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书店开架的时候到了

乡镇书店开架的时候到了

一、乡镇书店开架售书是时候了(论文文献综述)

张博[1](2021)在《新型实体书店空间设计研究 ——以郑州综合性书城空间改造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书店”流行于清朝乾隆时期,自出现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已存在两个多世纪。“书店”顾名思义指用来销售书籍、杂志等产品的店铺,是传播文化思想、普及知识的重要场所,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和形象。近年来,网络书店以其海量的线上资源和低廉的价格优势在图书行业内快速崛起,短时间内就占据了大部分的图书销售市场,为应对此现象,国内各大书店纷纷对书店空间和经营模式进行改造升级。目前,新型书店大多划分为不同的空间,多样性空间组合不仅反映了市场竞争状态下书店的发展趋势,也反映出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的改变。对实体书店进行改造能够重新挖掘潜在的文化价值、商业价值和公共价值,不仅可以增加消费者的体验感,吸引更多消费群体,还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文化实力。本研究从新型实体书店入手综合分析国内外新型实体书店的空间设计之后,结合现代社会人们对于阅读空间的心理需求,对郑州综合性书城进行改造。其前身是新华书店,和大多数新华书店一样,该书店空间面积虽大,但室内布局设计落后、装饰风格老旧,虽位于郑州繁华地带但平时鲜有人问津。书城应改变原本单一的经营模式,增添新的功能,成为一个可以满足消费者多种需求的地方,实现购书、娱乐、休闲、轻食一站式体验。本研究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可持续性、实用性”等设计原则,在改造设计中采用合理的结构及科学的布局对原有空间进行功能区域的重新划分,力图使改造后的实现书店图书空间、阅览空间和消费空间的共享,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其在具有商业价值的同时亦具有人文特色,打破人们对以往对书店形象单一的印象,创造一个新的郑州综合性书城。

孙卫卫[2](2021)在《少年故事》文中研究表明县城大约是小学二年级,我在我们县长途客运站的墙上,看到"周至孙"三个字。我还纳闷,怎么是"周至孙"?长大后,才知道,"县"的繁体草书像"孙"。县城曾经很小,骑着自行车一会儿就能逛遍。没有上高中前,我到县城的机会并不多。干妈家在县城,我在正月走亲戚时会去。

罗梦迪[3](2020)在《纪录片《新华书店》(节选)字幕英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突飞猛进,影视作品也不断涌现出经典佳作创造辉煌。字幕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媒介,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实践报告主要节选《新华书店》纪录片第三、四集的字幕内容作为翻译文本。该纪录片于2017年在CCTV 10科教频道开播,庆祝新华书店成立80周年。《新华书店》纪录片共六集,按照时间脉络回顾书店自延安诞生后,八十年里走过的历程。本报告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来解读该纪录片的字幕翻译,参考了张德禄教授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四个层面,即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为理论基础,就语言模态、视觉模态、听觉模态等模态之间的关系来对《新华书店》的字幕翻译本文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发现恰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同时对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给出一定的建议,并让观众有更好的观片体验,更深入地欣赏和了解该纪录片。

刘红[4](2019)在《新华书店品牌活化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新华书店作为我国家喻户晓的老字号品牌,曾为我国的文化传播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在我国出版发行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市场环境不断变化,新华书店的发展明显滞后,品牌影响力显着降低,品牌呈现出高认知度、低认可度的老化状态,品牌活化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新华书店品牌发展历程和品牌老化现状的分析,基于品牌活化相关理论,提出了新华书店的品牌活化策略。首先,本文概括了新华书店的品牌发展历程,从新华书店的市场表现和读者对新华书店的认知等方面分析了其品牌现状。新华书店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诞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成长,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浪潮中壮大,但在市场经济新环境下面临着多种危机。现阶段,新华书店网点萎缩严重,员工队伍缩减,市场份额降低,读者对新华书店的品牌认可度、品牌正面联想和品牌忠诚度都急剧下降。通过对新华书店品牌现状的分析,本文提出新华书店品牌已陷入老化危机。其次,本文分析了新华书店品牌活化的内涵和条件,基于前人的研究,结合新华书店的品牌特色,构建了新华书店品牌活化矩阵。从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两个视角,围绕着读者和新华书店两方面,提出了新华书店品牌活化的四大维度,即唤醒记忆、复兴传统、扩展认知和改变形象,进而提出了新华书店品牌活化的两大策略,即怀旧策略和创新策略。再次,本文重点分析了新华书店品牌活化的怀旧策略和创新策略。怀旧策略的重点是挖掘新华书店品牌有价值的旧元素,重新连接品牌与读者之间的情感联系,可以从品牌故事、品牌文化、品牌社群三个角度采取具体的措施。创新策略的重点是为品牌注入“新”的元素,延伸品牌的内涵,改变品牌的形象,新华书店可以通过新产品新服务,发展子品牌,建立新的销售渠道和新的传播方式等方面来做出具体的改变。最后,基于前文的分析,本文总结得出新华书店品牌活化的怀旧策略与创新策略相辅相成,将共同促进新华书店重新擦亮“金字招牌”。新华书店在新时期要树立品牌自信,继续为我国出版发行事业做出杰出贡献。

