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原油论文-王建高,刘春修

渤海原油论文-王建高,刘春修

导读:本文包含了渤海原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渤海,黄海之滨,产业链,蓝色经济,工业大省,原油进口,经济圈,产业转型升级,青岛港集团,董家口

渤海原油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高,刘春修[1](2020)在《黄海之滨到渤海之畔 原油产业链全线贯通》一文中研究指出1月8日,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潍坊—鲁中、鲁北输油管道叁期工程正式建成投运,使我国原油输送大动脉进一步向北延展,标志着从黄海之滨到渤海之畔原油产业链“黄金通道”全线贯通,对推进黄渤海经济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石油被称为工业的(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20-01-09)

李浩,胡勇,别旭伟,潘广明,聂玲玲[2](2019)在《渤海南堡35-2油田原油物性差异地质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渤海南堡35-2油田各区原油物性平面差异较大。S-1区为轻质油油藏,油质最轻;南区为重质稠油油藏,地层原油黏度和密度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断块区地层原油黏度和密度介于南区和S-1区之间,油质由南向北逐渐变重。为明确原油物性差异的地质成因,以油气成藏理论和原油稠化机制为分析手段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该油田各区原油物性差异并非是不同油源造成的,并且烃源岩有机成熟度高,原始油品好,形成轻质油藏概率大;而稠油油藏是后期改造作用形成的,同一油源运移距离越远,受到生物降解、水洗等稠化作用越严重,原油密度和黏度容易增大。微生物降解受地层温度、断层活动速率和油水层空间位置关系控制:地层内部温度异常高,不易发生生物降解,原油密度和黏度越小;断层活动速率越低,地层原油黏度和密度越小;油水过渡带范围越大,生物降解程度越大,原油黏度和密度越大。同时,预测斜坡区原油黏度与密度和断块区南部相似,为该区优质储量潜力区。(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9年05期)

尹洪超,薛志浩,向凤仙,张义[3](2019)在《基于化学计量的渤海原油组分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原油中沥青质、胶质及蜡3种组分的含量是油田开发、生产与输送工艺设计及运行方案制定的重要基础数据,其传统标准检测方法一般存在周期长、精度低、溶剂有毒等问题,这将严重影响原油组分的检测效率、生产工艺与操作方案的合理性。为此,基于化学计量学原理,对300组渤海地区的原油样品进行实验,建立红外光谱与原油组分的多元校正模型,提出了通过检测原油红外光谱来预测原油组分的方法。通过多次重复性实验对比分析发现,该方法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及标准差分别为5.3%、5.1%、6.1%,重复性小于3%、再现性小于15%,优于标准检测方法,且该检测方法比标准方法耗时短、成本低、可靠性与检测效率高。(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尹洪超,向凤仙,段林林,张义,陈克[4](2019)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渤海原油蜡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生产的原油多为高含蜡原油,蜡含量的测定能为管道安全经济运行提供相关数据。考虑DSC热分析技术在测定原油物性参数时具有速度快、无污染的优点,利用原油析蜡热焓与含蜡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基于SPSS分析软件对90块原油样品的蜡含量和析蜡热焓分别进行了二类聚类分析和叁类聚类分析,建立了两种不同的蜡含量回归模型,并用10块原油样品的蜡含量检测与预测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叁类聚类分析结果较二类相对偏差更小,再现性在15%以内,回归模型更加合理,因此叁类聚类回归模型更适用于原油蜡含量的预测。(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10期)

