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类黄酮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新型类黄酮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论文摘要

恶性肿瘤是当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药物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抗肿瘤药物正从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向针对机制的多环节作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发展。类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药用价值。但通常都存在药效不高的缺点。为寻求新颖的高活性先导结构,本文基于生物等排和活性单元拼接的原理,把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硫醚、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二芳基乙烯(Combretastatin)三类活性单元引入到类黄酮母体(色酮、香豆素、喹啉酮、噁嗪酮)骨架中,并利用微波技术和多组分反应等手段,快速、高效地构建多个结构类型丰富的类黄酮类化合物库,共计207个新型类黄酮类化合物。通过生物活性和构效关系的研究,发现了数个具有优异抗肿瘤活性的先导结构,并对部分高活性化合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明确了DTC-类黄酮类铜螯合物的生物靶标为蛋白酶体。具体内容如下:1.较系统的总结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类黄酮化合物、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化合物、蛋白酶体抑制剂和Combretastatin衍生物的研究进展。2.设计、合成了三大类共207个新型类黄酮衍生物和21个类黄酮类铜螯合物。所有合成的有机分子都采用1H NMR、MS、元素分析等手段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也对11个代表性化合物通过单晶衍射进一步确证了结构。3.利用MTT法,测试了绝大多数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的抗增殖活性,从中发现了一批高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其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色酮及其螯合物,以及色酮Combretastatin衍生物表现出了很好的深入研究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硫醚衍生物:含甲基噁二唑、甲基噻二唑、双色酮单元的3-取代色酮化合物Ⅱaa、Ⅱab和Ⅱaj多种肿瘤细胞的IC50均在1μM以下;二硫代氨基甲酸酯衍生物:含吡咯和哌啶单元的2-取代色酮Ⅴdb、Ⅴdc和3-取代色酮Ⅵac、Ⅶbc、Ⅶca和Ⅶdc对多种肿瘤细胞的IC50都在1.0μM以下。特别是Ⅶdc对HCCLM7、MDA-MB-435s、Hep-2和MCF-7四种肿瘤细胞的IC50低至0.24-0.44μM;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铜螯合物:双DTC取代香豆素的三个铜螯合物ⅩⅢ-Cu aa、ⅩⅢ-Cu a、ⅩⅢ-Cu ac对五种肿瘤细胞的IC50均在0.35μM以下,特别是它们对SW480和Hep-G2的IC50达到了0.05-0.07μM的水平;2-DTC色酮的7个铜螯合物Ⅴ-Cu ab、Ⅴ-Cu ac、Ⅴ-Cu bb、Ⅴ-Cu cc、Ⅴ-Cu cd、Ⅴ-Cu db和Ⅴ-Cu dc对SW480、MDA-MB-231、PC3三种肿瘤细胞的IC50低至0.11-0.30μM;色酮Combretastatins衍生物:化合物ⅩⅣa对测试的五种肿瘤细胞的IC50均在0.112μM以下。4.我们对部分高活性先导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开展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对它们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一些探讨。结果表明:硫醚色酮Ⅱab、2-DTC色酮Ⅴdc和3-DTC色酮Ⅶdc都可以有效地阻滞结肠癌或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周期。流式细胞术、细胞形态学、线粒体膜电位、罗丹明荧光染色、AnnexinV-FITC/PI双染法和DNA ladder等实验的结果均表明色酮Combretastatins衍生物ⅩⅣa可以有效地调控细胞周期并诱导人肝癌HCCLM7细胞的凋亡。动物模型试验表明,在60mg/kg的剂量下ⅩⅣa可有效地抑制裸鼠异体种植的人肝癌细胞HCCLM7的生长。DTC铜螯合物ⅩⅢ-Cu bb和ⅩⅤ-Cu dc对完整细胞的26S蛋白酶体和纯化的20S蛋白酶体都表现出了优异的抑制活性。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实验表明,它们对蛋白酶体的抑制是和诱导细胞凋亡相关联的,从而明确了它们的主要生物靶标应当是蛋白酶体。5、初步总结了硫醚、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和Combretastatins三类衍生物的结构与活性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该类化合物、发现高活性的药物候选分子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类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1.1.1 类黄酮类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
  • 1.1.2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类黄酮类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
  • 1.1.3 抗肿瘤活性类黄酮化合物的结构修饰研究进展
  • §1.2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 §1.3 蛋白酶体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1.3.1 蛋白酶体的结构
  • 1.3.2 蛋白酶体的生物学功能
  • 1.3.3 蛋白酶体抑制剂
  • §1.4 Combretastain类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 1.4.1 Combretastatin A-4(CA-4)的发现
  • 1.4.2 Combretastatin A-4(CA-4)的抗癌作用简述
  • 1.4.3 Combretastatin A-4(CA-4)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 §1.5 论文设计思想和预期目标
  • 1.5.1 杂环硫醚取代的类黄酮衍生物的设计
