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费强度论文-庞彩霞,刘杰,杨志勇

能源消费强度论文-庞彩霞,刘杰,杨志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能源消费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能源消费强度,电力市场建设,南方电网,电力交易,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用电量,电价政策,中国能源消费,能源总量

能源消费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庞彩霞,刘杰,杨志勇[1](2019)在《国内能源消费强度呈下降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能源消费连续10年世界第一、节能服务一年“节”出3930万吨标准煤、南方五省区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远超欧美、叁成社会用电量来自市场化交易……近日,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发布了《中国能源供需报告》等6份能源电力行业年度系列研究报告,并围绕“能源转型探索”(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19-12-24)

穆献中,孔丽,余漱石[2](2019)在《城市清洁能源消费、能源强度与金融信贷关系研究——基于北京市的经验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清洁能源产业仍处于发展期,在其产业培育中,金融信贷发挥着重要的支持功能。文章探索了清洁能源消费、能源强度与金融信贷间联系的内在机理,并采用北京市金融信贷与能源消费相关的年度数据,对清洁能源消费、能源强度与金融信贷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金融信贷对清洁能源的利用具有显着促进作用,贡献率达到33.06%,同时有利于促进整体能源消费强度的降低。未来通过强化银行对清洁能源相关企业的信贷支持,有利于促进能源的清洁化利用,推动能源利用整体效率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9年08期)

孟望生[3](2019)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收敛性——基于中国2001—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能源使用效率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重要方面,其地区间的收敛性研究对于解决当下社会主要矛盾、提升发展质量和居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引入经济增长集约化程度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衡量指标,以中国2001—2016年各省(市、区)数据为样本,构建滞后调整的面板数据模型,对不同地区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差异的收敛性、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差异间的收敛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了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①在全国范围和东、中、西叁大区域内,经济增长集约化程度均存在收敛趋势;②在全国范围和中、西部区域内,能源消费强度差异随增长集约化程度差异的收敛呈发散趋势;在东部区域内,能源消费强度差异随增长集约化程度差异的收敛而收敛;③产业结构、能源与非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能源价格等在不同区域范围内的差异性,是导致能源消费强度差异随增长集约化程度而在不同区域范围内呈现不同变化特征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展秀萍[4](2019)在《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区域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依赖性强,能源消费强度较高,不同区域间能源消费强度差异较大。鉴于此,本文设定回归模型,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对比分析中国不同区域能源消费强度的差异。结果发现:(1)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能源技术等几乎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呈一个上升的势态;(3)经济因素影响了中国各区域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32期)

张毅,吕灵芝[5](2019)在《节能降耗提“颜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坚决做到不环保不生产……”“6·5”世界环境日当天,山西焦煤集团向全体职工发出倡议,并通过牌板展、媒体平台等强势宣传发动,凝聚全员节能共识。“绝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和好看的经营指标。”山西焦煤切实践(本文来源于《山西日报》期刊2019-06-25)

刘兰鸽[6](2019)在《我国建筑业能源消费强度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近些年来,我国伴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能源的消费量也日益增多,现如今能源存量日益减少的情况下,能源消费问题已经变成了决定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能源消费量也面临着日益增多的情况。因此,对建筑业的能源消费问题进行研究,探究建筑行业能源消费背后的演变情况,对减少建筑业能源消费,提高能源消费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以上的研究背景,从LMDI因素分解法和面板数据计量法两个角度对建筑业能源强度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意图探究强度内部的演变情况,寻求建筑业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采用LMDI因素分解法将2000年—2016年的建筑业能源消费强度根据东部、中部、西部地理区位分解为结构因素和效率因素,探究叁大区域的两种因素对建筑能耗强度变化的贡献,并得出结论:效率因素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起到最重要的影响。同时考虑到采用一种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的计量方法从各区域影响因素的角度对建筑业能源强度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数据来源于2000年—2016年我国30个省份区域的面板数据,从全国、东部区域、中部区域、西部区域四个维度探究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建筑业技术装备率、建筑业外商投资占比、建筑业产业规模、建筑业市场化程度、建筑业关联产业发展、建筑业能源消费结构对建筑业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作用。得出结论:劳动生产率、技术装备率、产业规模、外商投资水平对我国建筑业能源强度呈显着的影响趋势;产业规模、能源消费结构、市场化程度对东部地区建筑业的能源强度存在显着的影响;产业规模、市场化程度以及劳动生产率均对中部地区建筑业能源强度存在着显着的影响;产业规模、能源消费结构、外商投资水平、关联产业发展对西部地区建筑业能源消费强度存在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黄光球,刘富垒[7](2019)在《陕西省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首先分析了陕西省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现状,基于1996—2016年的数据,运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理;并使用岭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能源消耗主要依靠煤炭,石油消耗比例对碳排放强度起到促进作用,天然气消耗比例和其他能源消耗比例对碳排放强度起到抑制作用。煤炭消耗比例和石油消耗比例每增加1%,碳排放强度分别增加0.309 1%和0.127 4%;天然气消耗比例和其他能源消耗比例每增加1%,碳排放强度分别减少0.387 7%和0.442%。因此,应通过推进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等方式实现陕西省碳减排目标。(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9年05期)

