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缓变更执行程序研究

死缓变更执行程序研究

论文摘要

死缓变更执行程序分为死缓变更为立即执行程序和死缓减刑程序。研究死缓变更执行的程序具有重大的意义,尤其是死缓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的程序事关死缓犯的生命权,这种涉及最重要、最根本的人权的程序是理论界不得不认真研究的对象,但学术界多从实体法角度来研究死缓制度,而忽视从程序法的角度进行研究,现行法律对死缓变更执行程序的规定亦很粗糙,因而有必要注重从程序法的角度来认真研究这一问题。从程序法的角度来说,死缓变更执行程序包含以下内容:死缓变更执行程序的界定及适用条件;死缓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的先程序及核准程序中的启动主体、时间,核准主体,公开开庭审理及全面审查原则,一致裁决原则。死缓减刑的启动主体,裁定主体,法院的通知、公示义务,合议及回避制度以及听证的调查、辩论和裁决。这些问题都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此外,对死缓变更执行中损害死缓犯的权利的情况,国家应该建立死缓变更执行的救济制度。在死缓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的先程序中,死缓犯可以就未生效的新罪判决提起上诉,从而达到救济的目的;在核准之前,可以就生效的新罪、旧罪判决提起申诉;在核准阶段,死缓犯罪及其近亲属仍然享有申诉的权利。在死缓减刑程序中,死缓犯可以就死缓减刑裁定提起上诉,检察机关则可以提起抗诉。总之,本文之目的在于明确死缓变更执行的司法性质,并根据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为死缓变更执行设计一整套具有司法属性的程序;根据有权利则有救济的原则,死缓变更执行中的救济问题也是值得认真对待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死缓变更执行程序的界定及适用条件
  • 1.1 死缓变更执行程序的界定
  • 1.1.1 死缓变更执行程序的概念
  • 1.1.2 死缓变更执行程序的性质
  • 1.2 死缓变更执行的适用条件
  • 1.2.1 死缓变更为立即执行的适用条件
  • 1.2.2 死缓减刑的适用条件
  • 第2章 死缓变更为立即执行的程序
  • 2.1 死缓变更为立即执行的先程序
  • 2.1.1 死缓考验期间故意犯罪的管辖问题
  • 2.1.2 死缓考验期间故意犯罪的辩护问题
  • 2.2 死缓变更为立即执行的核准程序
  • 2.2.1 核准程序的启动主体
  • 2.2.2 核准程序的启动时间
  • 2.2.3 死缓变更为立即执行的核准主体
  • 2.2.4 公开开庭审理及全面审查原则
  • 2.2.5 一致裁决原则
  • 第3章 死缓减刑程序
  • 3.1 死缓减刑程序的启动及裁定主体
  • 3.1.1 现行立法之规定与评价
  • 3.1.2 赋予死缓犯申请减刑的权利
  • 3.2 死缓减刑的裁定模式
  • 3.3 构建合理的死缓减刑听证模式
  • 3.3.1 死缓减刑听证程序的参与人
  • 3.3.2 通知及公示制度
  • 3.3.3 合议及回避制度
  • 3.3.4 听证程序开庭的三阶段:调查、辩论及裁定
  • 第4章 死缓变更执行的救济程序
  • 4.1 救济的必要性
  • 4.2 死缓变更为立即执行的救济
  • 4.2.1 核准前的救济
  • 4.2.2 核准期间的救济
  • 4.3 死缓减刑的救济
  • 4.3.1 赋予死缓犯就死缓减刑不当提起救济的权利
  • 4.3.2 死缓减刑的救济方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制度探讨[J]. 法制博览 2020(05)
    • [2].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异化问题分析[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04)
    • [3].《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的理解与适用[J]. 人民司法(应用) 2017(16)
    • [4].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约束机制[J]. 人民司法(应用) 2018(01)
    • [5].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反思[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6].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的态势分析与研究——以四川某市为例[J]. 法制与社会 2017(06)
    • [7].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执行程序的公开透明[J]. 法制博览 2017(16)
    • [8].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的彻底终结制度研究[J]. 法律适用 2016(04)
    • [9].适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基本点[J]. 人民司法 2015(07)
    • [10].调解协议司法确认与执行程序的衔接[J]. 法制博览 2015(33)
    • [11].执行程序中抵销问题的探讨[J]. 法治论坛 2017(01)
    • [12].浅谈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J]. 青春岁月 2017(11)
    • [13].二次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检察官 2020(03)
    • [14].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应附条件视为程序终结——以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的审理为视角[J]. 人民司法 2019(31)
    • [15].资源优化配置[J].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2020(05)
    • [16].中国古代家族司法执行程序研究[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 [17].执行程序中的法律问题与律师的作用[J]. 法制博览 2019(27)
    • [18].论执行程序中的抵销[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06)
    • [19].缺位与还原:被害人在刑事执行程序中的地位探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 [20].追偿在巴西:运用快速执行程序[J]. 国际融资 2011(09)
    • [21].完善我国政府执行程序机制的法治路径[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04)
    • [22].完善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退出执行程序[J]. 人民司法 2010(07)
    • [23].另案处理程序及结果与本案执行程序之衔接[J]. 管理观察 2020(20)
    • [24].在执行程序中的虚假租赁及法律应对思考[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21)
    • [25].浅析终结本次执行程序[J]. 法制博览 2016(22)
    • [26].执行退出机制:公正与效率的博弈——以再执行程序的“W”与“H”为角度[J]. 法治论坛 2014(03)
    • [27].论执行程序中的抵销[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7(02)
    • [28].从“调解了事”到“调解事了” 以大量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为视角[J]. 中国审判 2015(05)
    • [29].程序变革视角下的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制度——以《民诉法解释》第519条为中心[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5(06)
    • [30].执行程序中追加配偶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东南司法评论 2017(00)

    标签:;  ;  ;  ;  

    死缓变更执行程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