刘晓霞[5](2019)在《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传教士在上海建立第一所近代图书馆开始,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上海密切相关。以上海为中心传播近代公共图书馆思想,开始新式分类法、卡片目录、巡回文库、邮借服务等新式管理方法与服务方式的实践。本文在对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及其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按照时代发展的先后顺序,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阐释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历程,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公立图书馆和社会力量创办的私立图书馆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多案例对比研究。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研究从藏书楼到图书馆的变化。我国的藏书机构由来已久,但“图书馆”却是一个舶来品,它的产生伴随着古代藏书楼的衰落与近代西方图书馆思想在国内的传播。本章分析了清末战乱和封建社会解体致使藏书楼的衰落,而西方传教士对近代西方公共图书馆思想的传播及在国内的实践、早期国人对西方图书馆的考察和创建图书馆的初步尝试所引发的近代图书馆的诞生。主要表现在由藏书楼的重藏轻用到图书馆的公开开放,馆藏也由四书五经的典籍收藏向通俗性、实用性等适合普通大众阅读的内容转变。图书馆不仅保留了藏书楼的文献与文化保存功能,更注重公开、公用。第二章研究初创时期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这其中主要有外侨和上海文化精英及官商作为首批创建人的努力,外侨创建了上海最早的近代图书馆并在国内传播了西方近代公共图书思想,但其影响有限,仅在外侨社会。而文化精英和官商所创建的图书馆真正为国人服务,在上海产生了较大影响。初创时期的上海近代图书馆服务主要表现为对公众开放,变重藏为重用,从馆藏内容、规章制度、文献组织方式、服务方法等各方面体现图书馆的开放姿态;从藏书楼关注藏书本身转向关注读者,各个类型的图书馆开始从读者角度出发思考图书馆的运作与发展,与读者相关的服务在逐步发展。虽然存在服务内容单一,空间有限等不足,但整体而言,起点较高。第三章论述民国成立至“八·一三”之间上海近代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这一阶段是上海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期。本文对这一时期的图书馆进行详细统计,得出期间先后创建图书馆330余所。并分阶段对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发展进行详细分析。重点研究了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主要分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是图书馆的借阅服务全面展开,基础到馆借阅服务和延伸至馆外的邮借、巡回文库、分馆、送书上门、续借、预约、馆际互借等服务相互补充,构成图书馆服务网络,并利用馆藏和馆员的专业知识开始开展参考咨询和阅读推广服务。第二是公共文化展览成为图书馆界的主要文化活动之一,展览内容和主题多元化,充分显示展览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作用。第三是文化演讲服务成为图书馆的一种时尚,彰显图书馆的文化地位和图书馆为吸引读者、提升社会知名度而做的努力。第四章,抗战期间和战后上海近代图书馆艰难的公共文化服务。陈述“一·二八”事变对东方图书馆的毁灭,“八·一三”对上海近代图书馆的严重破坏。研究抗战期间图书馆界的抗日救亡及对文献的保护,分析其公共阅览服务与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并研究战后图书馆所形成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学术研究服务及为迎接上海解放所作的努力。第五章,对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研究,并进行比较分析。分别以公立图书馆中工部局公共图书馆和上海市图书馆为代表,私立图书馆中的上海通信图书馆和申报流通图书馆为代表,概述其创办和发展过程,详述其服务,并对服务成效作简要评述。最后对四个案例加以比较分析。最后的结语部分,总结上海近代图书馆百年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现今图书馆发展及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启示。本研究发现: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该过程融合了时代发展特色,具有较为典型的时代特征;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发展中公共图书馆缺失,以社会力量创办的私立图书馆为主。私立图书馆承担了主要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直到20世纪30年代公共图书馆方才出现并发挥一定作用,战后才形成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此过程中,社会公众对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始终发挥引领和导向的作用;从图书馆建设方式来看,社会捐助在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发展中产生了重要作用,伴随着上海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从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等方面来看,上海近代图书馆均各有不同,总体上呈现出服务对象不断扩大、服务内容不断增加、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的发展趋势,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图书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上海近代图书馆的诸多服务理念与服务举措较为先进,是上海图书馆事业繁荣发达的标志,也是图书馆人职业精神的体现和勇于追求的成果。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图书馆是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国图书馆界正在热烈探讨图书馆的空间服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功能日渐凸显。在此背景下从公共文化服务视角研究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展现上海近代图书馆在百年发展过程中的跌宕起伏,展示随着时代发展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变化与进展,总结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的经验教训,从中获取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相关启示,这对于当代如何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作用,让图书馆真正成为人们喜爱的公共文化空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此,与以往仅关注上海近代个别图书馆的研究不同,本研究首次从公共文化服务视角系统研究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力求全面展示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随时代变迁而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不但有助于了解和掌握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状况,弥补学术界对于上海近代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从中获取当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相关启示,指导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刘娅[6](2018)在《互联网+背景下C市新华书店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网络书店、电子阅读等一系列新兴销售方式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这使实体书店的发展和生存面临巨大威胁。新华书店,是发行图书的主要渠道,如果新华书店想在市场竞争中寻求立足之地和争取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及时转变自身观念、改进营销方式、创新营销手段、改善营销策略、提升服务体验和服务质量。本文把C市新华书店作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基础上,首先分析C市新华书店的具体情况,接着详细分析C市的图书市场的销售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产品服务单一、定价死板、营销方式单一等问题,对接下来提出针对C市新华书店特点的营销策略十分有利。第二,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分析C市新华书店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有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市场竞争环境等方面;内部环境有经营环境、组织机构、企业文化环境、多元化经营方式等方面。最后,紧密联系其特定的营销环境和实际情况,根据营销理论提出一系列具体的营销策略,想要通过改革C市新华书店营销策略,以期达到提高企业营销管理水平,促进C市图书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对新华书店未来营销策略的研究及分析,对处于改革关键时期的新华书店企业的兴衰和今后中国图书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顾纯阳[7](2018)在《新华书店W分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华书店作为中国图书发行的重要渠道,它与中国的出版发行产业紧密相连。经历了80年的风雨发展,新华书店己经具有了很高的诚信度、知名度和美誉度,具备了较强的综合实力,但同时其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书、移动阅读正在逐渐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网络书店也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行业的利润,以及全球出版发行的变革,长期在计划经济中的新华书店面临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其实体书店生存困难。与其他企业相比,新华书店在营销意识、营销能力方面还不强,其在精准营销能力,赢得消费者黏性,网络技术运用力,了解市场反应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新华书店必须将图书的营销活动提上日程,主要是读者购买理性的增加和竞争的加剧。本文分析了新华书店W分公司的营销环境,在运用营销组合理论、STP理论等经典理论,和借鉴他人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延展性研究,不仅站在消费者角度探索其选择行为,而且从经营者视角深入分析W分公司内外部经营环境,探讨了当前形势下公司的营销现状及问题,以及可取的相对应的营销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其在实际经营中提供建设性的思路和操作性强的方法,进一步丰富其营销理念,为其转型升级提供有效依据,同时对中国的类似图书发行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更重要的是,本文将解决新华书店目前营销中存在的同质化、经验化现象作为研究目标,从差异化、体验式、资源整合等角度对新华书店的营销进行详细分析,为新华书店实现差异化营销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宋泉[8](2017)在《文化供应社及其抗战文化传播研究(1939-1945)》文中研究指明地方出版史,尤其是历史上影响全局的出版中心,是出版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文化城”作为大后方的出版重镇,云集了众多的出版文化人、产生了大量的出版机构、出版了洋洋大观的战时读物,形成了“独特的历史现象”。“文化城”中的文化供应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化供应社”或“文供社”),诞生于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1939年,在短短的两年间,它逆势而生,迅速成长为桂林“文化城”最大的出版企业,与国际新闻社和救亡日报社并称为“三大进步团体”,对国统区抗战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传播媒介组织的文化供应社,在抗战出版史上有着独特的“地方性”、“政治性”和“进步性”的特征,对抗战时期出版传播活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由于出版史学界尚没有关于地方出版机构文化供应社的专门研究,传播学界对于非常态环境下的媒介组织也鲜有论述,本文探索性地以抗战时期的文化供应社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为什么文化供应社能够在非常态社会环境下逆势发展”和“文化供应社是如何开展抗战文化传播活动的”问题,并通过对史料的爬梳、整理和数理分析解决这一疑问,为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抛砖引玉。基于出版活动的文化传播特性,本文以传播学的视角切入出版史的个案,借助传播学者拉斯韦尔的“5W”理论,构建文化供应社的分析框架,并从文化供应社诞生的媒介生态环境出发,对其组织管理模式、出版同人群体、传播的信息内容以及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深入剖析,洞察文供社在非常态社会环境下的媒介生存和传播活动。一定媒介组织的诞生和发展是与社会系统的变化紧密相连的。本文首先从抗战的社会背景及桂林“文化城”的特殊环境入手,考察了文化供应社诞生的社会生态系统。在战争年代,民族矛盾激化、政治局势动荡、意识形态斗争激烈、出版机构大规模西迁,相对稳定的传播生态系统被打破。而这一时期的桂林,凭借独特的地缘优势、新桂系开明的政治姿态,以及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实施,成为出版事业的再生之地。文化供应社便是在统一战线指导下,由新桂系民主人士与进步文化人共同建立的具有广西地方“官办”性质的特殊出版机构。在企业组织制度和人事构成上,文化供应社做到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桂系与中共之间的策略性平衡。以“股份制”为企业组织制度的文化供应社,在股东构成上体现了新桂系力量与进步文化人之间的融合,以新桂系官方的资本支持和进步文化人的智力支持,共同支撑了文化供应社在地方文化事业上的迅速发展。股份公司的管理制度甚至成为了文供社拒绝中央恶意“收编”的重要托辞。在人事构成上,文化供应社的管理层李任仁、陈劭先、万仲文等是国民党民主人士,编辑出版部门的核心成员胡愈之、邵荃麟、宋云彬等是中共领导下的进步文化人。他们联合了广大知名的作家,求同存异、互相合作,体现了文供社在统一战线指导下的包容性与进步性。文化供应社的出版物体现了抗战时期文化传播“大众化”的特点。“大众化”不仅是战争年代社会大众对抗战文化普及的迫切需求,也是媒介组织在面临巨大民族矛盾之时的自觉意识。文化供应社的编辑出版活动在胡愈之的主持之下,大规模地开展了通俗读物的生产与传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文化室图书”,该丛书不仅通过建立村街文化室实现了大众文化在空间上的布局,还通过连续出版物《新道理》实现了战时信息时间上的延展与更新。青少年文艺、社科类图书的出版也是文供社出版物重要的组成部分。“少年文库”、“青年文库”、“文学创作丛刊”等丛书,以及《新水浒》、《鲁迅语录》等书籍的畅销与普及,促进了进步文学作品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同时,文化供应社创办了《文化杂志》,倡导自由、批判的学术思想,树立严谨、理性的文化品格,引导了桂林“文化城”的文化建设;此外,还与广西地方文教组织进行合作,出版了《干部政策》、“国民教育丛书”等图书,服务于地方文化和教育事业,成为桂林“文化城”出版业的生力军。在书籍传播的工作上,文化供应社不仅积极拓展和建立渠道,还通过门市、批发、邮购和流动发行等发行方式将图书输送到读者手中。即使是物资匮乏、经济萧条的抗战年代,文供社也没有忽视对企业品牌的塑造和对出版物的营销,从《大公报》(桂林版)的“文化供应社书报联合广告”中就可窥视桂林“文化城”活跃的出版生态和文供社强大的营销能力。为了将进步的抗战文化更广泛地传播到受众之中,文供社开展了多种宣传方式,还加入“新出版业联合总处”为进步出版业争夺“话语权”。在文供社出版同人的共同努力下,其出版活动取得了显着的传播效果。不断再版的出版物体现了文供社在出版传播上“量”的积累,受众信件的反馈也体现了文供社出版物“质”的保证。此外,文化供应社对进步文化人的保护与转移,在抗战文化低潮时期的坚守与创造,都对桂林“文化城”文化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文化供应社发展历史的总结与反思,也是为改革路上的出版机构提供历史的镜鉴。抗战文化的构成不是单一性的,抗战文化的传播也非简单通达的,只有在宏观的历史视野下洞察个案,才能找出文化传播的内在动力和历史逻辑。文化供应社作为抗战时期地方性的出版机构,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也是抗战出版文化的一个横切面,为我们展示了非常态社会环境下一种成功的出版模式。尽管文供社在战争的硝烟中仅走过了 15年的艰难历程,但其轰轰烈烈的文化传播活动在历史的天空中也留下了光照的痕迹。

