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监管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监管

论文摘要

外资银行进入开放后的中国金融市场已有20多年的历史,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银行业为期5年的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已于2006年12月11日正式结束。自此,中国金融市场将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外资银行从此将享受国民待遇,其在我国的经营将没有任何地域、业务和客户的限制。自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我国外资银行进入的步伐日益加大。截至2006年12月底,在中国注册的外资独资和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共14家,下设19家分支行及附属机构。22个国家和地区的74家外资银行在25个城市设立了200家分行和79家支行;42个国家和地区的186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4个城市设立了242家代表处。外资银行资产、存贷款的发展非常迅速,年增长速度均在30%以上,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1051亿美元,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9%;在华外资银行存款总额达到334亿美元,贷款余额为549美元,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2%左右。外资银行在我国无论从机构数量和资产方面都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在WTO这一共同的旗帜下,外资银行将不再是被中国金融业挡在国门外的看客,而是要在通行的游戏规则下理直气壮地挺进中国市场,与中资银行展开全面竞争,这必将对我国的金融和经济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既包括正面的促进影响,也包括负面的冲击效应。一方面,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强化了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机制,促进了我国融资模式的转变;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我国金融业国际化的进程,加速了我国银行业创新的步伐。但外资银行这种积极作用并非是自动发生的,其产生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我国能够对其实行有效的监管。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直接关系到我国是否能及时发现并防范外资银行在我国的经营风险和可能伴随着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国际风险。随着我国逐步履行金融开放的承诺,我国正不断地扩大对外资银行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将允许更多不同国别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另一方面将放松外资银行关于经营地域、客户对象、业务范围等方面的限制。在这种全面开放的格局下,我国原有的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相应措施就显得十分不完善,加之外资银行金融创新能力强,具有和监管当局博弈的丰富经验,善于规避监管、利用监管漏洞从事非法经营活动,从而使得对外资银行监管的难度不断增加。对此,有必要改革和完善我国现有的对外资银行进行监管的机制,以保护我国的金融安全。那么,如何在现有的监管基础上,充分借鉴关于外资银行监管方面的国际经验,加强和完善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以此充分发挥外资银行对我国经济生活的积极效应,减少其消极影响,实现我国金融业的稳定运行,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本文从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进入开始,回顾了外资银行和机构进入中国的情况,概括了它们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并指出外资银行对我国的正负方面的影响。在仔细研究和分析我国建国以来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法律法规条例的基础上,从立法完善和执法监管的角度对我国在开放银行业的时代里如何全面有效的对外资银行进行金融监管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本文在讨论我国全面开放背景下加强对外资银行进行监管的问题时,基本思路和方法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在对外资银行发展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并分析外资银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利弊分析),进一步探讨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显示出加强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必要性。(2)分析问题。主要是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基本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当前外资银行监管方面存在的不足。(3)解决问题。对我国外资银行的监管提出改进的措施。与此相对应,全文除导论外,共分为七章: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范围,并提出了论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第一章以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从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历史沿革,到随着我国履行关于开放银行业的承诺,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加快,对外资银行的现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对其在华的发展特点进行了描述和说明。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特点主要表现在分支机构数量增加、业务范围逐步扩大、参股中资银行速度加快、资产规模壮大,盈利能力增强等方面。第二章和第三章描述了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比重不断地扩大对我国经济的双面影响。笔者认为更好地发挥外资银行的积极效应,减少其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正是加强外资银行监管的重要意义所在。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二章。首先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促进了银行业的改革,其次促进了中资银行管理技术创新。事实证明,外资银行越集中的地方,中资银行管理改进得越快,最为明显的是上海,中资银行通过与外资银行在同一市场上竞争不断改进。另外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促进了中资银行产品创新。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最直接、最激烈的竞争集中于产品竞争。而第三章则着重阐述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冲击。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后,国内金融机构将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对我国金融业将产生不小的冲击。增加了我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严重地威胁了我国的金融安全。外资银行有可能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外资银行会利用组织形式的选择性谋求最大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规定,外资银行在我国可以采取外资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资银行分行和外资银行代表处等四种形式。不同的组织形式意味着存在不同的风险系数。母行常常根据需要,将境外劣质资产转移到其独资银行名下,或要求其不合理地分担母行的各种费用,用以转移利润,达到逃避税收等目的。另外是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有大量的外资银行会通过参股中资银行达到规避现有业务限制,迅速进入中国市场的目的。外资有可能形成对我国银行业的连锁参股和控股,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无法阻止外资绝对控股国内商业银行而且关联交易问题及离岸银行业务监管难度加大。第四章从立法的角度开始分析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体系。阐述了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总体原则。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在法律法规方面的制定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和深入的过程,具体的立法过程将在本章进行一个简要的回顾。