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焦虑情绪的临床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焦虑情绪的临床干预

论文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气流受限、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目前全球每年感染此病的人有6亿,并有290万人死于此病。在我国城市人口十大死因中,呼吸疾病(主要是COPD)占13.89%,居第四位;在农村占22.04%,居第一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COPD也是一种身心疾病,这些患者在急性期和缓解期都普遍存在着情绪障碍。情绪障碍可能加重和扩大他们的各种躯体症状和临床表现,影响COPD患者病情缓解期正在进行的各种康复训练和治疗的疗效,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导致COPD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焦虑是目前COPD患者最普遍而得到治疗最少的情绪障碍之一。目的:本实验通过调查及量表筛选,证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常合并焦虑情绪,且对COPD患者合并焦虑情绪者进行药物及心理治疗,探讨COPD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法,为COPD合并情绪障碍的治疗寻找新的方向。方法:1一般资料:于2007年2月2008年12月对我院住院的352例COPD患者进行调查。病例纳入标准:均符合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制定的诊断标准,并处于COPD急性加重期。且排除病情危重、认知功能障碍及肺性脑病患者,既往无脑卒中、精神障碍个人史及家族史;因老年人身患多种疾病,躯体疾病以近期主要疾病为主。另取心电图、胸部X线片、心脏彩超、腹部彩超、各项化验、头颅CT检查确诊无内科疾病,且既往无脑卒中、精神障碍个人史及家族史门诊健康查体的中老年患者35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能独立清晰的回答问题。2方法:2.1调查内容:性别、年龄、意识状况、个人史及家族史,SAS量表评分。2.2量表评定:调查表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量表由受试对象自行填写,患者不能完成者,由医生向患者详细说明,按患者的选择评分。测试人员由研究者和本科医生担任。自评结束后,把20个项目中的各项分数相加即得到总粗分,然后通过公式转换:Y= int1.25x。即用粗分乘以1.25后,取其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总分( indes score, Y),焦虑评定的分界值为50分,>50分判定有焦虑症状,分数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2.3分组:将合并焦虑情绪者125例,应用excel表随机排序方式分为三组,包括常规治疗组46例、抗焦虑药物组(多虑平组)40例及联合治疗组39例。所有患者均依COPD治疗原则规范(GOLD方案)进行常规治疗,药物组加用抗焦虑药物多虑平治疗,联合治疗组联合多虑平及心理治疗,观察治疗时间为2周。2.4需要监测的指标:SAS评分、肺功能(FEV1%, FEV1/FVC%)、临床症状及体征、6分钟行走距离、2周出院率。2.5统计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用最小显著差法(LSD);计数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 COPD组与健康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COPD组患者合并焦虑情绪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SA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 COPD合并焦虑情绪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前三组间临床症状及体征、SAS评分、FEV1%、FEV1/FVC%及6MW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具有可比性。3经治疗后,三组患者SAS评分均降低,治疗前后三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间SAS评分差值比较,多虑平组与联合组SAS评分降低较常规组明显,联合组较多虑平组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经治疗后,三组患者FEV1%及FEV1/FVC%均提高,三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间FEV1%差值及FEV1/FVC%差值比较,多虑平组与联合组肺功能提高较常规组明显,联合组提高较多虑平组明显,但差异尚未达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P>0.05)。5三组患者2周出院率比较示,多虑平组及联合组均较常规组高,联合组较多虑平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疾病疗效:多虑平组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7.50%和92.50%,联合组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2.05%和94.87%,而常规组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4.34%和89.13%。三组总显效率比较,联合组及多虑平组均优于常规组,联合组优于多虑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经治疗后,三组患者6MWD均增加,治疗前后三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间6MWD差值比较,多虑平组增加较常规组增加明显,联合治疗组增加较多虑平组明显,其中以联合组增加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COPD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情绪;2 COPD患者经治疗后焦虑情绪及病情均得到一定的缓解,说明COPD患者的焦虑情绪可以随着病情的缓解有所缓解;3抗焦虑治疗提高了COPD患者的运动耐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 COPD患者三组间抗焦虑治疗对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作用不明显。5多虑平组与联合治疗组总显效率及2周出院率高于常规组,说明抗焦虑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情。6本研究中急性加重期联合抗焦虑治疗利于病人病情的缓解,抗焦虑药物与心理治疗对COPD合并焦虑情绪的治疗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以联合抗焦虑药物与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效果最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研究论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焦虑情绪的临床干预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发焦虑抑郁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焦虑情绪的临床干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