张思瑶[9](2014)在《面向书香面向文雅: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南京都市书文化建设(1978-2013年)》文中研究表明1966年开始,至1976年结束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文化方面的一大症状就是“书荒”。十年以来,古今中外优秀作品被作为“封、资、修”查禁和销毁,新华书店卖书品种稀少,图书馆被迫关闭。南京城在这场文化浩劫中也同样不能幸免:1966年夏秋“破四旧”的过程中对大量书籍的查禁和销毁,书、报等知识传播系统倍受摧残。正因“文革”对知识文化的极度压制,才使得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南京市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出现了求知若渴的现象。本文通过五个部分来梳理改革开放三十五年(1978—2013年)来南京都市书文化的建设概况,分别是“省、市政府主导的阅读推广活动”,“公营与民营书店举办的阅读推广活动”,“在宁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在宁高校的阅读推广活动”,“南京民间的书文化活动”五个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对南京都市书文化建设活动的特点作出总结,指出现行活动的不足与缺憾,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文章首先在引言部分回顾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南京城内文化的被迫凋萎,随后笔锋一转,简要介绍了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南京书文化建设的概况,并通过对资料的搜集,介绍了当时“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在南京的社会实践与产生的影响。同时,在本部分作了相关内容的文献综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撰文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随后的第2章至第6章则分五大块,系统介绍了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南京都市书文化的建设概况。在“省、市政府主导的阅读推广活动”一章内容中,介绍了由省、市政府主办的南京读书节、江苏读书节和“书香江苏在线”网站。通过对当年报纸、新闻的搜集,归纳整理了南京读书节、江苏读书节的活动时间、活动主题和活动内容,并对两读书节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书香江苏在线”是由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江苏省版权局)下的江苏省全民阅读办主办的地区性促进阅读网站,文章对该网站的各个版块、栏目进行了介绍并加以评论。“公营与民营书店举办的阅读推广活动”,介绍了以江苏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旗下的“新华读者俱乐部”为首的三家公营书店,内容涉及书店的背景与举办的一些与阅读推广有关的活动。在民营书店的部分中,则选取了新知书店、三联商务文化中心、先锋书店、大众书局四家影响了南京人读书生活的书店进行介绍,一窥它们的流转与特点。介绍完了书店,文章将目光投向在宁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及阅读推广举措。段落选取了南京最有代表性的两家公共图书馆——省级的南京图书馆和市级的金陵图书馆。除了对两家图书馆开展的读者服务活动进行介绍外,还着重介绍了它们推出的富有特色的阅读推广举措,包括:“南图阅读节”,“陶风图书奖”评选,“南图讲座”与“陶风读书会”,“金图讲坛”,金图读者协会,馆刊《阅微》等,并特别关注了两馆在少儿阅读推广方面所作的努力。随后,本文接着梳理了“在宁高校的阅读推广活动”。将活动类型归纳为两种:高校举办的“读书节”活动以及高校图书馆自主编印的阅读推广刊物。高校举办的“读书节”活动,文中选取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读书节”为例,而阅读推广刊物则以东南大学《书乐园》和南京邮电大学新近推出的《书林驿》作为案例。第6章“南京民间的书文化活动”,着眼于民间力量对南京书文化建设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私人藏书的活跃,导读杂志的编印,报纸读书版的常态化,省、市出版社出版的书香着作,影响广泛的旧书店和旧书集市。本章涉及内容庞杂,范围较广,是对三十五年来民间活动的概述。最后一章,纵览全文,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南京都市书文化建设的三个特点,指出目前书文化建设活动的缺憾:缺乏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报纸读书版隐现商业广告性,市面上缺乏适合普通民众的书香读物,古旧书业因缺乏支持趋于崩溃以及私人藏书家缺乏保障等。文章最后就上述问题提出了五项建议:创新阅读推广活动,提高报纸读书版的质量,开发出版普及性的书香读物,重视保护南京古旧书市场,最后,呼吁尽早出台并颁布《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

