行为不规范,责任意识淡化;腐败问题突出;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公民参与不足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的公民参与程度较低,公民的参与意识不高,参与水平有限,以及公民参与渠道的不完善都使得公民参与流于形式,因而对政府行为的约束力也比较弱。针对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和公民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培育公民社会,建立和完善民意表达机制来提高公民的参与程度,并且要建立和完善政府的回应机制,从而构建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合作机制,并以此来提高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为了保证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这种互动合作机制的正常运转,还需要构建一个政府回应的保障机制来确保公民与政府之间互动合作机制的持续、稳定运行。这个保障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二是回应载体的系统化建设,三是参与型人文环境的建设。通过保障体系的建设,使公民参与和政府回应成为一种制度化,从长远上和根本上改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提高政府公信力。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选题的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及理论渊源
  • 第一节 “信”的含义和历史渊源
  • 一、我国古代关于信任的研究
  • 二、国外信任思想的考察
  • 第二节 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内涵
  • 一、与政府公信力相关的概念
  • 二、政府公信力的内涵
  • 第三节 政府公信力的理论渊源
  • 一、社会契约论与政府公信力
  • 二、委托——代理理论与政府公信力
  • 三、协商民主理论与政府公信力
  • 第三章 公民参与和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互动机制分析
  • 第一节 公民参与
  • 一、政治参与
  • 二、行政参与
  • 三、社区治理的参与
  • 第二节 公民参与和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互动关系
  • 一、公民参与有利于政府公信力的提高
  • 二、政府公信力对公民参与的影响
  • 第三节 影响政府信任产生的一个模型
  • 一、政府信任模型的建构
  • 二、政府信任模型的效果分析
  • 第四章 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及公民参与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公共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 二、政府部门行政责任意识淡化,行政问责制不健全
  • 三、地方政府行为不规范,腐败问题仍然突出
  • 四、搞政绩工程,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 第二节 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中公民参与情况的分析
  • 一、公民参与意识不高,参与水平有限
  • 二、公民参与的渠道不完善,一些参与流于形式
  • 三、政府理念错位,缺乏对公民参与重要性的认识
  • 第五章 公民与政府之间互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 第一节 公民社会的培育
  • 一、发展公民社会的意义
  • 二、培育公民社会的路径选择
  • 第二节 民意表达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 一、民意表达的制度路径
  • 二、民意表达的媒体路径
  • 第三节 政府回应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 一、打造政府回应的路径基础
  • 二、政府回应机制的制度构建
  • 第四节 政府与公民互动合作的保障体系建设
  • 一、公民与政府间互动机制的法规体系建设
  • 二、政府回应载体的系统化建设
  • 三、参与型公众与服务型政府的人文环境建设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新时期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J].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20(02)
    • [2].网络舆情视角下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20(04)
    • [3].公共政策效益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影响的实证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06)
    • [4].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思考[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16)
    • [5].加强党内建设对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正向功能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06)
    • [6].公众参与:转型期中国政府公信力提升的基本途径[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20(03)
    • [7].政府公信力及其提升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02)
    • [8].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分析[J]. 新西部 2019(12)
    • [9].互联网时代下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 现代盐化工 2019(03)
    • [10].浅析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J]. 梧州学院学报 2017(05)
    • [11].提升政府公信力对策研究[J]. 法制与经济 2017(11)
    • [12].如何建设政府采购公信力[J]. 中国招标 2017(46)
    • [13].政府公信力与社会问责的关系研究[J]. 领导科学 2017(35)
    • [14].论政策过程视角下政府公信力的生成条件[J]. 科技经济导刊 2018(10)
    • [15].提升我国基层政府公信力探析[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8(01)
    • [16].浅析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J]. 经贸实践 2018(10)
    • [17].公民参与视域下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6(03)
    • [18].公民社会建设与政府公信力提升[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6(36)
    • [19].公共危机下的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04)
    • [20].我国乡镇政府公信力提升策略研究[J]. 财会学习 2017(03)
    • [21].政府公信力的内在价值与提升路径[J]. 理论学习 2017(04)
    • [22].《县级政府公信力及其多元治理模式研究》简介[J].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23].浅析新媒体视域下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以“青岛天价大虾”事件为例[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7(03)
    • [24].论公共沟通在基层政府公信力提升中的作用[J]. 才智 2017(01)
    • [25].从改革的视角看“政府公信力”问题[J]. 领导科学 2017(15)
    • [26].政府公信力及其建设价值[J]. 学理论 2017(04)
    • [27].探析自媒体时代下政府公信力建设[J]. 新闻研究导刊 2017(15)
    • [28].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公信力[J]. 山东人大工作 2017(02)
    • [29].绩效评估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助推器——读《当代政府公信力提升研究——基于政府绩效评估战略》[J]. 长沙大学学报 2017(03)
    • [30].地方政府公信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世纪桥 2017(10)

    标签:;  ;  ;  ;  

    基于公民参与的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