杜代云[8](2019)在《印度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动态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过去10年,印度经济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6%,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第叁产业作为印度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对经济的贡献率虽已超过55%,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高速发展的经济需要足够的能源支持,但印度的能源供给短缺问题长期存在。印度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石油和天然气极其匮乏,经济发展所需能源主要依靠煤炭供应。以煤炭为主的单一能源消费结构以及能源短缺状况不仅会对印度的能源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更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因而积极开发新能源,降低能源强度是印度解决能源供求矛盾的主要途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一直被认为是影响能源强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因而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首先将印度经济分为叁大产业,依次分析各产业及其内部结构的演变特征。其次通过分析印度能源供求状况以及各种能源消费变动情况,探究印度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特征。然后通过比较印度、日本和中国叁个典型国家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特征,找到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强度变动之间的规律。最后借助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检验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与印度能源强度变动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结构对印度能源强度的短期影响并不稳定,长期影响几乎为零。在第一期,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越高,能源强度越大。到第二期,这种正向影响转变为负向影响。从第叁期开始,煤炭的消费占比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几乎为零。而产业结构不管在短期还是长期都对印度能源强度具有抑制作用。即提高第叁产业占比有助于降低能源强度,并且这种负向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对印度能源强度的影响远大于能源消费结构。因此,印度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效达到降低能源强度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4-01)

王新利,黄元生[9](2018)在《河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不同产业部门和不同行业为基础,将碳排放系数、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作为影响因素,采用对数迪氏指数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ivisia Index, LMDI)对河北省2005-2010年和2011-2016年两个时间段的碳强度影响因素进行分解.首先分叁次产业进行LMDI分解;其次将产业部门进一步细分为六个部门进行因素分解;最后从工业部门中选取六大高耗能行业进行因素分解.研究结果显示,在LMDI因素分解中,能源强度是影响河北省碳强度的最重要因素.以叁次产业和六个产业部门为基础的LMDI分解结果为例,第二产业的能源强度对碳强度贡献率最高,尤其是工业部门贡献值最大.在2005-2010年间,工业部门能源强度贡献率高达94.54%,在2011-2016年间,贡献率高达97.47%;其次是产业结构效应;最后是能源结构效应,虽然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效应也为负值,但是相比能源强度效应而言很低,说明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对六个高耗能行业因素分解发现,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对碳强度下降有很大的抑制效应,必须对高耗能行业加强能源强度等各方面监管.(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8年23期)

魏冉[10](2019)在《基于LSDV估计法的中国主要品种能源消费影响碳排放强度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LSDV估计法,采用固定影响效应模型回归分析了2005—2017年年鉴数据中的主要品种能源消费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对传统STIRPAT模型进行了改进.通过分析发现,样本期间我国各主要品种能源消费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差异较大,具有正向作用的能源消费因素包括:煤炭消费、焦炭消费、汽油消费、柴油消费和天然气消费;具有负向作用的因素包括原油消费、燃料油消费和煤油消费.此外,从全国角度来看,近年来的人口规模变化对于降低碳排放强度具有积极作用,而人均财富和煤炭消费仍然是拉高碳排放强度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能源消费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清洁能源产业仍处于发展期,在其产业培育中,金融信贷发挥着重要的支持功能。文章探索了清洁能源消费、能源强度与金融信贷间联系的内在机理,并采用北京市金融信贷与能源消费相关的年度数据,对清洁能源消费、能源强度与金融信贷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金融信贷对清洁能源的利用具有显着促进作用,贡献率达到33.06%,同时有利于促进整体能源消费强度的降低。未来通过强化银行对清洁能源相关企业的信贷支持,有利于促进能源的清洁化利用,推动能源利用整体效率的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能源消费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庞彩霞,刘杰,杨志勇.国内能源消费强度呈下降趋势[N].经济日报.2019

[2].穆献中,孔丽,余漱石.城市清洁能源消费、能源强度与金融信贷关系研究——基于北京市的经验数据[J].生态经济.2019

[3].孟望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收敛性——基于中国2001—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J].资源科学.2019

[4].展秀萍.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区域差异研究[J].智库时代.2019

[5].张毅,吕灵芝.节能降耗提“颜值”[N].山西日报.2019

[6].刘兰鸽.我国建筑业能源消费强度演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7].黄光球,刘富垒.陕西省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理研究[J].生态经济.2019

[8].杜代云.印度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动态效应分析[D].辽宁大学.2019

[9].王新利,黄元生.河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解[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8

[10].魏冉.基于LSDV估计法的中国主要品种能源消费影响碳排放强度效应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标签:;  ;  ;  ;  ;  ;  ;  ;  ;  ;  

能源消费强度论文-庞彩霞,刘杰,杨志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