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纳米颗粒的形状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的调制研究

金属纳米颗粒的形状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的调制研究

论文摘要

金属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及其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中的应用是当今纳米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金属纳米粒子不同于块体材料,由于纳米材料本身的特殊结构导致其具有很多特殊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等,这些基本性质使金属纳米粒子具备了独特的光学性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通过控制金属纳米粒子的尺寸、形貌和结构,可调节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位,使其在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工作的中心是从理论上定量研究非球形金属纳米粒子及其阵列的线性光学性质,并研究粒子的形状、尺寸及介电环境等因素对光学性质的影响,进而探讨与此密切相关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中的电磁场增强机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1.基于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借助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法研究了带有纳米孔阵列的金膜的传输特性,并研究了阵列周期和纳米孔的形状对其传输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特殊的传输效应主要是由局部波导效应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引起的,为滤波器的研究设计提供了条件。2.借助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法研究了菱形和十字星型及其阵列的光学性质,以及粒子尺寸、形状,周围介电环境及阵列周期对其光学性质的影响,并总结出其变化规律。3.借助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了纳米粒子的表面电场分布及最大电场增强因子,考虑到粒子大小、形状、相互耦合等因素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增强的影响,并探讨了近来年受到特别关注的纳米粒子聚合体中那些具有特别高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增强因子的“热点”问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纳米粒子的特点及应用
  • 1.3 金属纳米粒子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及其进展
  • 1.4 论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金属纳米粒子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原理
  • 2.1 金属纳米粒子光学性质的理论基础
  • 2.2 金属纳米粒子介电常数的理论处理
  • 2.2.1 介电常数的导出
  • 2.2.2 纳米尺度的金属纳米粒子介电常数的修正
  • 2.3 研究金属纳米粒子光学性质的主要理论方法
  • 2.3.1 Mie 理论(单一组分球状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
  • 2.3.2 Gans 理论(纳米椭球的光学性质)
  • 2.3.3 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
  • 2.4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
  • 2.4.1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学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 2.4.2 SERS 的机理分析及进展
  • 2.4.3 金属材料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的光学激发
  • 第三章 不同形状金属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
  • 3.1 纳米椭球孔阵列(ellipsoid nanohole arrays)的特殊光学性质
  • 3.1.1 数值模拟结果及其分析
  • 3.2 菱形和十字星型银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
  • 3.2.1 单个菱形银纳米粒子的数值模拟结果和分析
  • 3.2.2 单个十字星型银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
  • 3.2.3 菱形和十字星型银纳米粒子阵列的数值模拟结果和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纳米粒子的表面电磁场增强及 SPR 对 SERS 的贡献
  • 4.1 表面电磁场增强及SPR 对SERS 影响的理论分析
  • 4.2 单个金属纳米粒子的电磁场增强及其分布
  • 4.2.1 单个菱形银纳米粒子的电磁场增强及其分布
  • 4.2.2 单个十字星型银纳米粒子的电磁场增强及其分布
  • 4.3 金属纳米粒子阵列的电磁场增强及分布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 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3(08)
    • [2].核-壳结构双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理论研究[J].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3].天津大学成功研发出纯金属纳米颗粒材料[J]. 上海金属 2008(04)
    • [4].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表征环境中金属纳米颗粒[J]. 环境化学 2017(02)
    • [5].生产金属纳米颗粒的新方法[J]. 粉末冶金技术 2013(05)
    • [6].含金属纳米颗粒化妆品(皂和香波)的制备及性能评价[J].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19(02)
    • [7].镍基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J]. 煤炭与化工 2018(07)
    • [8].金属纳米颗粒等离激元共振增强非线性介质谐波的发展现状[J]. 中国光学 2016(02)
    • [9].铜-银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的醛-端炔加成反应研究[J]. 有机化学 2016(05)
    • [10].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微生物合成[J]. 化学进展 2019(06)
    • [11].谐振子模型在金属纳米颗粒等离激元研究中的应用[J]. 物理与工程 2019(04)
    • [12].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与面形状关系研究[J]. 光散射学报 2014(03)
    • [13].影响贵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因素评述[J]. 功能材料 2010(02)
    • [14].金属纳米颗粒的形貌控制合成研究进展及催化应用展望[J]. 广东化工 2017(22)
    • [15].具有窄带透明窗口的金属纳米颗粒流体吸收器[J]. 微纳电子技术 2018(07)
    • [16].微波辅助合成贵金属纳米颗粒[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17].金属纳米颗粒等离激元耦合的研究及其对理解近场光学探测的意义[J]. 科学通报 2009(15)
    • [18].贵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刻蚀硅表面微纳结构现状[J]. 微纳电子技术 2015(07)
    • [19].溶胶法在活性炭上负载金属纳米颗粒的参数和机理研究[J]. 炭素技术 2010(03)
    • [20].石墨烯/双金属纳米颗粒基底的制备及实验研究[J]. 中国激光 2016(03)
    • [21].硅酸盐玻璃中银铜双金属纳米颗粒的精细结构[J]. 硅酸盐学报 2012(02)
    • [22].金-钯双金属纳米颗粒修饰玻碳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三价砷的方法研究[J]. 分析测试学报 2012(04)
    • [23].溶剂稳定的钯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09(06)
    • [24].《自然·材料》:金属纳米颗粒将改变太阳能电池[J]. 粉末冶金工业 2020(04)
    • [25].反胶束法可控制备金属纳米颗粒阵列[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06)
    • [26].金属纳米颗粒对污水处理系统毒性的研究进展[J]. 净水技术 2019(S1)
    • [27].生物质还原制备贵金属纳米颗粒的研究进展[J]. 化学与黏合 2017(05)
    • [28].Pt/Cu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催化制氢活性[J]. 化学通报 2015(03)
    • [29].球形金属纳米颗粒熔化温度、熔化熵及熔化焓的尺寸效应[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 [30].表面增强光学力与光操纵研究进展[J]. 物理学报 2019(14)

    标签:;  ;  ;  ;  

    金属纳米颗粒的形状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的调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