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BFIC致病基因的定位、候选克隆及BFNC的KCNQ3基因突变检测

新的BFIC致病基因的定位、候选克隆及BFNC的KCNQ3基因突变检测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 一个新的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致病基因定位于1p36.12-35.1 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Benign familial infantile convulsions,BFIC或benign familial infantile seizures,BFIS)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特发性癫痫综合征,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于1992年由Vigevano等人首次报道,临床特点为3~12个月出现的、2~5岁自行消失的、预后良好的无热性癫痫发作,精神运动发育无异常,血生化检查、发作间期脑电图及神经影像学检查正常。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BFIC具有遗传异质性,目前已定位3个致病基因位点,分别为19q12-13.1、16p12-q12及2q24,但其致病基因尚未克隆。随后的研究发现部分BFIC家系的致病基因不在上述位点,说明BFIC还存在其它致病基因位点。我们在湖南省收集到了一个中国人BFIC大家系,所有患者均具有BFIC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了定位并克隆该BFIC家系的致病基因,我们通过连锁分析的方法对该BFIC家系进行了致病基因的排除定位分析,结果排除了该BFIC家系与已知基因位点和相关基因位点存在连锁关系,表明该BFIC家系的致病基因位于一个新的染色体位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该BFIC家系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在重组率(θ)为0时于D1S2674处获得了最大两点LOD值3.14,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将该BFIC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于1p36.12-35.1上D1S2864和D1S2830之间约12.4cM的区域内。 第二部分 定位于1p36.12-35.1的新BFIC致病基因候选克隆

论文目录

  • 一、中文摘要
  • 二、英文摘要
  • 三、英文缩略词表
  • 四、主要仪器和试剂
  • 五、论文正文
  • 第一部分 一个新的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致病基因定位于1p36.12-35.1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定位于1p36.12-35.1的新BFIC致病基因候选克隆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的KCNQ3基因突变检测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六、综述
  • 七、附录
  • 八、致谢
  • 八、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整合网络和联合策略预测心肌梗死的新致病基因[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04)
    • [2].板层状鱼鳞病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07)
    • [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致病基因的筛查[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 [4].科学家发现多种疾病的致病基因[J]. 生物学教学 2009(03)
    • [5].基于互信息的差异共表达致病基因挖掘方法[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6].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致病基因研究进展[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7(12)
    • [7].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痫的基因学研究现状[J]. 癫痫杂志 2019(02)
    • [8].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相关致病基因研究进展[J]. 心理月刊 2019(13)
    • [9].快速的致病基因分析方法[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7(17)
    • [10].一个迟发性非综合征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表型特征及致病基因初步探讨[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2(04)
    • [11].一个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大家系的致病基因分析[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2(04)
    • [12].先天上颌尖牙缺失家系的致病基因的研究[J]. 口腔医学 2020(06)
    • [13].美国新软件鉴定人类致病基因[J]. 中国信息界(e医疗) 2011(07)
    • [14].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研究进展[J]. 国际眼科杂志 2013(08)
    • [15].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候选致病基因分析[J].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0(01)
    • [16].基于功能一致性预测冠心病致病基因[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04)
    • [17].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致病基因研究进展[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06)
    • [18].遗传性肾病综合征候选致病基因筛选策略[J]. 医学综述 2015(23)
    • [19].基于扩展起始节点和加权融合策略预测肺癌风险致病基因[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6(02)
    • [20].精神分裂症和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共同致病基因的筛选与验证[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7(02)
    • [2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的致病基因筛查[J]. 眼科学报 2020(03)
    • [22].湖南省白化病致病基因频率的调查研究[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08)
    • [23].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新型致病基因及治疗展望[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90)
    • [24].猪源肠球菌两种致病基因和表型的检测[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01)
    • [25].基于SNP互作识别潜在冠心病致病基因[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21)
    • [26].基于知识融合策略构建双相障碍致病基因网络[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3(03)
    • [27].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0(02)
    • [28].遗传性疾病致病基因检测报告的解读[J].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7(01)
    • [29].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合并早发冠心病患者致病基因突变分析[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06)
    • [30].银屑病性关节炎的致病基因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 山东医药 2019(08)

    标签:;  ;  ;  ;  ;  ;  ;  ;  

    新的BFIC致病基因的定位、候选克隆及BFNC的KCNQ3基因突变检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