第五章是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现状分析。从几个方面比如市场准入,业务范围,市场运作和监管指标等等对监管现状进行概括,尤其对于年度审计中,关于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这三个主要方面,描述了银监会的具体规定。比如在资本充足率方面依据《条例》第40条和《商业银行法》第39条规定,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在我国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在风险管理方面首先,为了防范和避免信用风险,我国对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的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作出了对应要求。其次,为了防范和避免流动性风险,我国对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的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也作出了对应的要求。在内控机制方面外资银行应当建立健全内控系统。其中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还需要设置独立的内部控制系统,并遵守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关关联交易的规定。第六章写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在对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监管,业务经营监管以及市场退出监管中都取得非常大的进步,不过仍然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总的来说,笔者认为我国目前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主要存在以下的不足:(1)监管制度不健全;(2)监管方式单一;(3)监管内容存在缺陷;(4)监管资源严重不足;(5)缺乏与外资银行母国的合作等。第七章,完善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措施及建议。本章在总结外资银行监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监管的措施。主要包括建立监管协调新机制,建立对外资银行的风险评估系统,合理调整外资银行的国别分布及组织形式结构,特别是完善对外资参股的监管,建立以风险分散和处置为核心的外资银行市场退出监管机制,以及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并加强与母国监管当局的合作交流。这些建议措施都是笔者在客观分析了外资银行的发展特点和趋势的基础上,在研究了我国现行的监管手段和问题上提出的,希望我国监管当局能逐步发展出与国际接轨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真正的银行监管。本文的观点是:首先由于银行危机的普遍存在,以及危机带来的严重后果,使得加强银行监管成为必然;其次由于外资银行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对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的监管存在区别;最后由于我国现行的监管体系还跟不上外资银行的发展,从而使得我国必须改进监管措施,提高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水平。另外,在本章的最后对我国外资银行的监管作了展望。21世纪是金融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年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国内银行体系的竞争力,促进国内银行走向世界金融市场;另一方面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我国要履行作为成员国的义务,更大程度地向国外银行开放国内金融市场,这样做不仅会有利于我国银行体系的发展同时也会为国内银行的走出去提供便利。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在我国的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日趋紧密的同时,国内金融体系受外部因素干扰的程度也将随之加大,而金融体系对一国的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外资银行进入后如何处理好外资银行同国内金融领域各方面的关系、以使其更好地发挥促进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作用将是这方面研究的发展方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1.选题的意义
  • 2. 研究方法和内容安排
  • 3. 创新和不足
  • 1. 我国外资银行的发展概况
  • 1.1 我国外资银行的类型
  • 1.2 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现状
  • 1.2.1 分支机构、资产和存贷款余额不断增加
  • 1.2.2 业务和区域分布不断扩张
  • 1.2.3 个别地区和业务影响巨大
  • 1.3 加入WTO 以来中外资银行的合作关系
  • 1.4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 2.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经济的正面影响
  • 2.1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促进了银行业的改革
  • 2.2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促进了中资银行管理技术创新
  • 2.3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促进了中资银行产品创新
  • 3. 外资银行进入后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 3.1 外资银行有可能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 3.2 外资银行会利用组织形式的选择性谋求最大利益
  • 3.3 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问题
  • 3.3.1 外资有可能形成对我国银行业的连锁参股和控股
  • 3.3.2 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无法阻止外资绝对控股国内商业银行
  • 3.3.3 关联交易问题及离岸银行业务监管难度加大
  • 3.3.4 外资可能造成金融市场和外汇储备波动
  • 4. 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立法
  • 4.1 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总体原则
  • 4.1.1 保护本国银行的原则
  • 4.1.2 对等互惠原则
  • 4.1.3 最惠国待遇原则
  • 4.1.4 国民待遇原则
  • 4.2 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立法体系
  • 5. 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现状
  • 5.1 市场准入——设立与登记
  • 5.2 业务范围
  • 5.3 市场运作和监管指标
  • 5.3.1 资本充足率方面
  • 5.3.2 风险管理方面
  • 5.3.3 内控机制方面
  • 5.4 问题银行的处理
  • 5.5 市场退出监管
  • 6. 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 6.1 监管法规不健全
  • 6.2 监管方式比较单一
  • 6.3 监管内容不够完善、中外资银行监管架构不一致
  • 6.3.1 在市场准入方面
  • 6.3.2 在市场运营方面
  • 6.3.3 在市场退出方面
  • 6.4 对外资日常经营风险的监管不足
  • 6.4.1 日常经营风险的监管重点
  • 6.4.2 外部审计不严格不规范
  • 6.5 监管资源缺乏
  • 6.6 与外资银行母国监管者的合作不够
  • 7. 完善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措施及建议
  • 7.1 建立监管协调新机制
  • 7.2.1 评估指标体系
  • 7.2.2 综合评价
  • 7.2.3 风险控制和处理
  • 7.3 构造强有力的市场约束机制
  • 7.3.1 建立银行风险评级制度
  • 7.3.2 大力发展外部审计
  • 7.3.3 加强行业自律
  • 7.4 合理调整外资银行的国别分布及组织形式结构
  • 7.4.1 合理调整外资银行引进的国别分布以分散金融风险
  • 7.4.2 完善对外资参股的监管
  • 7.5 建立以风险分散和处置为核心的外资银行市场退出监管机制
  • 7.5.1 区别对待的最后贷款人制度
  • 7.5.2 领土论模式的存款保险制度
  • 7.5.3 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银行危机处理机制
  • 7.6 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并加强与母国监管当局的合作交流
  • 7.6.1 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
  • 7.6.2 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 7.6.3 实现监管手段的现代化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硕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监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