邵华[10](2014)在《新华书店营销现状及应用对策研究 ——以合肥市三孝口新华书店为案例》文中研究表明新华书店系统是我国图书市场发行的主渠道,自诞生之日起,它就与中国的出版发行产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经过77年的发展,新华书店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具有了很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诚信度,具备了较强的综合实力。但随着国际国内出版发行环境的深刻变革,长期在计划经济土壤中生存的新华书店也步履维艰,尤其是其实体书店已露出努力挣扎的痕迹。当前,图书发行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竞争的加剧及读者购买理性的增加使新华书店图书的营销活动提上日程。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与其他企业相比,新华书店在营销意识、营销能力方面还不强。与同行业的网络书店、民营实体书店相比,新华书店在精准营销能力,通过各种手段赢得读者的黏性消费,通过运用各种网络技术进行精准推荐,收集读者反馈,了解市场反应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本文梳理了新华书店的营销发展历程、分析新华书店的营销环境,以4C营销理论为指导具体分析了合肥市新华书店三孝口店的改革案例,提出新华书店应从增强市场定位意识、打造精品产业、提升服务质量、加强读者数据库建设,提高与读者的互动能力等方面努力,摆脱被动的、经验式的营销理念桎梏,建立真正从受众的需求考虑,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为己任的现代化的市场营销战略体系。

