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研究

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研究

论文摘要

社交焦虑指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自己在社会角色与社会行为上无法满足预定的期待目标时所产生的焦虑。其基本表现为:在与他人交往时体会到不自在、紧张、担忧和恐惧,害怕被人误会和他人否定的评价,从而产生回避退缩行为。自尊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评价与体验。自尊对社交焦虑有预测作用,二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影响,尤其是民族院校,在民族交流与融合过程中,受民族地区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社会交往状况与自尊必有其独特性。因此,研究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通过提高自尊水平,降低社交焦虑,对提高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在查阅国内外有关社交焦虑与自尊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民族院校,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进行研究。首先,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和Rosenberg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Scale,RSES)对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以及西北民族大学的244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真实掌握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和自尊水平的具体状况;然后,分析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及自尊在民族、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及是否学生干部等不同变量上的差异性水平,以期分析其变化与发展规律;最后,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民族院校大学生自尊水平,降低其社交焦虑水平的应对策略。本研究结果表明:1、民族院校大学生存在较低的社交焦虑(37.07±5.92),除学生干部经历(p=0.004*)外,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在性别、民族、生源地、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等不同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民族院校大四学生社交焦虑水平最高(38±5.27),大一到大三随着年级上升而下降。2、民族院校大学生存在较高的自尊水平(23.86±4.55),除学生干部经历(p=0.000*)外,民族院校大学生自尊水平在性别、民族、生源地、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等不同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民族院校大学生的自尊水平随年级的上升而降低。3、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水平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14**,p<0.01)且自尊能够显著预测社交焦虑(t=5.149,p<0.01)。根据研究结果,本研究从社会、学校及个人自身三个方面对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社会方面:①加强对民族院校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力度;②加强对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援助力度。2、学校方面: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②加强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③加强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3、个体自身方面:①全面积极的认识自我;②学会积极的情绪调控;③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④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⑤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⑥形成适度的自我期待;⑦学会合理的社会比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及选题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1.2 核心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
  • 1.2.1 核心概念
  • 1.2.2 基础理论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社交焦虑研究的文献综述
  • 1.3.2 关于自尊研究的文献综述
  • 1.3.3 关于社交焦虑与自尊关系的研究的文献综述
  • 1.3.4 对已有文献的分析
  •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点
  • 2 研究过程
  • 2.1 研究假设
  • 2.2 研究工具
  • 2.2.1 Rosenberg 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RSES)
  • 2.2.2 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
  • 2.3 研究样本
  • 2.4 施测过程
  • 2.4.1 问卷发放与回收
  • 2.4.2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2.5 研究数据与分析
  • 2.5.1 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状况
  • 2.5.2 民族院校大学生自尊水平状况
  • 2.5.3 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相关分析
  • 2.5.4 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回归分析
  • 2.6 结果与讨论
  • 2.6.1 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研究结果讨论
  • 2.6.2 民族院校大学生自尊水平研究结果讨论
  • 2.6.3 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相关分析
  • 2.6.4 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回归分析
  • 3 对策建议
  • 3.1 社会方面
  • 3.1.1 加强对民族院校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力度
  • 3.1.2 加强对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援助力度
  • 3.2 学校方面
  • 3.2.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
  • 3.2.2 加强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 3.2.3 加强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 3.3 个体自身方面
  • 3.3.1 全面积极的认识自我
  • 3.3.2 学会积极的情绪调控
  • 3.3.3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 3.3.4 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
  • 3.3.5 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
  • 3.3.6 形成适度的自我期待
  • 3.3.7 学会积极的社会比较
  • 4 结束语
  • 4.1 研究结论
  • 4.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民族院校大学生调查量表
  •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 人文天下 2019(24)
    • [2].在地方民族院校大学生中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03)
    • [3].意识形态话语权融入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鄂州大学学报 2017(04)
    • [4].民族院校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研究[J]. 中国高新区 2017(15)
    • [5].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性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15)
    • [6].民族院校大学生政治倾向和思想表现研究——基于D民族大学的调查数据[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16)
    • [7].民族院校大学生老乡会的影响与引导[J]. 亚太教育 2016(01)
    • [8].民族院校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及特点[J]. 校园心理 2016(02)
    • [9].民族院校大学生消费观念及行为调查分析[J]. 新西部(理论版) 2016(20)
    • [10].民族院校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特点[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6)
    • [11].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策略探究[J]. 学理论 2015(01)
    • [12].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5(04)
    •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民族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J]. 世纪桥 2015(04)
    • [14].民族院校大学生国家意识现状及教育对策分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5(04)
    • [15].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J]. 才智 2015(12)
    • [16].民族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社会支持路径[J]. 中国成人教育 2015(12)
    • [17].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J]. 商 2015(19)
    • [18].民族院校大学生的信仰危机现象及干预措施[J].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5(05)
    • [19].民族院校大学生第二课堂发展方向分析[J]. 年轻人 2019(16)
    • [20].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及干预研究[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0(12)
    • [21].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引导[J]. 当代教研论丛 2019(11)
    • [22].西部地区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与教育途径实证调查分析[J]. 时代教育 2018(11)
    • [23].民族院校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J]. 考试周刊 2017(44)
    • [24].民族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中的思想引导研究[J]. 长江丛刊 2017(13)
    • [25].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研究[J]. 学园 2016(04)
    • [26].新时期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 时代教育 2016(13)
    • [27].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对严峻挑战[J]. 智富时代 2015(06)
    • [28].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民族院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 现代企业教育 2014(12)
    • [29].民族院校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 [30].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大众商务 2010(02)

    标签:;  ;  ;  ;  

    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