王飞龙,王德英,燕歌,王改卫,王广源[5](2019)在《渤海辽西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辽西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性成因。利用原油物性、族组成、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等方法,研究显示:原油包括轻质油、稠油、特稠油3种类型,从北洼向南洼原油物性依次变差。轻质原油主要分布在北洼,稠油在3个洼陷均有分布,特稠油主要分布在南洼馆陶组。北洼原油整体成熟度中等,但油源和受降解程度差异较大,可分为4类原油,其中有2类原油的碳同位素显示主要为沙四段烃源岩供烃,只是伽马蜡烷含量不同,显示沙一段烃源岩供烃量不同,且它们均未遭受生物降解;另外2类原油则为沙叁段烃源岩供烃为主,混入少量沙一段烃源岩供烃,饱和烃色谱特征显示一个遭受严重生物降解,而另一个未遭受生物降解。中洼原油沉积环境偏氧化、高成熟度、遭受严重生物降解,其油源以沙叁段烃源岩为主,混入少量沙一段。南洼原油沉积环境偏氧化、低成熟度、遭受强烈生物降解,以沙叁段烃源岩供烃为主,混入少量沙一段。油藏层位和埋深控制了原油遭受生物降解程度,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控制了原油成熟度,沙四段烃源岩分布和沉积环境控制了供烃层位。(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田德瑞,牛成民,王德英,潘文静,张如才[6](2019)在《渤海海域辽东南洼斜坡带旅大29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东凹陷南洼斜坡带旅大29油田在沙河街组二段获得了高产轻质原油和天然气,展现了良好的勘探潜力。为了进一步明确其原油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和烃源岩层位,对原油、油砂样品和围区烃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和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为低硫(0.0733%)、高蜡(20.77%)的轻质成熟原油。原油样品饱和烃色谱完整,主峰碳为C19,显示未遭受明显生物降解作用。油砂样品埋藏较浅,部分遭受生物降解等的影响,饱和烃色谱基线呈现明显的"UCM"鼓包现象。原油和油砂样品具有低C19叁环萜烷/C23叁环萜烷(0.10~0.18)、低C24四环萜烷/C26叁环萜烷(0.49~0.53)、低C27重排甾烷/C27甾烷(0.30~0.43)、中等伽马蜡烷指数(0.14~0.17)和中等-高4-甲基甾烷参数(0.30~0.36),且具有相对较重的全油碳同位素值(-27.1‰)。原油母质形成于淡水—微咸水的湖泊沉积环境,母源有机质以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为主,陆源有机质输入较少。旅大29油田原油主要来源于辽中凹陷和辽东凹陷沙叁段烃源岩,同时有少量辽中凹陷沙四段烃源岩的贡献。研究区高蜡轻质原油的形成主要受控于烃源岩母质来源,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是高蜡轻质原油形成的重要母质。(本文来源于《高校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田德瑞,牛成民,王德英,潘文静,王晓玲[7](2019)在《渤海海域辽西凸起锦州A构造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辽西凸起锦州A构造沙河街组二段原油的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原油的物性、成熟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通过对比辽西凹陷和辽中凹陷已发现典型油气田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了锦州A构造的油源。研究结果表明,锦州A构造西盘为低蜡、低硫凝析原油,而东盘为高蜡、低硫轻质原油。原油饱和烃色谱完整,显示未遭受明显生物降解。油源母质为混合型,沙河街组二段原油陆源有机质输入较少。原油形成于弱还原—还原条件下的微咸水或咸水沉积环境。根据锦州A构造原油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划分为2类原油:Ⅰ类原油表现为高伽马蜡烷指数、低—中等四甲基甾烷指数、低藿烷/甾烷、高C_(27)/C_(29)甾烷和高C_(28)/C_(29)甾烷比值,主要来源于辽西凹陷沙一段烃源岩;Ⅱ类原油表现为低—中等伽马蜡烷指数、中等—高四甲基甾烷指数、高藿烷/甾烷、中等C_(27)/C_(29)甾烷和低C_(28)/C_(29)甾烷比值,主要来源于辽中凹陷沙叁段烃源岩。(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前沿》期刊2019年06期)