二、乡镇书店开架售书是时候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乡镇书店开架售书是时候了(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实体书店空间设计研究 ——以郑州综合性书城空间改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整体框架
2 核心概念界定与新型实体书店案例分析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书店
        2.1.2 书店的发展历史
        2.1.3 书店的空间结构
        2.1.4 复合结构设计
    2.2 国内外新型书店转型设计的经典案例分析
        2.2.1 天堂书店
        2.2.2 诚品书店
        2.2.3 上海大众书局
    2.3 经典案例的优势分析
3 多元化视角下的新型实体书店空间设计研究
    3.1 多元化设计理论
        3.1.1 多元化设计的发展
        3.1.2 多元化设计的内容
    3.2 多元化书店的转型设计
        3.2.1 定位应有主题特色
        3.2.2 功能多元化
        3.2.3 空间多元化
        3.2.4 设计节点多元化
        3.2.5 体验多元化
    3.3 新型实体书店设计的原则
        3.3.1 以人为本的原则
        3.3.2 可持续性原则
        3.3.3 实用性原则
        3.3.4 最优化原则
        3.3.5 与时俱进的原则
4 郑州综合性书城转型设计实践
    4.1 郑州综合书城的发展现状
        4.1.1 项目选址
        4.1.2 项目周边环境分析
        4.1.3 综合书城存在的问题
    4.2 设计定位
    4.3 空间关系分析
    4.4 设计理念与整体规划
        4.4.1 总体空间的功能划分
        4.4.2 书店功能区域划分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就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纪录片《新华书店》(节选)字幕英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0.1 Research Background
    0.2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0.3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 One Process Description
    1.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1.1.1 Characteristics of Documentary Subtitle Translation
        1.1.2 Reference and Research of Parallel Text
    1.2 In-translation Process
    1.3 Proofreading
Chapter Two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2.1 The Introduction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2.2 The Form and Relationship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Chapter Three Case Study
    3.1 A Study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at Cultural Level
        3.1.1 Transliteration with Interpretation
        3.1.2 Paraphrase
        3.1.3 Literal Translation
        3.1.4 Free Translation
    3.2 A Study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at Contextual Level
        3.2.1 Paraphrase
        3.2.2 Free Translation
    3.3 A Study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at Content Level
        3.3.1 Omission
        3.3.2 Addition
        3.3.3 Paraphrase
    3.4 A Study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at Expression Level
        3.4.1 Free Translation
        3.4.2 Adjustment of Word Order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x
Acknowledgments

