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百合与中国水仙的契合 ——伍尔夫与张爱玲“非个人化”艺术之比较

英伦百合与中国水仙的契合 ——伍尔夫与张爱玲“非个人化”艺术之比较

论文摘要

伍尔夫与张爱玲作为英国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女作家的代表,她们一个降生于英国有名的知识贵族之家,一个出世于晚清官宦贵族之府,两人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在成长过程中,伍尔夫接连承受失去至亲的打击,张爱玲则逃遁于无爱的家庭,之后,她们又在战乱的时代中直面战争的残酷。伍尔夫作为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代表,在小说理论方面的探索很有建树,“非个人化”理论便是她对西方文学理论的独特贡献。伍尔夫在阐述和提倡“非个人化”理论的同时,也一直用自己的文学创作进行实践,将人与事的诉说上升至人生与生命的思考。张爱玲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非个人化”理论,但通过阅读她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她作品中体现出来的“非个人化”倾向,这一倾向与伍尔夫所提出的“非个人化”理论有一种神交与往的契合。在“叙述上的非个人化”方面,伍尔夫与张爱玲均使用一些叙事技巧来达到隐蔽叙事的效果,在“人物的非个人化”方面,两位作家又将人物形象的塑造寄予人生及生命意义的思考,将个人体验上升到与人类化为一体的高层次审美境界,生命体验和生命之思使作品获得异常的深度。伍尔夫与张爱玲有着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二人在叙述技艺上的创新及对生命意义的探询有着重要意义,她们是文学研究中无法绕开的丰碑,她们的小说构成了一个开放的世界,对其形式和内容的探索是难以穷尽的,会得到不断地拓展和丰富。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非个人化"艺术主张
  • 一、"非个人化"理论的形成
  • 二、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 三、伍尔夫的"非个人化"主张
  • 四、张爱玲的"非个人化"倾向
  • 第二章 "叙述的非个人化"之比较
  • 一、人物叙述视角
  • 二、叙述者内隐
  • 三、自由间接引语
  • 第三章 "人物的非个人化"之比较
  • 一、从个性中提炼共相
  • 二、内在真实下的存在状态
  • 三、生命意义的体验与探寻
  • 第四章 "非个人化"异同的原因分析
  • 一、相同之原因
  • 二、不同之原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伍尔夫的鼻子[J]. 书城 2020(02)
    • [2].生命性、日常性、历史性:伍尔夫小说形态的现在思想实验[J]. 外语教育研究 2019(04)
    • [3].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探究伍尔夫作品的女性环境观[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06)
    • [4].当文学逢遇视觉艺术——评杨莉馨《伍尔夫小说美学与视觉艺术》[J]. 中国比较文学 2017(01)
    • [5].优生学与帝国政治——伍尔夫作品中的优生叙事[J]. 外国文学评论 2017(03)
    • [6].水、色彩与时空的三维艺术——论伍尔夫小说的语言与意境[J]. 社会科学论坛 2017(08)
    • [7].伍尔夫的“疯狂”:本真、阈限、恐惑、卑贱[J]. 社会科学论坛 2017(09)
    • [8].由《埃伦·泰莉》的赏析看伍尔夫散文的创新与开拓[J].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04)
    • [9].寻找有意味的形式——论伍尔夫现代小说文本的创作特质[J].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6(02)
    • [10].与伍尔夫相遇[J]. 读书 2015(03)
    • [11].宏观与微观视阈下的《伍尔夫生态思想研究》[J]. 枣庄学院学报 2015(03)
    • [12].伍尔夫早年的创伤经历与她的孤独[J]. 北方文学 2019(35)
    • [13].追寻失落的女性家园——论伍尔夫《友谊长廊》中的另类历史[J]. 南国博览 2019(04)
    • [14].伍尔夫《幕间》中的身份认同危机[J]. 散文百家(理论) 2020(09)
    • [15].儿童阅读:最美的遇见[J]. 语文天地 2016(36)
    • [16].我们去赏花吧[J]. 意林文汇 2016(15)
    • [17].不要轻易说别人幸运[J]. 作文与考试 2017(09)
    • [18].快乐好书架[J]. 小学生(快乐新读写) 2017(04)
    • [19].伍尔夫与女性主义思想[J]. 校园英语 2017(08)
    • [20].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形象[J]. 北方文学 2017(08)
    • [21].分析伍尔夫在《海浪》中的生态意识[J]. 报刊荟萃 2017(05)
    • [22].浅谈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疯狂及其隐喻[J]. 明日风尚 2017(05)
    • [23].我的姨妈伍尔夫[J]. 雨花 2017(15)
    • [24].历史本真与文本重读——伍尔夫传记补遗与研究[J].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7(01)
    • [25].《太阳和鱼》[J]. 课堂内外(作文独唱团) 2017(10)
    • [26].英国作家伍尔夫的语言特色[J]. 作家 2015(24)
    • [27].以《到灯塔去》为例探讨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叙事[J]. 青年文学家 2014(36)
    • [28].伍尔夫的女性视角——再读《远航》和《到灯塔去》[J]. 芒种 2014(09)
    • [29].一间伍尔夫的房间[J]. 优品 2013(12)
    • [30].平衡之美——评申富英《伍尔夫生态思想研究》[J]. 山东外语教学 2013(06)

    标签:;  ;  ;  ;  ;  ;  

    英伦百合与中国水仙的契合 ——伍尔夫与张爱玲“非个人化”艺术之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