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上海信用制度建设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上海信用制度建设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但许多法律法规滞后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实。因为信用制度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初期不被重视,部门与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度不够,执行上的各自为政,以及不同部门不同地区间信息上的不连带、不共享等问题,造成了我国的信用体系和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与之连带的是,由于信用制度的不够健全、信用记录的影响未引起其高度重视、社会失信成本较低,导致个人、企业和政府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不强,失信现象日益突出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国内外信用制度建设的理论框架和实践依据,厘清信用制度建设的大致脉络。在绪论后的第二章,重点阐述信用制度建设的理论渊源,尽可能阐明信用制度建设的理论依据。具体而言,从信息缺陷与市场机制的冲突入手,指出以信用信息共享为基础的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对社会经济不同领域发展的功能。进而指出信用制度建设核心内容中的层次、序列和要素理论。同时,第二章还梳理了公共管理理论中的经典思想观点,将信用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与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探索用信用制度的设计完善提升公共管理水平的方法,将有关理论探索的设想提升为上海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以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根据现有情况,文章在第三章梳理了上海推进城市信用制度建设的目的、意义等,阐述社会信用制度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介绍城市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几种模式和选择的依据、途径等。在这一基本框架下,文章对美国、日本、欧洲存在的三种信用制度建设的模式进行了概述,同时也介绍了我国内地一些城市在信用制度建设特别是信用信息公开共享方面制度建设的有关成功经验,对上海信用制度建设也是有积极借鉴意义的。在从理论渊源和框架以及国内外经验上对信用制度建设进行了阐述后,文章重点介绍上海的信用制度建设。第四章主要回顾上海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实践,简要介绍起步、拓展和深化三个阶段,主要特点和建设的主要成果。更重要的是,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管理条件下,上海的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已经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信用制度不能够完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为此,在文章的最后部分,结合公共管理理论和上海信用制度建设本身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几项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的文献情况
  • 二、国内的文献情况
  • 第三节 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二章 信用制度建设的理论渊源
  • 第一节 信息缺陷与市场机制的冲突
  • 一、信息缺陷
  • 二、信用对弥补信息缺陷的作用
  • 三、信用制度的作用机理
  • 第二节 信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
  • 一、资金余缺的调剂功能
  • 二、信用的货币创造功能
  • 三、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
  • 四、信用使社会利润平均化
  • 第三节 信用制度的层次、序列和要素理论
  • 一、信用制度的层次理论
  • 二、信用制度的序列理论
  • 三、信用制度的要素理论
  • 第四节 公域之治的转型理论
  • 一、公共管理的实现途径:“政府管理”、“公民社会”和“合作网络”
  • 二、公共管理中的信用文化
  • 三、公共管理中的经济伦理
  • 第五节 政策制定的多元流模型与信用制度建设
  • 一、问题源流
  • 二、政策源流
  • 三、政治源流
  • 四、多元流理论与信用制度建设
  • 第六节 公共管理中的信用工具
  • 一、公共管理中需建立信用联动奖惩制度
  • 二、社会信用信息需有效公开与保护
  • 三、政府诚信表率作用需进一步加强
  • 第三章 上海推进城市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作用和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一节 上海推进城市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作用
  • 一、社会信用制度是维护城市经济社会制度的一项基础性设施
  • 二、社会信用制度是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 三、社会信用制度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 四、社会信用制度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的资源配置效率
  • 五、社会信用制度的完备是城市精神的重要内容
  • 第二节 国外模式借鉴
  • 一、市场型社会信用制度
  • 二、政府主导型社会信用制度
  • 三、会员制社会信用制度
  • 四、各种模式的互相渗透
  • 第三节 国内经验借鉴
  • 一、深圳
  • 二、湖南
  • 三、浙江
  • 第四章 上海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实践总结
  • 第一节 信用制度建设基本框架的要素
  • 一、信用管理制度
  • 二、征信数据平台
  • 三、信用服务行业
  • 四、社会信用环境
  • 第二节 上海信用制度建设的三个发展阶段
  • 一、1999 年开始的起步阶段
  • 二、2001 年起进入拓展阶段
  • 三、2003 年起进入深化和综合试点阶段
  • 第三节 五大推进机制进行探索实践
  • 一、建立组织保障
  • 二、创立征信模式
  • 三、构建法规框架
  • 四、培育信用市场
  • 五、创建信用环境
  • 第四节 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解决的问题
  • 一、法规建设及与国家层面的衔接有待完善
  • 二、信用市场需求需要信用制度安排引导
  • 三、信用信息交换共享需要更高层次的载体
  • 四、信用服务行业发展和监管面临挑战
  • 第五章 上海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 一、进一步加强法规规章建设
  • 二、加强信用监管力度,培育市场需求
  • 三、进一步完善联合征信数据库平台
  • 四、发展信用服务产业,培育权威性信用中介机构
  • 五、加强教育培训和环境建设
  • 结论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用完善的信用制度规范“经济人”失信[J]. 淮海文汇 2008(04)
    • [2].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信用制度建设的法治路径探析[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01)
    • [3].制度变迁视角的官方出口信用制度国际比较分析[J]. 中国物价 2017(02)
    • [4].农村信用制度构建与农村金融创新路径选择[J]. 商 2015(32)
    • [5].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研究[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18(12)
    • [6].舌尖消费盼法规监管与信用制度并行[J]. 东北之窗 2017(10)
    • [7].国家、浙江省及宁波市主要信用制度一览表[J]. 经济丛刊 2014(04)
    • [8].互联网背景下信用制度的演进和风险管理[J]. 社会科学文摘 2020(04)
    • [9].统计信用制度建立的理论分析与研究[J]. 中国市场 2017(22)
    • [10].对我国商事信用制度实现路径的思考[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4)
    • [11].关于吉林省松原市农村信用制度的调查[J]. 吉林金融研究 2012(01)
    • [12].以政府手段推进纳税领域的信用制度建设[J]. 改革与战略 2010(08)
    • [13].宏观信用制度的法律机理及建设[J]. 中国国情国力 2009(02)
    • [14].区域信用制度构建模式探析[J]. 求实 2008(12)
    • [15].《市场主体信用制度的法学思考:社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视角》[J]. 中国信用 2019(03)
    • [16].方法与路径:我国农村信用制度的变革与发展[J]. 新疆社会科学 2018(04)
    • [17].如何完善民营企业的信用制度建设[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02)
    • [18].影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信用制度障碍分析与对策[J]. 经济研究参考 2011(40)
    • [19].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信用制度的重构[J]. 探索 2010(06)
    • [20].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农地金融制度与银行信用制度之不同——以信用制度为视角[J]. 调研世界 2009(07)
    • [21].以信用制度建设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J]. 浙江金融 2009(09)
    • [22].西方信用制度的演进机制研究——基于诺斯的制度演化理论的视角[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09)
    • [23].“我国新闻信用制度建设研究”项目简介[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04)
    • [24].上海市企业环保信用制度研究[J]. 广东化工 2014(13)
    • [25].信用制度变迁、商业信用与企业绩效[J]. 经济问题 2011(11)
    • [26].新农村建设与建设新的信用制度[J]. 农业考古 2010(06)
    • [27].亲情文化视角下的信用制度构建研究[J]. 钦州学院学报 2009(01)
    • [28].从中国传统文化看中国纳税信用制度建设[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8(04)
    • [29].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安排的合法化进路研究[J].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20(03)
    • [30].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研究[J].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9(01)

    标签:;  ;  ;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上海信用制度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