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自动变速器系统的组成及其发展

汽车机械自动变速器系统的组成及其发展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哈弗分公司天津300000

摘要:在我国汽车主要采用了固定轴式变速器,并且在现有的变速器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电控单元。与此同时在汽车内采用电控换挡执行机构,从而将车辆燃油经济性以及乘坐的舒适性提高。由于汽车容易受到较大的车载变化、行驶路况以及驾驶意图影响,这就使得离合器和挡位控制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最终使得车辆的操纵性能受到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汽车机械自动变速器系统的组成及其发展。

关键词: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系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商用车市场开始进入机械自动变速器时代。商用车自动变速器的应用有效缓解了驾驭员的驾驶强度,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目前,在国内商用车市场中,法士特、中国重汽、一汽等公司已先后推出了自己的自动变速器产品(主要为AMT),总体年销量超过千台。随着用户对自动变速器接受度的提高,中国商用车自动变速器市场将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1AMT的特点及组成

1.1AMT的特点

1)实现了变速器选换挡的自动控制,选换挡操纵杆的动作和离合器的结合与分离由气动、液动或电动执行机构完成,使选换挡操作方便,减轻了驾车者的劳动强度。2)可通过ECU进行最优化的换挡控制,使汽车能在最理想的换挡点及时换挡,并可避免手动换挡操作不当所造成的换挡冲击。因此,AMT可使汽车的动力性和平顺性等有所提高。3)采用传统的齿轮变速器传动,传动效率优于液力变速器,机械传动机构的维修也较为简单。4)由AMT能在现有生产的手动变速器基础上进行改造,生产继承性好,投入费用较低,容易被生产厂接受。

当然,AMT通过微机控制实现自动换挡控制,增设了相关的传感器、控制器(ECU)及换挡执行机构,其成本较手动变速器高,结构也较为复杂,维修难度也相应有所提高。

1.2AMT基本组成

1)AMT硬件组成

硬件主要包括:a.被控对象:被控对象包括发动机、离合器和变速器。b.执行机构:按驾驶员的意图实现车辆运行状态的改变。执行机构由选、换挡执行机构,离合器分离结合执行机构,油门执行机构组成。c.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时时监测车辆运行状态、采集ECU控制所需的各种信息,同时将采集到的信号转换成ECU能识别的信息,便于ECU进行处理,并对车辆运行做出及时反应以调整行驶状态。d.电控系统部分:控制系统将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通过电控单元(ECU)进行处理,对相应的执行机构发出指令,实现驾驶员的意图。电子控制系统充分实现车辆的良好性能并保证车辆的可靠运行。

2)AMT系统的软件

硬件是AMT控制系统的基础,但是软件设计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AMT系统的软件系统由实现控制策略的软件模块组成,它按照一定的次序来处理各种信号。同时,结合智能控制技术能解决传统控制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取得明显的、满足实际应用要求的效果,有利于加快AMT进入实用阶段的进程。

1.3AMT安全应急控制措施

1)在使用AMT的车辆上安装主控和应急备控两个电控单元,当主控单元全部或部分失控,应急系统自动启动,保证汽车行驶的最基本功能。

2)采用2个控制单元,把对发动机与离合器、变速器的控制分离出来,改善控制性能和简化了编程,同时降低各单元的工作负担,延长使用寿命。

3)无论单机控制还是双机控制系统,若电控系统失效,可以启用机械式应急系统,即恢复手动操纵,进一步确保安全性能。

1.4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基本思想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根据当前汽车运行状态、路面状况以及驾驶员的意图等进行自动换挡控制。驾驶员通过加速踏板和选择器(包括选档范围、换挡规律、巡航控制等)向ECU表达意图,发动机转速、输人轴转速、车速、档位、油门开度等传感器实时监测发动机工况和车辆的运行状况,并将相应的电信号输入ECU,ECU按存储在其中的预先设定的由模拟熟练驾驶员的驾驶规律(最佳换挡规律、离合器最佳结合规律、发动机油门的自适应调节规律等)对油门开度、离合器结合以及换挡三者进行控制,以实现发动机、离合器和变速器最佳匹配,从而获得优良的行驶性能、平稳起步性能和迅速换挡的能力。

2AMT的发展

2.1国外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发展

半自动阶段:20世纪6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对传统离合器与手动机械式变速器的半自动操作控制。如美国伊顿(Eaton)公司生产的半自动变速器(SAMT),德国ZF公司生产的半自动变速器(Semishift)但保留了离合器踏板,换挡时刻仍由驾驶员来决定,并未实现起步过程的完全自动化。其关键问题是对离合器的最佳控制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而没有得到广泛运用。

全自动阶段:该阶段研发的重点是离合器的起步控制、换挡操纵规律。在1983年,日本五十铃公司将其研制成功的电子控制全机械式有级自动变速器NAVI-5,装于ASKA轿车并投放市场。同年,美国伊顿公司也宣布成功地将重型货车的手动变速器实现自动化,并称之为“AMT”。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进入实用化阶段。

智能阶段: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微机控制功能的进一步增强,各种传感器和执行机构性能的改善,AMT的性能有很大提高。变速器控制单元(TCU)与发动机控制单元(ECU)通过CAN总线实现信息共享,来增强协调控制能力,实现整车控制系统网络化。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方法也被引人AMT的档位决策和起步控制中,提高了汽车传动系统的智能化,这也是AMT发展的趋势所在。

2.2国内AMT现状与展望

国内对AMT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80年代中期,期间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火炬预备项目和国家科技九五重点攻关项目等资助。吉林大学研究的两参数最佳换挡规律、动态三参数换挡规律、离合器最佳结合规律等换挡和起步规律、最佳同步换挡控制、动态闭环换挡控制、离合器模糊起步控制等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北京理工大学等多家单位在AMT的开发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由于国内AMT技术在实际开发和应用中仍有一些问题未能解决,至今尚未实现产业化,只有处于试验阶段的样车。例如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科技部“十五”863重大专项课题———EQ6110HEV混合动力大型公交车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该车采用了AMT变速箱,通过3个永磁直流电动机控制完成离合器的分离与结合、档位的变换,具有6挡自动变速功能,并已经在武汉公交510路和599路正式开始运营。

清华大学汽车系、吉林大学汽车系开展了对重载并有压缩空气汽车的动式AMT的研究;吉林大学液力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等开展了适用于高档高速跑车的液动式AMT的研究;华崴集团研制成功了适用于各类汽车要求的电动式AMT。在这3类控制方式中,电控气动和电控液动式AMT对车型有一定的要求,局限性很强。而电控电动式AMT具有普遍性,因而是今后AMT开发的重点。

作为AMT的关键技术的离合器结合品质、换挡规律以及可靠性技术问题的良好解决是AMT产业化的前提。

3结语

总之,汽车作为一种人们生活中需要用到的代步工具,其设计和应用组装也有了更高的标准。汽车自动变速器作为一种调节装置,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现已逐渐取代了手动变速器,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王国民.汽车自动变速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电工技术:理论与实践,2015(12):198.

[2]孟庆辉.汽车自动变速器研究现状及展望[J].商情,2014(9):156.

标签:;  ;  ;  

汽车机械自动变速器系统的组成及其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