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临床经过及结果,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呼吸暨重症治疗科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IPF并发呼吸衰竭患者41例,均符合2000年美国胸科协会和欧洲呼吸病学会制订的关于无手术(开胸或胸腔镜)肺活检证据的IPF诊断标准,其中男29例,女12例;平均年龄(60.67±7.83)岁,11例急性起病,余30例为慢性病程。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后呼吸困难;符合无创机械通气指征;气道内均无明显分泌物,且能自主清除气道分泌物,有较强的自主呼吸。选用面罩连接德国西门子Servo-S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过程中适当加用加温湿化器。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观察治疗中的副反应、治疗中的有效率、病死率。同时对经NIPPV治疗前的动脉血气与治疗后2h和24h的动脉血气分别进行比较及统计分析。参数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16.0版软件处理数据,各时段的差异比较用配对t检验,α=0.05作为检验标准。结果1.41例患者平均上机4h后33例呼吸困难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发绀渐消退,临床症状缓解率达80.5%。12例生活质量改善。口咽干燥和胃胀气为主要副反应。2.经NIPPV治疗2h后的动脉血气与治疗前相比较,Pa02和SPO2显著提高,PaCO2明显回升(P 0.001、P<0.001、P<0.05)。经NIPPV治疗24h后的动脉血气与治疗前相比较,PaO2、SPO2和PaCO2均有显著改善(P<0.001、P<0.001、P<0.001)。经NIPPV治疗后24h与2h的动脉血气比较,PaO2、SPO2及PaCO2则无明显差异(P>0.05)3.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因22例为合并肺部感染,经治疗后其中13例(31.7%)症状和动脉血气改善较明显,胸部影像学病变较前吸收,最终脱机出院;余19例为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或两肺病变已进展至终末期患者,均死亡。28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失败患者中10例改用气管插管有创通气,均死亡,病死率68.3%(28/41)。结论1. NIPPV可以缓解IPF所致低氧血症引起的严重的组织器官缺氧状态,早期应用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2.对IPF合并肺部感染诱发呼吸衰竭的患者,部分肺功能处于代偿阶段,应用无创机械通气为控制感染纠正呼吸衰竭赢得时机。3.对IPF急性加重或两肺病变已进展至终末期患者,无创通气失败后改为有创通气亦不能有效改变其转归。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动脉血气采集成功率中的运用[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01)
    • [2].动脉血气剩余血用于危重患者生化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09)
    • [3].动脉血气剩余血用于危重患者生化检验价值[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01)
    • [4].动脉血气剩余血用于危重患者生化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21)
    • [5].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新上岗护士抽取动脉血气合格率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06)
    • [6].动脉血气剩余血用于危重患者生化检验的临床应用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14)
    • [7].品管圈在提高动脉血采集成功率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 2015(09)
    • [8].肺性脑病与动脉血气关系临床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 2012(06)
    • [9].动脉血和静脉血转换装置及其使用[J]. 生物学教学 2013(01)
    • [10].动脉血气剩余血用于危重患者生化检验的临床应用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03)
    • [11].危重患者生化检验应用动脉血气剩余血的价值分析[J]. 中外医疗 2015(03)
    • [12].两种动脉血气采集法的临床应用比较[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02)
    • [13].成功采集动脉血气标本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03)
    • [1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测量同侧肱动脉血流速预测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度的研究[J]. 临床内科杂志 2019(10)
    • [15].肺性脑病与动脉血气参数关系的临床研究[J]. 临床肺科杂志 2013(03)
    • [16].静脉血和动脉血气电解质、血红蛋白浓度的相关性研究[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0(02)
    • [17].动脉血气剩余血用于危重患者生化检验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21)
    • [1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意识障碍病情程度与患者动脉血气参数关系的临床研究[J]. 临床肺科杂志 2015(03)
    • [19].动脉血气剩余血用于危重患者生化检验的临床应用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07)
    • [20].临床动脉血气采集方法的分析与研究[J]. 吉林医学 2013(17)
    • [21].50例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心得[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14)
    • [22].低血压病人动脉血气抽取方法技巧[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30)
    • [23].红景天对人体动脉血气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 2009(26)
    • [24].不同动脉血采集方法对小鼠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11)
    • [25].动脉血气剩余血用于危重患者生化检验的临床应用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14)
    • [26].危重病人动脉血采集位置的研究分析[J]. 全科护理 2016(32)
    • [27].浅谈浅表动脉血的采集方法及技巧[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13)
    • [28].不同动脉血气采血针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4(06)
    • [29].新生儿不同部位采集动脉血的观察[J]. 天津护理 2012(03)
    • [30].肺泡-动脉血氧分差在急诊肺栓塞筛查中的意义[J]. 临床肺科杂志 2009(05)

    标签:;  ;  ;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