(4)新华书店品牌活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新华书店相关研究
        1.2.2 品牌活化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难点
2 理论基础及新华书店品牌现状
    2.1 理论基础
        2.1.1 品牌及品牌管理理论
        2.1.2 品牌生命周期理论
        2.1.3 品牌活化理论
    2.2 新华书店品牌发展历程
        2.2.1 初创期:在战争的烽火硝烟中诞生
        2.2.2 成长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成长
        2.2.3 成熟期:在改革初期的浪潮中壮大
        2.2.4 后成熟期:在新市场环境下面临危机
    2.3 新华书店品牌发展现状
        2.3.1 市场表现不佳
        2.3.2 读者认可度降低
3 新华书店品牌活化分析
    3.1 新华书店品牌活化的内涵
    3.2 新华书店品牌活化的条件
    3.3 新华书店品牌活化原理
        3.3.1 品牌活化一般原理
        3.3.2 新华书店品牌活化矩阵
4 新华书店品牌活化的怀旧策略
    4.1 再现品牌故事,唤醒读者记忆
        4.1.1 新华书店的品牌故事阐释
        4.1.2 基于品牌故事的怀旧策略
    4.2 传承品牌文化,复兴书店传统
        4.2.1 新华书店的品牌文化分析
        4.2.2 基于品牌文化的怀旧策略
    4.3 重建品牌社群,维系读者情感
        4.3.1 新华书店的品牌社群建设
        4.3.2 基于品牌社群的怀旧策略
5 新华书店品牌活化的创新策略
    5.1 创新产品服务
        5.1.1 调整产品结构,适度开发新产品
        5.1.2 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形式
    5.2 创新市场渠道
        5.2.1 垂直细分市场,发展书店子品牌
        5.2.2 拓宽销售渠道,线上线下融合
    5.3 创新品牌传播
        5.3.1 丰富传播内容,展现品牌新形象
        5.3.2 借助新型媒体,创新传播方式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五、概念说明
第一章 从藏书楼向图书馆的变迁
    第一节 藏书楼的衰落
        一、战争对藏书楼的破坏
        二、封建社会解体对藏书楼的冲击
    第二节 近代图书馆的诞生
        一、传教士对西方图书馆思想的传播与实践
        二、早期国人对西方图书馆的考察
        三、国人创建近代图书馆的初期尝试
    第三节 从重藏轻用到公开开放
        一、重藏轻用
        二、从封闭到开放
        三、从服务精英到服务公众
第二章 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初创
    第一节 外侨创立的图书馆
        一、徐家汇天主堂藏书楼
        二、“上海图书馆”
        三、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图书馆
        四、圣约翰大学图书馆
    第二节 文化精英和官商创建的图书馆
        一、文化精英创建的图书馆
        二、官商创办的图书馆
    第三节 近代图书馆的早期公共文化服务
        一、面向公众
        二、拓展服务
第三章 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发展
    第一节 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一、图书馆建设的有利条件
        二、图书馆建设的内容
        三、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
        一、公共阅览的全面展开
        二、公共文化展览遍地开花
        三、文化演讲服务盛行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上海的图书馆事业
    第一节 日军侵略对图书馆的破坏
        一、“一·二八”事变与东方图书馆的损毁
        二、抗日战争中图书馆的破产
    第二节 抗战时期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
        一、积极开展阅览服务
        二、举办各种文化及学术活动
        三、收集保存文献、保护传承文化
    第三节 战后(1945-1949 年)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复兴
        一、公共图书馆服务
        二、学术研究服务
        三、迎接服务新转型
第五章 图书馆服务特色个案研究
    第一节 公立图书馆
        一、专为英美外侨服务的工部局公共图书馆
        二、为上海公众服务的上海市图书馆
    第二节 社会力量创办的私立图书馆
        一、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上海通信图书馆
        二、为平民服务的申报流通图书馆
    第三节 不同案例的比较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互联网+背景下C市新华书店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五、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互联网+
        (二) 营销策略
    二、营销策略的内容
        (一) 4Ps营销策略
        (二) 4Cs营销策略
        (三) 4Rs营销策略
        (四) 4Vs营销策略
    三、新华书店的成立和发展历程
        (一) 新华书店的成立
        (二) 新华书店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C市新华书店营销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C市新华书店情况概述
    二、C市新华书店营销策略的发展现状
        (一) 产品结构单一
        (二) 价格制度僵化
        (三) 销售渠道缺乏
        (四) 促销手段一成不变
    三、C市新华书店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一) 产品单一,缺乏多元化
        (二) 定价不灵活,制度僵化
        (三) 营销渠道缺乏,发展不足
        (四) 缺少网络促销,缺乏创新力
        (五) 服务营销不到位
第四章 C市新华书店营销环境分析
    一、C市新华书店外部环境分析
        (一) 宏观环境分析
        (二) 行业环境分析
        (三) 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四) 外部环境综合分析
    二、C市新华书店内部环境分析
        (一) 经营环境分析
        (二) 组织机构分析
        (三) 企业文化环境分析
        (四) 多元化经营方式分析
        (五) 内部环境综合分析
第五章 C市新华书店营销策略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一、促进产品多元化发展
        (一) 打造品牌
        (二) 产品实现多元化和差异化
        (三) 创造需求
    二、实现灵活定价
        (一) 成本定价,灵活多变
        (二) 价值定价,区别对待
        (三) 竞争定价,占领优势
    三、完善分销工作
        (一) 整合上下游资源,迎进来和走出去
        (二) 发展网络营销,吸引潜在消费者
        (三) 开展连锁经营,扩展营销渠道
    四、创新销售方式
        (一) 广告促销,多种方式并用
        (二) 加强关系,扩大销售
        (三) 建立企业图书托管制
    五、提升服务质量
        (一) 提升员工素质
        (二) 展示有形服务
        (三) 搭建数据平台,开发服务流程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新华书店W分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营销组合理论
        2.1.1 产品策略
        2.1.2 促销策略
        2.1.3 渠道策略
        2.1.4 价格策略
    2.2 STP理论
    2.3 差异化营销策略
    2.4 4C整合营销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W分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策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技术环境
        3.1.4 文化环境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现有竞争者分析
        3.2.2 潜在竞争者分析
        3.2.3 替代品分析
        3.2.4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3.2.5 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3.3 移动互联网的挑战
    3.4 成功实体书店的经验
        3.4.1 台湾诚品书店的整合营销
        3.4.2 日本茑屋书店的体验式营销
        3.4.3 其他实体书店的营销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W分公司营销的现状与问题
    4.1 公司概况
        4.1.1 基本概况
        4.1.2 公司营销概况
    4.2 SWOT分析
        4.2.1 优势
        4.2.2 劣势
        4.2.3 机会
        4.2.4 威胁
        4.2.5 SWOT分析结果
    4.3 W分公司当前存在的营销问题分析
        4.3.1 产品创新力不足
        4.3.2 商品促销形式单一
        4.3.3 推广渠道过于传统
        4.3.4 商品组合定价缺失
        4.3.5 移动互联网营销策略的挑战
第5章 W分公司营销对策
    5.1 产品策略改进
        5.1.1 产品差异化
        5.1.2 引进多元化业态
        5.1.3 提升产品创新力
    5.2 促销策略改进
        5.2.1 整合O2O平台促销
        5.2.2 多种业态组合促销
        5.2.3 多平台信息交换促销
    5.3 渠道策略改进
        5.3.1 加强与集团公司直接渠道沟通
        5.3.2 巩固与出版社间接渠道的营销合作
        5.3.3 增加与政府、学校的营销方式
    5.4 价格策略改进
        5.4.1 商品组合定价策略
        5.4.2 为图书附加多元化商品增值
    5.5 移动互联网营销策略实体应用
        5.5.1 发展体验式商城
        5.5.2 成功实体书店的模式应用
第6章 实施与保障
    6.1 实施计划
    6.2 实施重难点
    6.3 实施保障
        6.3.1 组织保障
        6.3.2 人力资源保障
        6.3.3 机制保障
        6.3.4 技术保障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基本结论
    7.2 研究局限与不足
    7.3 展望
参考文献

