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问题与建构

浅谈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问题与建构

顾焕全广西北流市第二中学537400

【摘要】中小学生生命教育已在我国部分地区得到实施和推广并取得了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教育理念对生命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中小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不足,生命价值观迷失和抗挫力缺乏,家庭关系失和与家庭教育失范等。本文主要从这几点入手探讨构建中小学生生命教育体系的路径。

【关键词】中小学生;生命教育;价值;问题;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1-128-01

自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思想半个世纪后的今天,生命教育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我国的生命教育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些推进生命教育的规范性文件逐步出台,生命教育已经上升到国家、政府的层面。但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中自杀、伤害他人、漠视生命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为了中小学生的生命健康和全面发展,大力推进生命教育必要而紧迫。

一、生命教育的缘起和内涵

1.生命教育的缘起和发展

生命教育肇始于美国1920年代开始的死亡教育。1968年,华特士针对当时中小学生吸毒问题提出生命教育,随后在加州创建“阿南达村”学校,开始践行其思想。生命教育后来经大洋洲、欧洲扩展到世界各地并受到广泛关注。1979年,澳大利亚成立“生命教育中心”,主要针对中小学生暴力、自杀、吸毒、艾滋病等问题。1987年英国成立“生命教育中心”基金会,主旨在于防治药物滥用。1989年日本明确提出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敬畏的教育目标。至此,生命教育的内容进一步拓展,不仅包括尊重自己的生命,还包括尊重他人生命,不仅尊重人的生命,还要尊重异类生命,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2.生命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生命教育自199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学界对其内涵和价值的理解尚未达成共识。目前从全人教育的角度来界定和讨论影响较大。台湾大学孙效智认为,生命教育必须回应人为何而活、如何生活、如何活出应有的生命这些根本性的问题,生命教育追求的是人的身心灵、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冯建军从人的生命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出发,认为生命教育应该使人学会呵护自然生命、塑造社会生命、激扬精神生命。郑晓江、张名源等把生命教育细分为三个层面: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和珍惜生命;探讨生命意义、提升生命尊重和生命关怀意识、完善健全人格;提高生命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4],秉持的也都是全人教育的立场。其基本内容和观点都离不开认识生命、发展生命、追求生命意义。诚如德国哲学家赫舍尔所言:“人的存在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存在,它总是牵涉到意义”,“是人的意义照亮了人的存在,也正是人的存在,提出并验证人的有意义”[5]。综上,生命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可表述如下:帮助中小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认知,理解生命的意义,帮助他们学会生存,提高抗挫折能力,懂得珍爱和敬畏生命,构建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提升生命品质。

二、前我国中小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育理念对生命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的影响,生命教育还没有完全纳入到学校日常管理和课程设置之中。在此背景下,学校教育普遍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忽视其思想情感及个性特征,忽视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教育引导。生命教育多以讲座、展览等形式进行,呈现出临时性、零散性、被动性特点。一些学校生命教育并非在于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是针对突发性事件采取的权宜之计,这种被动消极的态度显然无益于生命教育的真正实现。

2.中小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不足

一是不尊重、伤害生命。中小学生暴力行为时有发生,群殴、扒衣、拍裸照、烫烟头、虐待动物等,手段残忍,暴露出心理的扭曲和对生命的冷漠。

3.中小学生生命价值观的迷失和抗挫力缺乏

总体而言,我国中小学生的生命态度是积极健康的,他们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但是现代社会对技术的过分依赖和对物质的过度追求,使得部分人群丧失了生活目标和精神支柱,这多少影响到了中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加上他们从小生活在高压之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家长片面追求分数,课业负担沉重,部分学生在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问题上茫然无措。当今中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长辈的关怀和呵护之下,依赖性强,一旦遇到压力和挫折,就容易引发不良情绪,稍有不顺就会走向极端,引发悲剧。

4.失和的家庭关系和失范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生命的生存之根,家长的素质和教育方式对中小学生生命观的形成影响深远。弗洛伊德等人的研究表明,在不良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在挫折面前更容易唤醒创伤性记忆,激发消极情绪和不当行为,甚至走上自杀的不归路。一个充满矛盾、争吵和暴力的家庭更容易滋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小学生处在一个生理迅猛发展、疑惑重重的阶段,他们一方面渴望独立,摆脱家长的束缚,另一方面在面对困境时,又迫切需要帮助和指导。如果家庭关系淡薄、紧张,家长在孩子的异常表现面前粗心大意,或者抱有不合理的期待而置孩子的正常需求于不顾,就容易使孩子产生价值和情感危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阵地,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可通过对与人生老病死有关场所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爱生活,关心他人;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遇到突发灾难时的人道主义救助精神。学校的班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也可以结合学生现实需求,在了解学生需要的基础上,组织和安排生命教育活动,譬如利用晨宣活动与唱响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阳光生命教育,通过野外生存、游泳、火灾逃生等模拟演练锻炼学生的生存能力,通过参观禁毒所、艾滋病展等来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感悟生命的价值。

教育需要润物无声,生命意识也需要潜心培养。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和全社会有责任时时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珍惜生命和健康”的意识,让整个校园成为一个阳光生命的家园,让家园充满成长的正能量!

标签:;  ;  ;  

浅谈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问题与建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