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分子与金属表面相互作用的微观动力学研究

原子、分子与金属表面相互作用的微观动力学研究

论文摘要

原子、分子同金属表面的相互作用是多相催化,气体腐蚀以及晶体生长等领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气态分子与表面相互作用动力学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兴趣,表面吸附作为异相催化关键环节越来越显现出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从理论上系统的研究原子、分子之间以及它们与催化剂表面,尤其是与表面活性部位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内容简述如下:第一章详细论述了研究意义、研究吸附的理论现状和实验方法,同时详细的介绍了5 参数Morse 势以及推广改进的LEPS 势方法。第二章中利用我们提出的5 参数Morse 势方法,分别对S-Ni,S-Cu 和S-Rh,O-Al,H-W 表面体系的吸附和扩散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第三章中利用构造的气态双原子分子与表面相互作用势函数—推广的LEPS 势对CO-Ru 体系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1. S-Ni 表面吸附体系。应用我们提出的5 参数Morse 势法对S-Ni 低指数表面及(311)台阶面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为帮助人们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这一重要体系提供了可能性。三个低指数表面都吸附在具有最高配位原子的对称位,(100)面上的四重位为稳定吸附态,(111)面上的三重位为稳定吸附态,对于(110)面,四重洞位为稳定吸附态。本文对(311)高指数表面进行了理论推测,计算结果发现(311)台阶缺陷表面存在两个吸附态,赝式四重吸附态H4和赝式hcp 三重吸附态Hh,其中H4是最稳定的吸附态。由于近邻吸附位的竞争,fcc 三重吸附态完全湮灭。该论文已经在化学学报,2004,62(21),2136 上发表。2. S-Cu和S-Rh表面吸附体系。利用5参数Morse势方法系统地研究了S-Cu和S-Rh低指数表面,所得的相关数据与实验结果非常吻合,而且与S在Ni低指数表面的吸附极其相似。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发现硫原子表面吸附结合能从小到大的顺序都是(111)<(100)<(110)。这一结果与S-Ni体系的结论完全一致,可见第三周期原子吸附结合能与表面粗糙度之间是有关系的。3.O-Al表面吸附体系。利用5参数Morse势方法研究表明:氧原子与Al(111)和Al(110)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气体-表面相互作用体系研究方法概述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原子与表面相互作用势函数计算方法与表面簇合物模型
  • 第三节 推广的 LEPS 势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原子在金属表面的吸附和扩散动力学研究
  • 第一节 硫原子在镍低指数表面和(311)台阶面的吸附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原子硫在 Rh 和 Cu 低指数表面的吸附扩散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氧原子在铝低指数表面上的吸附和振动
  • 参考文献
  • 第四节 氢原子在W 低指数表面及(211)高指数面上的吸附和振动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双原子分子在过渡金属表面的微观动力学研究
  • 第一节 CO 在过渡金属钌低指数面的吸附和扩散
  • 参考文献
  • 附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多反射腔的原子器件的一些进展[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19(12)
    • [2].原子灰施工容易产生的缺陷及改善[J].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20(08)
    • [3].浅析原子灰的施涂[J].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9(12)
    • [4].两原子相干共振能量传递的单次与N次能量提取[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18(05)
    • [5].高焓流场氧原子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初步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02)
    • [6].打开微观世界的大门——评《原子王国历险记》[J]. 知识就是力量 2019(10)
    • [7].首次捕获单个原子[J]. 科学24小时 2020(04)
    • [8].关于原子坐标的困惑与解法探讨[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20(01)
    • [9].原子的结构易错题专练[J].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0(30)
    • [10].原子是谁?[J]. 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 2016(04)
    • [11].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考点解析[J]. 新高考(升学考试) 2015(04)
    • [12].从道尔顿到原子电影[J]. 百科知识 2013(22)
    • [13].原子的怀念[J]. 北方作家 2010(02)
    • [14].人生的意思[J]. 学习博览 2011(09)
    • [15].提高原子灰利用率的研究[J]. 四川水泥 2020(11)
    • [16].关于第二原子键连通指数(英文)[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5(04)
    • [17].“分子 原子”典型中考题选[J].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2009(10)
    • [18].原子不孤单[J]. 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 2016(04)
    • [19].原子出场啦![J]. 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 2016(04)
    • [20].从发现原子到核能利用[J]. 科学大观园 2016(15)
    • [21].一切都是原子[J]. 新高考(高三理化生) 2013(11)
    • [22].您认识原子吗?[J]. 科学与文化 2009(12)
    • [23].《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J]. 新课程(中学) 2010(08)
    • [24].分子、原子考查要点[J]. 初中生之友 2008(33)
    • [25].超原子及其组装材料[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26].氪原子的近红外吸收光谱的研究(英文)[J].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2019(05)
    • [27].基于学情诊断科学建构核心概念的教学实践——以“分子和原子”教学为例[J]. 化学教学 2016(10)
    • [28].耗散系统中原子和场的熵交换与纠缠[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14(06)
    • [29].原子内部的秘密[J]. 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 2016(04)
    • [30].原子各不同[J]. 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 2016(04)

    标签:;  ;  ;  ;  ;  

    原子、分子与金属表面相互作用的微观动力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