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7-12岁儿童发展协调障碍的研究

上海市7-12岁儿童发展协调障碍的研究

论文摘要

根据美国精神协会的统计,儿童发展协调障碍的发生率约为4-10%,并且发展协调障碍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甚至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但在我国关于儿童发展协调障碍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因而关于儿童发展协调障碍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发展协调障碍问题2007版(DCDQ7)问卷筛选发展协调障碍儿童,并分析影响上海市7-12岁发展协调障碍儿童动作发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选择实验组和对照组,以SPARK课程作为干预手段,使用M-ABC Test在实验前、后测试儿童在手部精细动作、平衡、球类技巧的具体得分,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干预所产生的效用。根据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结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上海市发展协调障碍儿童的发生率水平较高,男女的发生率相当,其生理上的原因及主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2、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协调障碍儿童的动作协调能力会提高,但对于一些因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动作行为难以改变。3、培养发展协调障碍儿童的运动兴趣、鼓励他们参与活动是改善上海市发展协调障碍儿童的动作协调能力的重要方式。4、发展协调障碍问卷(2007版)在我国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5、儿童的动作控制能力相对精细动作和整体协调能力更加容易改善;中等收入家庭更能促进发展协调障碍儿童动作控制能力的发展。6、SPARK课程对于常规体育课程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能力,SPARK课程足球单元可以作为上海市发展协调障碍儿童的干预手段。7、有针对性、有意识的干预可以显著提高儿童的相应动作协调能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 发展协调障碍的概念
  • (二) 发展协调障碍儿童的动作表现
  • (三) 发展协调障碍对儿童的影响
  • (四) 发展协调障碍的产生机制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关于发展协调障碍儿童发生率的研究
  • (二) 发展协调障碍儿童的动作技能影响因素研究
  • (三) 儿童基本动作能力的评估工具
  • (四) 发展协调障碍儿童的干预研究
  • 第二部分 调查研究部分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研究工具
  • 三、研究结果
  • (一) 上海发展协调障碍儿童分布现状描述
  • (二) 发展协调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具体动作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 (三) 不同影响因素对发展协调障碍儿童的分析结果
  • 四、分析与讨论
  • (一) 上海市DCD儿童的发生率较高
  • (二) 发展协调障碍儿童的动作表现显著低于正常儿童
  • (三) 发展协调障碍儿童的影响因素分析
  • 五、结论与建议
  • (一) 结论
  • (二) 建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部分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研究工具
  • (四) 实验设计
  • 三、研究结果
  • (一)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数据的统计处理结果
  • (二) 正常儿童、疑似发展协调障碍儿童、发展协调障碍儿童实验前后数据处理结果
  • (三)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进步幅度分析结果
  • 四、分析与讨论
  • (一) SPARK课程足球单元更能促进学生平衡能力的发展
  • (二)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正常儿童、疑似发展协调障碍儿童及发展协调障碍儿童的得分比较分析
  • (三)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进步幅度的比较分析
  • 五、结论与建议
  • (一) 结论
  • (二) 建议
  • 第四部分 总结论、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总研究结论
  • 二、建议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发展协调调查问卷
  • 附录2 M-ABC动作检测测试项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上海市7-12岁儿童发展协调障碍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