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的“象”—萧红、张爱玲小说意象比较研究

矗立的“象”—萧红、张爱玲小说意象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意象,是我们探究文本内涵的重要路径。一个作家对他作品中意象的选择和阐释不仅反映了他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他的文学观念,而且也包含了他的人生阅历和情感经历。笔者以意象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萧红和张爱玲的小说,从意象概念的廓清、论题的研究现状,具体意象的分析和意象深层意蕴的分析几个方面来架构论文,将论文分为三章八节进行论述。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阐释了中、西文学中的意象理论和萧红、张爱玲小说中的意象研究现状。通过对意象理论的梳理,确立了本篇论文的研究方法,即:首先立足于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意象观,同时借鉴西方文学中意象研究的新成果。重视对具体意象的分析,讨论意象生成的心理机制。通过对论题研究现状的分析和总结,针对目前对萧红和张爱玲小说意象研究都很充分,但将两者加以比较的研究相对缺乏的现状,确立了本篇论文将两者进行比照研究的研究意义。第二章丰富的意象世界。笔者选取了自然之“象”:月亮、太阳,生活之“象”:“舞台”、镜子,死亡之“象”:坟场、公馆,心灵之“象”:后花园、烟塌等四组八个意象作对比分析,试图通过对散落在作品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和归纳,解读出两位作家蕴藏在意象背后的深刻内涵,阐释出她们在具体意象的运用上的同与异。第三章“一切景语皆情语”。笔者从共同的女性言说和不同的时空对照两个角度进行论述。从女性的角度而言,由于两位作家相似的成长经历和离家经历,使得她们在作品中都体现出了女性强烈的归属感和浓重的漂泊感并存的特点。投射在意象的选择和表述上,便显现为对旧家庭回忆性的记录和这记录中无家可归的漂泊。这是两位作家在意象营造上的相同点。从时空的角度而言,由于萧红生长在封闭落后的呼兰小城,体会的更多是传统农耕文明及其生活方式,而张爱玲生活在开放繁华的上海都市,感受的更多是现代工业文明及其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环境形成了她们不同的作品风格,也表现出不同的意象选择,带有明显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区别。简单的说,萧红小说中的意象具有乡土性、自然性和双重性的特点,而张爱玲小说中的意象具有都市性、人工性和一致性的特点。这是她们在意象营造上的不同点。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萧红和张爱玲小说中具体意象的分析,试图整合出两位作家在各自作品中意象的整体特点,讨论其生成机制,从而从纵向推进对作品中意象的深层意蕴的挖掘,从横向比照出两位作家作品中意象的异同点。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中、西文学意象理论
  • (一)中国文学的意象理论
  • (二)西方文学的意象理论
  • 第二节 萧红、张爱玲小说意象研究现状
  • (一)萧红作品的意象研究现状
  • (二)张爱玲作品的意象研究现状
  • 第二章 丰富的意象世界
  • 第一节 自然之“象”:月亮、太阳
  • (一)月亮:苍凉人生的见证
  • (二)太阳:荒诞命运的折射
  • 第二节 生活之“象”:“舞台”、镜子
  • (一)“舞台”:真实与虚伪
  • (二)镜子:虚假与真实
  • 第三节 死亡之“象”:坟场、公馆
  • (一)坟场:肉体的死亡
  • (二)公馆:精神的死亡
  • 第四节 心灵之“象”:后花园、烟塌
  • (一)后花园:心灵的超脱
  • (二)烟塌:绝望的放逐
  • 第三章 “一切景语皆情语”
  • 第一节 共同的女性言说:归属感与漂泊感
  • (一)萧红的言说
  • (二)张爱玲的言说
  • 第二节 不同的时空对照:传统性与现代性
  • (一)乡土性与都市性
  • (二)自然性与人工性
  • (三)两重性与一致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对照手法应用[J]. 科技资讯 2019(31)
    • [2].论张爱玲小说“窗”意象的书写[J]. 名作欣赏 2019(32)
    • [3].循环与停滞的“合奏”——论张爱玲小说中时间观的循环与停滞[J]. 名作欣赏 2020(02)
    • [4].张爱玲小说《封锁》中的张力[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07)
    • [5].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研究[J]. 名作欣赏 2020(14)
    • [6].论张爱玲小说对儒家传统生死观的逆反性[J]. 今古文创 2020(21)
    • [7].张爱玲小说题目意义探寻[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03)
    • [8].论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悲剧审美情结[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05)
    • [9].蜕变源于绝望 浮沉之于悲凉——试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 普洱学院学报 2019(04)
    • [10].论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设色艺术[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 [11].张爱玲小说的童话式结构空间[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12].论张爱玲小说的情节艺术[J]. 艺术评鉴 2016(07)
    • [13].他者的侵凌与自我的毁灭——张爱玲小说的拉康式解读[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 [14].略论张爱玲小说中“绣花鞋”意象的功用[J].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06)
    • [15].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J]. 名作欣赏 2017(05)
    • [16].张爱玲小说中的声音现象及功能探析[J]. 郑州师范教育 2016(06)
    • [17].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苍凉美及其审美特征[J].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02)
    • [18].张爱玲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J]. 大众文艺 2017(09)
    • [19].张爱玲小说中母女之间代际关系的异化现象[J]. 昌吉学院学报 2017(04)
    • [20].论张爱玲小说语言的色彩魅力[J]. 赤子(上中旬) 2017(06)
    • [21].女性主义视角观照下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2].探究张爱玲小说“丑陋”的男性情结根源[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07)
    • [23].从张爱玲小说中的服饰描写看其笔下女性的悲剧性[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7(02)
    • [24].刍议张爱玲小说作品中的悲剧意味[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9)
    • [25].论张爱玲小说的生命意识[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26].张爱玲小说的讽刺艺术及其成因[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07)
    • [27].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魅力及其成因探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8].一种回归文学本位的研究——评布小继的《阐释与建构——张爱玲小说解读》[J]. 红河学院学报 2015(01)
    • [29].张爱玲小说中服饰符号意蕴解读[J]. 艺术科技 2015(02)
    • [30].试论张爱玲小说的无尽苍凉[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08)

    标签:;  ;  ;  ;  

    矗立的“象”—萧红、张爱玲小说意象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