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态的白车身结构优化研究

基于模态的白车身结构优化研究

论文摘要

作为实现汽车使用功能的重要结构,轿车车身的品质是关系到用户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而白车身的振动模态特性又是车身品质的重要方面。白车身模态预示着汽车在使用过程中车身的振动特性,低阶模态还反映车身结构的刚度特性。获取白车身结构模态参数是进行轿车车身优化设计的前提。课题以白车身结构模态分析为核心,研究包含以下六个方面:(1)总结白车身计算模态分析基本方法。结合前人经验,对白车身有限元建模指导原则加以归纳,包括几何简化合理性、网格划分质量控制和连接方式等效性三个方面。(2)在CATIA V5环境中建立白车身CAD模型;在Hypermesh 8.0中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在Nastran 2005中计算得到模态参数。(3)以多自由度系统复模态分析为基础,结合系统辨识理论,对白车身实验模态分析原理进行阐述,对具体车型模态试验方案加以描述;运用LMS测试系统进行模态试验。(4)结合实验模态分析理论,在获取的频响函数基础上,对白车身模态参数用最小二乘复频域法(LSCF)辅以最小二乘复指数法(LSCE)进行估计。用频响函数综合(FRFSynthesis)、模态置信准则(MAC)和模态参预(MP)三个指标进行模态验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5)通过实验模态和计算模态结果的对比,得到白车身的模态参数,包括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6)结合薄板声辐射理论,以顶棚声振特性优化为手段,对车身薄板结构振动描述及优化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具体车型车内噪声进行优化研究。通过对上述六个方面的探讨,从白车身建模到车身结构优化,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研究思路;课题着重从结构改进方面挖掘汽车减振降噪潜力,对当前国内在车身结构动态性能优化方面的工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课题具有以下创新性:(1)归纳出白车身有限元仿真精度的核心影响因素,即几何简化的合理性、网格质量和连接方式的等效性三个方面,以此作为白车身有限元建模的指导原则。(2)有别于前人以车身顶棚固有频率为优化变量,本课题以振型优化为手段,提出车身薄板声振特性的统计描述方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轿车车身结构
  • 1.2.2 汽车NVH研究
  • 1.2.3 模态分析技术
  • 1.3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模态分析基础理论
  • 2.1 引言
  • 2.2 多自由度系统模态分析理论
  • 2.2.1 多自由度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 2.2.2 固有频率阻尼因子
  • 2.2.3 模态向量
  • 2.2.4 模态参预因子和系统频响函数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白车身计算模态分析
  • 3.1 引言
  • 3.2 白车身CAE模型建模指导原则
  • 3.2.1 几何简化合理性
  • 3.2.2 网格质量控制
  • 3.2.3 连接方式等效性
  • 3.3 仿真模型的建立
  • 3.4 白车身模态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白车身实验模态分析
  • 4.1 引言
  • 4.2. 模态试验原理
  • 4.3 白车身模态试验
  • 4.3.1 试验方案
  • 4.3.2 模态参数估计
  • 4.4 模态验证
  • 4.4.1 频响函数综合
  • 4.4.2 模态置信准则
  • 4.4.3 模态参预
  • 4.5 计算模态分析结果和实验模态分析结果对比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白车身结构优化研究
  • 5.1 引言
  • 5.2 研究背景
  • 5.3 优化思路及依据
  • 5.4 顶棚结构振动特性数学描述
  • 5.5 优化方案的选择及对比分析
  • 5.5.1 加强筋布局对顶棚振动特性的影响
  • 5.5.2 加强筋截面形式对顶棚振动特性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参与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多模态交际会话中的手触模态[J]. 海外英语 2019(08)
    • [2].多模态听力教学课堂的模态调用浅析及实践[J].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4(04)
    • [3].刑法规范模态词的失范与辩正[J]. 科学经济社会 2016(01)
    • [4].白车身模态试验与模态仿真对标研究[J]. 汽车科技 2016(04)
    • [5].包含高相关度密集模态的结构低阶振动控制[J].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1(09)
    • [6].基于结构保持对抗网络的跨模态实体分辨[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0(02)
    • [7].带有不稳定模态的非线性切换系统镇定方法综述[J].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14(12)
    • [8].多模态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模态协同研究[J]. 青春岁月 2012(13)
    • [9].结构几何简化对模态结果的影响[J]. 起重运输机械 2009(03)
    • [10].全局性模态词与基本模态语言的扩充[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 [11].跨模态行人重识别研究与展望[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0(10)
    • [12].中外儿童绘本图文跨模态衔接初探[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4)
    • [13].基于模态准小波的密频模态参数识别[J]. 信息与电子工程 2011(02)
    • [14].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跨模态行人重识别研究[J]. 现代信息科技 2020(04)
    • [15].模态性质命题传统逻辑方阵的建立[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16].面向跨模态检索的音频数据库内容匹配方法研究[J]. 信号处理 2020(06)
    • [17].以谓词表达模态[J]. 哲学动态 2018(11)
    • [18].基于非线性模态的复杂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方法[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9(07)
    • [19].电话营销话语中模态协同的实证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01)
    • [20].模态认识论探纲[J]. 人文杂志 2018(12)
    • [21].融合多层语义的跨模态检索[J]. 计算机科学 2019(03)
    • [22].多模态语境下教学模态的有效选择与运用[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12)
    • [23].基于振型模态置信准则的斜拉桥支承状态评定方法[J]. 西部交通科技 2020(07)
    • [24].对齐特征表示的跨模态人脸识别[J]. 光学精密工程 2020(10)
    • [25].白车身模态灵敏度分析及减重优化[J]. 汽车科技 2016(01)
    • [26].梅雨锋云系的模态研究Ⅰ:主导模态[J]. 大气科学 2014(04)
    • [27].经验模态分解中虚假模态分量消除法[J].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11(03)
    • [28].基于双向线性回归的监督离散跨模态散列方法[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20(08)
    • [29].结构振动响应优势模态选取方法研究[J]. 舰船科学技术 2018(07)
    • [30].布尔模态的公理化(英文)[J]. 逻辑学研究 2015(01)

    标签:;  ;  ;  ;  ;  

    基于模态的白车身结构优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