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中庸思想研究

周作人中庸思想研究

论文题目: 周作人中庸思想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作者: 胡辉杰

导师: 易竹贤

关键词: 中庸,儒家人文主义,文艺复兴

文献来源: 武汉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中庸是周作人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本文力图通过对这一概念的追根溯源、条分缕析来对周作人的文化思想进行独辟蹊径的解读,从而达到纲举目张的“透视”预期,并进而对周作人的文化思想作一个较为切近实际的疏理。本文的重点在于论述周作人对于中国传统中庸思想的改造,即以“智”代“礼”,致力于“儒家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 中庸的理想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即“执两用中”,与之相反的就是“过犹不及”。中庸非常关键的问题是“权”。“时中”强调的就是“执中”而又有“权”,强调因时制谊、因势利导,强调与时屈伸,随时以行,从而极大地显示了中庸的创新性、灵活性,它与中庸的保守性的一面一起,构成了中庸之道内在的张力。周作人极力强调中庸是自己的理想。 希腊的中道观也给予了周作人极大的影响。它主张对立面的中和、中庸与和谐,在政治、艺术、医学和哲学等方面都有表现。亚里士多德无疑是古希腊中道思想之集大成者。周作人对于希腊有着很强烈的认同感,也极为重视希腊的古典文化。他认为,希腊古典文化的精神多表现在希腊神话里面。这种精神的特点——也就是希腊人生观的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现世主义,一是爱美的精神。而这两者都是希腊的中道思想在人生观和艺术精神上的典型显现,都是建立在以人为本位的基础之上。在周作人看来,希腊的古典文化的这种特点,对于后来的文化进程,特别是欧洲中古的黑暗时代之变为文艺复兴,影响巨大;对于中国的“文艺复兴”,也是有着很强的借鉴作用。 本文剖析了周作人提出的两组范畴,贵族与平民、载道与言志。如果结合当时具体的语境,就不难发现,周作人在文章立场上的不断转换,更多地是自觉地强调补偏救弊,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属于一种策略上的考虑。而这种矫枉过正式的策略运用正是中庸追求的具体体现方式。中和的审美理想可以说是中庸的范畴在美学上的直接发挥。平和冲淡之美究其实质是注重节制和均衡。这里最重要的是人情与物理的节制与均衡。周作人在谈文艺批评时,便十分注重趣味的批评。他在审美观念上提出了“趣味”说,并把它作为自己评判人物、赏析文艺的基准。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范畴,“礼”是“中”的规定性,“礼”制约着“中”,超过了“礼”的规定性或是没有达到,都是不“中”。针对绵延了两千年的封建“礼法主义”,周作人特地开出了“人道主义”的药方,即“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这个看似矛盾的概念界定,其实恰恰包含了周作人对于个人性和人类性相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的意义

二、论题的研究现状

三、论题的思路

第一章 周作人与中庸之道

第一节 中庸的理想:“允执其中”

第二节 周作人与中庸之道

第二章 周作人与希腊中道观

第一节 希腊的中道观

第二节 希腊之馀光

一、周作人与希腊文明

二、希腊中道思想的两个特点

第三章 中庸:文学观念中的价值趋向

第一节 范畴之一:贵族与平民

第二节 范畴之二:载道与言志

第四章 文章之美:致“中和”

第一节 “中”与“和”

第二节 “平和冲淡”

第三节 “趣味”说——美在趣味

第五章 中庸之“中”:对于礼法权威的“反动”

第一节 “礼”的沿革

第二节 古代“执中”的标准:以“礼”制“中”

第三节 中庸之“中”:对于礼法权威的“反动”

一、中庸之“中”:“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二、“非圣无法”:对新偶像“群众”的“反动”

第六章 转“礼”成“智”:中庸之“中”的潜在转换

第一节 古代的“智”

第二节 古希腊的“智者”

第三节 “智”:人情与物理之“中”

第四节 转“礼”成“智”:“仁且智”

第七章 以中庸为核心的“儒家人文主义”:创造性转化还是乌托邦

第一节 中庸的追求:健全的思想

一、理不碍情、理能促情

二、科学文明:补偏救弊之金针

三、以“智”制“中”:健全的思想

第二节 “中庸”的虚无:“少信”

第三节 以中庸为核心的“儒家人文主义”:创造性转化还是乌托邦

结语:理性的“吊诡”及其它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6-03-27

相关论文

  • [1].中庸与中道[D]. 晁乐红.湖南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周作人中庸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