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MC凋亡及其调控在脑动脉瘤形成和破裂中的意义

VSMC凋亡及其调控在脑动脉瘤形成和破裂中的意义

论文题目: VSMC凋亡及其调控在脑动脉瘤形成和破裂中的意义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外科学

作者: 郭付有

导师: 游潮

关键词: 细胞凋亡,切应力

文献来源: 四川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VSMC凋亡发生及其调控在颅内动脉瘤形成和破裂中的意义,并通过建立稳定的大鼠颅内动脉瘤动物模型和体外培养的VSMC进一步阐明VSMC凋亡发生的调控机制。 方法:应用光镜、电镜观察人和大鼠脑动脉瘤管壁内VSMC形态学变化,结合α-actin免疫染色判断动脉壁中膜VSMC密度;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人和大鼠血管壁内pJNK免疫活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人脑血管壁内caspase-3基因表达变化,应用TUNEL检测流体切应力对离体培养的VSMC凋亡影响。 结果:人和大鼠脑动脉瘤VSMC内可见明显的细胞凋亡改变,其中包括染色质边聚、核和胞浆浓缩以及凋亡小体的出现,颅内动脉瘤患者和正常脑动脉内中膜VSMC密度分别为:43.9±4.3和222.8±12.1个/高倍视野(P<0.01);免疫组化检测发现人脑动脉瘤组织内p-JNK免疫活性明显升高(1.87±1.06和0.25±0.46,P<0.01),而大鼠脑动脉瘤组织内p-JNK免疫活性分别为(1.54±0.98和0.17±0.24,p<0.01);实时荧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VSMC凋亡及其调控在人脑动脉瘤破裂中的意义

临床资料与方法

1:病人与方法

2:形态学观察

3: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脑血管壁内中膜VSMC密度和p-JNK的免疫活性

4:荧光定量RT-PCR检测脑动脉瘤组织内Caspase-3mRNA的表达

5:结果

6: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pJNK在大鼠脑动脉瘤中的表达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检测指标及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

1 一般情况

2 大鼠血压

3 形态学改变

4 JNK免疫活性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流体切应力对大鼠VSMC凋亡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一

综述二

英文缩略表

发表文章

致谢

声明

发布时间: 2005-11-09

参考文献

  • [1].非粘附性液体栓塞材料治疗脑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的研究[D]. 贺红卫.山东大学2006
  • [2].脑动脉瘤形成、破裂与脑血管形态学类型相关性研究[D]. 沈瑞乐.郑州大学2016
  • [3].实验性大鼠脑动脉瘤发生机制及Doxycycline和雷公藤预防作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D]. 孙晓枫.河北医科大学2003
  • [4].生物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治疗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的实验研究[D]. 王武.苏州大学2016
  • [5].颅内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发病机制的研究[D]. 朱文焕.苏州大学2012
  • [6].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研究[D]. 段传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2

相关论文

  • [1].颅内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发病机制的研究[D]. 朱文焕.苏州大学2012
  • [2].颅内动脉瘤动物模型建立及发病机制的研究[D]. 郭予大.四川大学2005
  • [3].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D]. 赵庆平.第一军医大学2005
  • [4].炎症反应及其调控在脑动脉瘤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D]. 冯桥显.四川大学2006
  • [5].VSMC凋亡与增殖在脑动脉瘤形成及破裂中的作用和意义[D]. 韩天旺.四川大学2006
  • [6].颅内动脉瘤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D]. 顾宇翔.复旦大学2005
  • [7].血管生成素与流体切应力在人颅内动脉瘤形成与破裂中的作用机制[D]. 刘翼.四川大学2007
  • [8].破裂脑动脉瘤、未破裂动脉瘤MMP、TIMP基因表达及强力霉素抑制大鼠颅内动脉瘤的实验研究[D]. 金点石.吉林大学2007
  • [9].颅内动脉瘤致病基因筛查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研究[D]. 葛明旭.山东大学2007
  • [10].血流动力学因素在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D]. 刘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

标签:;  ;  

VSMC凋亡及其调控在脑动脉瘤形成和破裂中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