(8)文化供应社及其抗战文化传播研究(1939-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抗战文化”研究热与非常态社会环境下媒介研究的冷思考
        一、“抗战文化”与“非常时期”的出版业研究
        二、桂林“文化城”独特历史现象中的文化供应社
        三、基于传播学理论框架下的抗战出版史个案研究
    第二节 研究综述:有关“抗战文化”、“桂林'文化城'”和“出版史个案”的研究概况
        一、关于“抗战文化”与“抗战出版史”的研究情况
        二、关于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研究情况
        三、关于抗战时期出版个案的研究情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主体内容与创新点:基于传播学理论构架的出版史个案研究
        一、基于历史学研究的史料爬梳
        二、基于传播学理论的内容构架
        三、本文创新点
第一章 文化供应社:非常态社会环境下诞生的媒介组织
    第一节 冲突与流徙:抗战时期的文化传播生态
        一、战时文化变迁:出版业的西迁与空间格局的转变
        二、意识形态博弈:日伪、中央、中共战时文化政策之比较
        三、聚合与多元:战时出版业的文化传播特征
        小结
    第二节 求同存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桂林“文化城”的形成
        一、新桂系文化建设的自觉意识与开放的政治姿态
        二、中国共产党南方局统一战线策略在广西的实践
        三、地利与人和:桂林“文化城”形成的硬、软条件
        四、桂林“文化城”独特的文化传播现象分析
        小结
    第三节 新军突起:文化供应社的诞生与发展
        一、序曲:广西建设研究会对进步文化传播的铺垫
        二、筹备与成立(1939年)
        三、发展期(1939年—1942年)
        四、转型期(1942年—1944年)
        五、重建期(1945年—1948年)
        六、转移期(1949年—1953年)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股份制”的出版企业与“进步性”的出版同人
    第一节 “二元制”的股份有限公司模式与组织架构
        一、文供社的董事会、监事会构成及股东会议制度
        二、文供社的企业融资及增股状况
        三、文供社的企业构架与运行
        小结
    第二节 进步性的人事组织策略与危机应变
        一、建社初期的人事结构及学习型组织建设
        二、皖南事变后的人事调整与出版人的坚守
        小结
    第三节 “监护人”:文供社的管理层
        一、李任仁:“数茎红花带雨横”
        二、陈劭先:“海内几人同”
        三、陈此生:抗战文化合作的“桥梁”
        四、万民一、万仲文、赵晓恩:临危受命的“掌门人”
        小结
    第四节 “把关人”及“舆论领袖”:文供社的编辑群与作者群
        一、胡愈之:大众文化出版的操盘手
        二、邵荃麟:进步文化建设的思想者
        三、傅彬然、宋云彬、杨承芳等:学养深厚的出版专家
        四、文供社的作者群:进步文化传播的“舆论领袖”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众化”语境下文供社的出版生产
    第一节 抗战语境下的传播受众与文化出版
        一、抗战时期的传播受众的特征
        二、抗战时期“大众化”的出版特征
        三、桂林“文化城”的出版物概况
        小结
    第二节 文化供应社的编辑方针及出版概况
        一、制定与完善(1939年—1942年):以通俗读物为核心的编辑方针及书刊生产
        二、发展与转型(1942年—1944年):以文艺类书籍为主的书刊生产
        三、收缩与转移(1944年—1953年):以重版为主的维持性生产
        小结
    第三节 “文化室图书”与《新道理》:“大众化”传播语境下的通俗读物
        一、大众文化传播的空间布局:“文化室图书”
        二、大众文化传播的时间延展:《新道理》杂志
        小结
    第四节 从“大众文艺读物”到“文学创作丛刊”:抗战文艺向深处挖掘之路
        一、“大众文艺读物”的生产
        二、通俗文学单行本的流行
        三、青少年文艺类丛书的普及
        四、“文学创作丛刊”的问世
        小结
    第五节 《文化杂志》月刊:学术理论的阐扬与抗战文艺的传播
        一、《文化杂志》的创刊与编辑内容分析
        二、文化建设的反思与学术理性的阐扬
        三、“文艺”栏目的设置与抗战文学的传播
        小结
    第六节 地方性出版物:权力场的借势与平衡
        一、《干部政策》:广西地方干部建设学校的教材出版
        二、“国民教育丛书”:广西“新县制”下的国民基础教育指导书
        三、其他广西地方性书籍及学术书籍的出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文供社战时的发行策略与话语权的斗争
    第一节 文供社发行渠道的建设与拓展
        一、1939年—1941年:发行部门的草创与发展
        二、1941年—1943年:发行业务的壮大与延伸
        三、1944年—1953年:抗战末期发行工作的转移与战后的重建
        小结
    第二节 文供社的发行方式
        一、门市与批发
        二、邮购业务
        三、流动发行
        小结
    第三节 文供社的营销策略
        一、品牌形象的建立
        二、行政力量推广
        三、自办期刊推广
        四、广告宣传推广
        五、书刊促销策略
    第四节 “文化供应社书报联合广告”与战时桂林出版生态
        一、广告主体分析
        二、广告内容分析
        三、广告书价分析
        小结
    第五节 抗战文化的多形式传播与进步“话语权”的斗争
        一、形式多样的抗战文化传播形式
        二、进步“话语权”的斗争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文供社的出版传播效果、历史贡献及思考
    第一节 文化供应社出版活动的传播效果
        一、出版物的传播覆盖面与数量
        二、传播受众的反馈与影响
        小结
    第二节 文供社抗战文化传播的历史贡献
        一、团结和保护了大量进步文化人维系了进步文化事业的开展
        二、在文化运动低潮时期繁荣了抗战文化与地方文化
        三、对抗战文化研究特别是抗战文学研究保存了大量的史料
        四、为中国现代出版精神的建设提供历史参考
    第三节 文供社出版活动的历史局限
        一、通俗读物的过剩与经典作品的缺乏
        二、权力场的博弈影响了出版生产的不稳定
        三、战后未能延续文化生命服务地方出版事业的遗憾
    第四节 对文化供应社出版传播活动历史的思考
        一、“压制还是包容”:文化体制的策略选择
        二、“顺为还是变革”:媒介组织的战时选择
        三、“迎合还是引导”:传播主体的文化选择
本文结论
附录一: 文化供应社股份有限公司大事记
附录二: 文化供应社股份有限公司编印书籍目录
附录三: 《文化杂志》分类目录索引
附录四: 相关图片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9)面向书香面向文雅: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南京都市书文化建设(1978-2013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的南京书文化建设概况
    1.2 “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在南京的社会实践(1982—1988年)
    1.3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南京书文化建设研究文献综述
        1.3.1 省、市政府主导的阅读推广活动
        1.3.2 公营与民营书店在书文化建设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1.3.3 公共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推出的举措
        1.3.4 民间力量在书文化建设方面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过程及方法
第2章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间省、市政府主导的阅读推广活动
    2.1 以政府机关及其事业单位为主体举办的相关活动
        2.1.1 南京读书节
        2.1.2 江苏读书节
        2.1.3 “书香江苏在线”
第3章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间公营与民营书店举办的阅读推广活动
