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移相器阵列用铁电薄膜研究

电光移相器阵列用铁电薄膜研究

论文摘要

利用光学相控阵实现电扫描技术在军用雷达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其基本构成单元是电光移相器。采用具有电光效应、响应速度快、热稳定性高、耐强激光的高性能铁电薄膜锆钛酸铅镧(PLZT)和钛酸锶钡(BST)制作电光移相器是实现电扫描技术的重要途径。本文选择ITO透明导电薄膜作为铁电薄膜PLZT和BST的电极,用溅射法在石英玻璃上制备了ITO薄膜,用化学湿法刻蚀对ITO薄膜微图形化,并初步探索了PLZT薄膜和BST薄膜的电光性能。ITO电极图形化方法:刻蚀液为(?)(HCl:HNO3:H2O)=50:3:50的混合溶液,刻蚀温度为35℃,刻蚀速率约为30nm/min。对溅射法加高温退火处理制备的铁电薄膜PLZT和BST的选择性优于17:1。研究了高光学和电光性能的PLZT(8/65/35)薄膜的制备工艺。沉积在ITO/quartz上的PLZT薄膜,经700℃、Pb氛围、20min退火处理后,在可见光范围内,平均透过率为81.3%,对应的吸收边带位于350nm处;折射率n=2.21(λ=632.8nm);消光系数k<0.040;吸收系数α=0.031×105cm-1,对应的禁带宽度Eg=3.41eV。PLZT薄膜具有高阶电光效应,线性电光系数r=3.5×10-9m/V,二次电光系数R=2.9×10-16m2/V2,三次电光系数为8.9×10-24m3/V3,四次电光系数为1.4×10-31m4/V4。沉积在ITO/quartz上的BST(60/40)薄膜,经700℃、20min退火处理后,在可见光范围内,平均透过率为83.0%,对应的吸收边带位于320nm处;折射率n=2.44(λ=632.8nm);消光系数k<0.013;吸收系数α=0.038×105cm-1,对应的禁带宽度Eg=3.68eV;BST薄膜表现出高阶电光效应,线性电光系数r=2.5×10-9m/V,二次电光系数R=2.3×10-16m2/V2,三次电光系数为9.4×10-24m3/V3,四次电光系数为1.3×10-31m4/V4。通过对PLZT和BST薄膜电光性能的研究,得出采用溅射法加高温热处理在ITO/quartz上制备的PLZT和BST薄膜都具有优良的光学和电光性能,且PLZT薄膜表现出更强的电光记忆效应,适合制作高质量的电光器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铁电电光薄膜的研究进展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薄膜制备及测试原理
  • 2.1 薄膜的制备工艺
  • 2.2 磁控溅射镀膜原理
  • 2.2.1 溅射镀膜原理
  • 2.2.2 磁控溅射
  • 2.3 薄膜的微结构分析
  • 2.3.1 XRD分析
  • 2.3.2 SEM分析
  • 2.3.3 AFM分析
  • 2.4 薄膜的电学性能分析
  • 2.5 薄膜的光学性能表征
  • 2.6 电光性能测试
  • 2.6.1 电光效应
  • 2.6.2 铁电薄膜电光性能测试
  • 第三章 透明电极图形化研究
  • 3.1 电极材料的选择
  • 3.2 透明电极的制备
  • 3.3 高温退火对ITO薄膜性能影响
  • 3.4 ITO薄膜的湿法刻蚀
  • 3.4.1 ITO光刻工艺过程
  • 3.4.2 ITO薄膜湿法刻蚀
  • 第四章 铁电薄膜电光性能研究
  • 4.1 PLZT薄膜电光性能研究
  • 4.1.1 PLZT薄膜制备
  • 4.1.2 PLZT薄膜微结构分析
  • 4.1.3 PLZT薄膜电学性能测试
  • 4.1.4 PLZT薄膜光学性能分析
  • 4.1.5 PLZT薄膜电光系数测试
  • 4.2 BST薄膜电光性能研究
  • 4.2.1 BST薄膜制备
  • 4.2.2 BST薄膜电学性能测试
  • 4.2.3 BST薄膜光学性能分析
  • 4.2.4 BST薄膜电光系数测试
  • 4.3 PLZT与BST性能比较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种高功率移相器的研制[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6(00)
    • [2].移相器技术在超高压电网中的应用[J]. 华东电力 2013(10)
    • [3].一种X波段五位数字移相器的研究与设计[J]. 雷达与对抗 2013(04)
    • [4].非90°移相器的实现及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 科技视界 2020(31)
    • [5].提高输电断面传输能力的可控移相器最优选址算法研究[J]. 陕西电力 2013(11)
    • [6].可控移相器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 智能电网 2014(01)
    • [7].S波段六位高精度移相器设计[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4(02)
    • [8].数字式移相器电路研究[J]. 电子世界 2013(05)
    • [9].移相器位数对相控阵天线指向精度的影响[J]. 现代导航 2013(02)
    • [10].小型化L波段四位数字移相器[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13(10)
    • [11].一款超宽带GaAs单片数字移相器[J]. 半导体技术 2013(11)
    • [12].一种新型的六位数字移相器的设计[J].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10(01)
    • [13].11.25°毫米波数字移相器的设计[J].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010(01)
    • [14].铁电移相器优值研究[J]. 低温物理学报 2010(03)
    • [15].L波段六位数字移相器设计[J]. 半导体技术 2010(07)
    • [16].一种毫米波大相移量移相器设计方法[J]. 信息与电子工程 2008(06)
    • [17].6~18GHz四位数控移相器单片集成电路的设计[J].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008(02)
    • [18].可控移相器主电路参数设计及稳态特性分析[J]. 中国电力 2013(11)
    • [19].迭代最小二乘法用于非线性移相器的标定[J]. 应用光学 2013(04)
    • [20].一款高精度90°移相器实用电路的设计[J]. 电测与仪表 2012(02)
    • [21].大下倾角电调基站天线移相器及馈电网络设计[J]. 微波学报 2010(S2)
    • [22].高精度微波矢量移相器研究[J]. 计算机与网络 2010(13)
    • [23].新型有机聚合物光子射频2路移相器的设计[J].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09(05)
    • [24].光子学射频移相器的研究及进展[J]. 红外 2008(12)
    • [25].一种单平面结构的高精度V波段0/180°移相器[J]. 现代雷达 2008(11)
    • [26].一种高功率移相器的模拟设计[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5(00)
    • [27].基于光移相器的全光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研究[J]. 现代电子技术 2012(07)
    • [28].基于光纤的矢量和微波光子移相器研究[J].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 [29].基于光纤的新型矢量和微波光子移相器[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12)
    • [30].金属陶瓷贴片封装的S波段六位数控移相器[J].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011(06)

    标签:;  ;  ;  ;  ;  

    电光移相器阵列用铁电薄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