何亚其,牟媚,赵宇,孙超,马骏[8](2019)在《基于渤海含聚原油高频电脉冲脱水技术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渤海大部分油田已进入开发后期,伴随着提高采收率的各种方法和措施不断发展,特别是聚驱等叁次采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使产出的原油乳化液越趋稳定,原油的重质化和劣质化导致乳化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主要研究含聚原油利用高频电脉冲脱水时,不同温度、不同脱水时间等条件下的脱水情况。并根据海上平台实际情况,加入破乳剂,验证高频电脉冲脱水技术对含聚原油脱水的适应性情况。(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郑继龙,翁大丽,高启超,王成胜,陈平[9](2019)在《渤海K油田空气驱对原油低温氧化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渤海K油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氧化实验仪,模拟油藏温度(110℃)和压力(24 MPa),系统研究了不同氧含量(3%~12%)减氧空气对该油田原油的氧化可行性;并利用气相及液相色谱仪检测减氧空气及原油氧化前、后组份构成与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前、后原油和减氧空气组份含量明显不同,如原油中较高烃组成(≥C14)含量下降、较低烃组成(C8~C10)含量增加;减氧空气中氧含量下降、二氧化碳有定量(<0. 6%)增加;说明K油田原油在油藏温度压力下可与减氧空气发生低温氧化反应。反应过程中,原油以氧化降解为主,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为辅;该氧化反应进行程度随减氧空气中含氧量增加而增大,表现为对应氧耗量增大、原油被氧化的"临界碳数"下降(由C22下降至C14)、二氧化碳含量由0. 075%增加至0. 6%。实验减氧空气与K油田原油氧化120h后残余氧含量均低于10%,表明渤海K油田实施减氧空气驱具有良好的安全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钻采工艺》期刊2019年02期)

孙尧尧[10](2019)在《原油越站外输思路在渤海某油田群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开展渤海某油田群中心枢纽C平台与周边A平台和陆地终端之间海底管道热力水力计算,并充分分析各单元流程设备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原油越站外输思路并予以实施,降低中心枢纽平台外输压力,提高外输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02期)

渤海原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渤海南堡35-2油田各区原油物性平面差异较大。S-1区为轻质油油藏,油质最轻;南区为重质稠油油藏,地层原油黏度和密度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断块区地层原油黏度和密度介于南区和S-1区之间,油质由南向北逐渐变重。为明确原油物性差异的地质成因,以油气成藏理论和原油稠化机制为分析手段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该油田各区原油物性差异并非是不同油源造成的,并且烃源岩有机成熟度高,原始油品好,形成轻质油藏概率大;而稠油油藏是后期改造作用形成的,同一油源运移距离越远,受到生物降解、水洗等稠化作用越严重,原油密度和黏度容易增大。微生物降解受地层温度、断层活动速率和油水层空间位置关系控制:地层内部温度异常高,不易发生生物降解,原油密度和黏度越小;断层活动速率越低,地层原油黏度和密度越小;油水过渡带范围越大,生物降解程度越大,原油黏度和密度越大。同时,预测斜坡区原油黏度与密度和断块区南部相似,为该区优质储量潜力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渤海原油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建高,刘春修.黄海之滨到渤海之畔原油产业链全线贯通[N].科技日报.2020

[2].李浩,胡勇,别旭伟,潘广明,聂玲玲.渤海南堡35-2油田原油物性差异地质成因分析[J].中国海上油气.2019

[3].尹洪超,薛志浩,向凤仙,张义.基于化学计量的渤海原油组分检测方法[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9

[4].尹洪超,向凤仙,段林林,张义,陈克.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渤海原油蜡含量[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5].王飞龙,王德英,燕歌,王改卫,王广源.渤海辽西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田德瑞,牛成民,王德英,潘文静,张如才.渤海海域辽东南洼斜坡带旅大29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J].高校地质学报.2019

[7].田德瑞,牛成民,王德英,潘文静,王晓玲.渤海海域辽西凸起锦州A构造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J].海洋地质前沿.2019

[8].何亚其,牟媚,赵宇,孙超,马骏.基于渤海含聚原油高频电脉冲脱水技术适应性研究[J].石化技术.2019

[9].郑继龙,翁大丽,高启超,王成胜,陈平.渤海K油田空气驱对原油低温氧化影响研究[J].钻采工艺.2019

[10].孙尧尧.原油越站外输思路在渤海某油田群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

标签:;  ;  ;  ;  ;  ;  ;  ;  ;  ;  

渤海原油论文-王建高,刘春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