    3.1 江苏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新华书缘读者俱乐部”
    3.2 凤凰国际书城举办的活动
    3.3 南京市新华书店举办的活动
    3.4 民营书店及其阅读推广
        3.4.1 新知书店
        3.4.2 三联商务文化中心
        3.4.3 先锋书店
        3.4.4 大众书局
第4章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间在宁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
    4.1 南京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与阅读推广活动
        4.1.1 南京图书馆的基本读者服务工作
        4.1.2 南京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
        4.1.2.1 “南图阅读节”活动
        4.1.2.2 “陶风图书奖”评选
        4.1.2.3 《新世纪图书馆》、《信息传真》与阅读推广
        4.1.2.4 “南图讲座”与“陶风读书会”
        4.1.2.5 南京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活动
    4.2 金陵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与阅读推广活动
        4.2.1 金陵图书馆的基本读者服务工作
        4.2.2 金陵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
        4.2.2.1 金陵图书馆阅读推广常规举措
        4.2.2.2 “金图讲坛”
        4.2.2.3 金陵图书馆读者协会
        4.2.2.4 《阅微》
        4.2.2.5 金陵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活动
第5章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间在宁高校的阅读推广活动
    5.1 在宁高校举办的“读书节”活动
        5.1.1 南京大学“读书节”
        5.1.2 东南大学“读书节”
        5.1.3 南京师范大学“读书节”
    5.2 高校图书馆编印的阅读推广小杂志
        5.2.1 东南大学图书馆编印的《书乐园》
        5.2.2 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编印的《书林驿》
第6章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南京民间的书文化活动
    6.1 五次私家藏书评选活动
        6.1.1 “金陵个人藏书状元大赛”
        6.1.2 “状元杯”个人藏书大赛
        6.1.3 首届江苏“新华书缘杯”十大藏书家评选活动
        6.1.4 首届“新华杯”金陵藏书状元大赛
        6.1.5 首届“江苏藏书家”评选活动
    6.2 丰富多彩的导读杂志
        6.2.1 《书与人》
        6.2.2 《开卷》
    6.3 报纸读书版
        6.3.1 《新华日报》的“读书”专刊
        6.3.2 《南京日报》的“阅读”专刊
        6.3.3 《扬子晚报》的“新书评赏”专刊
        6.3.4 《现代快报》的“小日子·悦读”、“读步天下”专刊
        6.3.5 《服务导报》的“阅读时间”专刊
        6.3.6 《江南时报》的“我的文字恋情”专刊
    6.4 江苏省、市出版社编辑的书评、书话类图书
        6.4.1 《中国读书大辞典》
        6.4.2 《导读工作概论》
        6.4.3 《书评概论》
        6.4.4 《南京的书香》
        6.4.5 由南京境内省、市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书香文丛”
        6.4.5.1 《读书台笔丛》
        6.4.5.2 《六朝松随笔文库》
        6.4.5.3 《开卷读书文丛》
        6.4.5.4 《开卷文丛》
        6.4.5.5 《中国版本文化丛书》
        6.4.5.6 《“书香江苏”丛书》
    6.5 为人乐见的古旧书店和旧书集市
        6.5.1 南京古籍书店(南京古旧书店)
        6.5.2 学人旧书店
        6.5.3 唯楚书店
        6.5.4 天宫书店
        6.5.5 旧书集市:朝天宫“鬼市”、仓巷旧书铺一条街
        6.5.5.1 朝天宫“鬼市”
        6.5.5.2 仓巷旧书铺一条街
第7章 从1978至2013年的南京都市书文化建设反思与展望
    7.1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南京都市书文化建设呈现的特点
    7.2 南京都市书文化建设的不足与缺憾
    7.3 对南京都市书文化建设的五个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10)新华书店营销现状及应用对策研究 ——以合肥市三孝口新华书店为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理论依据与有关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第四节 文献综述
第二章 新华书店市场营销发展历程
    1、初级营销时代(1937年—1956年)
    2、营销断裂20年(1956年—1978年)
    3、营销复苏阶段(1978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
    4、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第三章 新华书店营销环境分析
    第一节 发展优势
        1、品牌优势
        2、渠道优势
        3、资产及地理优势
        4、资金优势
    第二节 发展劣势
        1、新华书店自身缺陷
        2、行业竞争加大
        3、外部环境复杂
    第三节 新华书店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1、营销意识淡薄
        2、营销人才匮乏
        3、营销模式单一,缺乏创新
        4、营销反馈不足,与顾客沟通不畅
        5、缺乏理论指导
第四章 新华书店营销策略分析
    第一节 市场定位
        1、地域定位
        2、消费群体定位
        3、产品差异化
    第二节 精品策略
        1、图书品种选择
        2、卖场消费环境
    第三节 营销策略
    第四节 服务策略
        1、提升员工素质
        2、提供增值服务
    第五节 沟通策略
        1、构建读者数据库,加强客户资源管理
        2、加强与读者的互动
    第六节 结语
参考文献
访谈记录
致谢

四、乡镇书店开架售书是时候了(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实体书店空间设计研究 ——以郑州综合性书城空间改造为例[D]. 张博. 武汉纺织大学, 2021(09)
  • [2]少年故事[J]. 孙卫卫. 小溪流(少年号), 2021(Z1)
  • [3]纪录片《新华书店》(节选)字幕英译实践报告[D]. 罗梦迪.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新华书店品牌活化策略研究[D]. 刘红. 武汉大学, 2019(06)
  • [5]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研究[D]. 刘晓霞.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6]互联网+背景下C市新华书店营销策略研究[D]. 刘娅. 安徽大学, 2018(09)
  • [7]新华书店W分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顾纯阳.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04)
  • [8]文化供应社及其抗战文化传播研究(1939-1945)[D]. 宋泉.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5)
  • [9]面向书香面向文雅: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南京都市书文化建设(1978-2013年)[D]. 张思瑶. 南京大学, 2014(03)
  • [10]新华书店营销现状及应用对策研究 ——以合肥市三孝口新华书店为案例[D]. 邵华. 安徽大学, 2014(08)

标签:;  ;  ;  ;  ;  

乡镇书店开架的时候到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