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对旱作麦田CO2排放通量的影响及其水热关系分析

保护性耕作对旱作麦田CO2排放通量的影响及其水热关系分析

论文摘要

农田土壤既是CO2的重要排放源又是CO2的吸收汇,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保护性耕作能够有效降低土壤CO2的排放,增强土壤碳汇的作用。为了探讨保护性耕作对土壤CO2排放通量的影响,本试验以旱地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共设了翻耕(T)、翻耕+秸秆还田(TS)、旋耕(RT)、旋耕+秸秆还田(RTS)、免耕(NT)、免耕+秸秆覆盖(NTS)6种处理,系统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CO2排放通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CO2排放通量与土壤水、热的相互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土壤呼吸通量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各天气状况下呼吸通量表现为:晴天>多云>阴天。晴天土壤呼吸峰值出现在13:00左右,多云和阴天稍晚一些,大约出现在14:00-15:00之间,各天气土壤呼吸最低值均出现在凌晨5:00左右。2.土壤呼吸通量在整个小麦生育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表现为夏季高冬季低的规律。在整个变化过程中共出现三个峰值,分别是小麦播种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土壤呼吸通量最低值出现在越冬期。3.少耕和免耕能有效降低土壤呼吸通量,并以免耕效果更为显著;秸秆还田表现为增加土壤呼吸的作用。整个小麦生育期,不同耕作处理下土壤呼吸通量的顺序为:TS>T>RTS>RT>NTS>NT。4.各耕作措施下土壤呼吸通量与各层地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翻耕方式与15cm土壤温度相关性最好,旋耕方式与5cm相关性最好,免耕方式与各层土壤温度相关性差别不大。各层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通量的拟合二次方程优于指数方程。5.免耕、秸秆覆盖有很好的保水蓄水作用,并且表层保水作用优于深层。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呼吸通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未表现出明显规律性。6.整个小麦生育期,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均呈单峰变化曲线,播种期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最小,扬花期最大。免耕和少耕能显著增加土壤表层微生物量碳。0-10cm土层,NTS、RTS、NT、RT、TS分别较T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增加37.3%、33.15%、19.8%、8.74%和7.65%;10-20cm土层,TS、RTS、RT、NTS、NT分别较T微生物量碳的增减为7.62%、4.92%、-1.84%、-14.5%、-17.9%。7.各耕作措施下0-1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氮均显著高于10-2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氮。0-10cm土层中,保护性耕作能有效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并以免耕和免耕覆盖效果较优。NTS、NT、RTS、RT、TS分别较T处理增加54.8%、32.4%、20.8%、13.9%、7.8%。10-20cm土层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氮差异较小。8.免耕方式能明显增加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旋耕有利于有效穗的形成,增加小麦千粒重。秸秆还田有利于有效穗的形成,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与无秸秆处理的差别不大。免耕在耕作年限较短情况下明显降低小麦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
  • 1.2.2 土壤呼吸研究现状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试验设计
  • 2.3 研究内容
  •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4.1 土壤基本养分测定
  • 2排放通量的测定'>2.4.2 CO2排放通量的测定
  • 2.4.3 土壤温度和水分测定
  • 2.4.4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测定
  • 2.4.5 小麦产量测定
  • 2.5 数据处理和分析
  • 2排放通量及其与土壤水热关系分析'>第三章 不同耕作措施下旱作麦田土壤CO2排放通量及其与土壤水热关系分析
  • 2 排放通量日变化规律'>3.1 土壤CO2排放通量日变化规律
  • 2 排放通量季节变化规律'>3.2 土壤 CO2排放通量季节变化规律
  • 2 排放通量的相关性'>3.3 土壤温度变化规律及其与CO2排放通量的相关性
  • 2 排放通量的相关性'>3.4 土壤水分含量变化规律及其与CO2排放通量的相关性
  • 第四章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
  • 4.1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 4.2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影响
  • 第五章 不同耕作措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 5.1 不同耕作措施下小麦产量三要素分析比较
  • 5.2 不同耕作措施小麦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比较与分析
  • 5.2.1 免耕可能引起小麦增产的原因
  • 5.2.2 本试验中免耕引起小麦产量减少的原因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6.2.1 土壤呼吸通量的日变化
  • 6.2.2 土壤呼吸通量的季节变化
  • 6.2.3 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温度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呼吸的相关性
  • 6.2.4 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水分含量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呼吸的相关性
  • 6.2.5 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变化
  • 6.2.6 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变化
  • 6.2.7 不同耕作措施下小麦产量比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西洞庭湖季节性淹水和植被类型对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J]. 湖泊科学 2020(03)
    • [2].设施菜田夏季闷棚对还田秸秆矿化和CO_2排放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2)
    • [3].模拟冻融对长白山地区2种温带森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0(03)
    • [4].沼液施用对潮土氧化亚氮排放通量的影响[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06)
    • [5].基于不同监测与估算方法的设施菜田N_2O排放量比较[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08)
    • [6].螃蟹活动对闽江河口互花米草沼泽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J]. 地球环境学报 2019(04)
    • [7].施肥量对福州平原稻田CO_2排放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 2017(06)
    • [8].安徽淮河流域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特征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2)
    • [9].若尔盖泥炭地地下水位和土壤温度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J]. 湿地科学 2015(03)
    • [10].不同干扰强度下三江平原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对冻融作用的响应[J]. 环境科学研究 2020(08)
    • [11].土壤质地及环境因子对农田N_2O排放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4)
    • [12].北京密云水库甲烷排放通量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湿地科学 2011(02)
    • [13].氮肥对西双版纳地区稻田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05)
    • [14].连续多年施肥后设施土壤N_2O排放通量特征[J]. 江苏农业学报 2020(04)
    • [15].湿地生态系统CO_2排放通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科技风 2015(08)
    • [16].煤火裂隙区CO_2排放通量观测装置的开发与应用[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4(02)
    • [17].不同耕作方式与施氮水平下稻田CH_4排放的动态变化[J]. 南方农业学报 2012(10)
    • [18].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及其影响因素[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06)
    • [19].2016年10~11月宜昌莲心湖水——气界面CO_2排放通量[J]. 湿地科学 2020(03)
    • [20].洞庭湖湿地洪水期甲烷扩散和气泡排放通量估算及水环境影响分析[J]. 湖泊科学 2019(04)
    • [21].上海城市草坪CO_2排放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04)
    • [22].中国农田N_2O排放通量原位观测研究的汇总分析[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12)
    • [23].基于漂浮箱法和扩散模型法测定淡水养殖鱼塘甲烷排放通量的比较[J]. 环境科学 2020(02)
    • [24].亚热带森林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排放通量与大气甲醛之间的关系[J]. 生态环境学报 2018(06)
    • [25].土壤氧气可获得性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3(18)
    • [26].白洋淀湖泊湿地氧化亚氮的排放通量初探[J]. 生态环境 2008(05)
    • [27].不同农业措施下冬小麦田N_2O排放通量的特征[J]. 中国农业气象 2008(02)
    • [28].加气灌溉对番茄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 2015(S1)
    • [29].杭州湾滨海湿地CH_4排放通量的研究[J]. 土壤 2014(06)
    • [30].不同种植年限人工苜蓿地土壤N_2O排放通量[J]. 生态学杂志 2015(05)

    标签:;  ;  ;  ;  ;  ;  

    保护性耕作对旱作麦田CO2排放通量的影响及其水热关系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