  • 1.5.2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取代的类黄酮衍生物的设计
  • 1.5.3 DTC类铜螯合物
  • 1.5.4 含二芳基乙烯结构的类黄酮衍生物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含硫醚单元的类黄酮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合成路线的设计与选择
  • 2.2.2 仪器与试剂
  • 2.2.3 中间体的合成
  • 2.2.4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化学合成
  • 2.3.2 生物活性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含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单元的类黄酮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合成路线的设计与选择
  • 3.2.2 仪器与试剂
  • 3.2.3 中间体的合成
  • 3.2.4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化学合成
  • 3.3.2 生物活性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类黄酮—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铜螯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合成路线的设计与选择
  • 4.2.2 仪器与试剂
  • 4.2.3 中间体的合成
  • 4.2.4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化学合成
  • 4.3.2 生物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含类黄酮单元的Combretastatin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合成路线的设计与选择
  • 5.2.2 仪器与试剂
  • 5.2.3 中间体的合成
  • 5.2.4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5.3.2 抗肿瘤活性研究
  • 5.3.2.1 抗增殖活性的测定
  • 5.3.2.2 代表性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的深入研究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总结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附录一:生物测试方法
  • 附录二:晶体结构数据
  • 附录三:符号说明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溶液吸收-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天麻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类农药的含量[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22)
    • [2].硫代氨基甲酸酯:可靠的抗性管理工具和未来展望[J]. 世界农药 2018(04)
    • [3].含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单元的香豆素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离子识别研究[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7(03)
    • [4].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及其衍生物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J]. 药学学报 2020(10)
    • [5].三七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类杀菌剂及其代谢物残留量测定[J]. 中成药 2020(10)
    • [6].自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香蕉汁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类农药[J]. 当代化工 2018(12)
    • [7].烟草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法[J]. 云南化工 2018(11)
    • [8].二硫代氨基甲酸酯衍生物的绿色合成研究[J]. 广东化工 2012(05)
    • [9].代森锰锌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市场缘何经久不衰[J]. 农药市场信息 2019(01)
    • [10].基于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活性亚结构的先导优化及其抗增殖活性(英文)[J]. 有机化学 2018(08)
    • [11].硫代氨基甲酸酯的制法[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3(05)
    • [12].S-(2-乙酰苯基)-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酸酯环合产物的确定[J]. 有机化学 2012(11)
    • [13].自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番茄酱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残留量[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9(01)
    • [14].无溶剂无催化剂条件下二硫代氨基甲酸酯衍生物的合成研究[J]. 有机化学 2012(05)
    • [15].市售植物源中药材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残留量测定与污染状况分析[J]. 农药 2018(05)
    • [16].一种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抗氧抗磨多功能添加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润滑与密封 2009(09)
    • [17].自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类农药[J]. 环境化学 2018(08)
    • [18].改进型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抗氧性能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6(04)
    • [19].吗啡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衍生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0(05)
    • [20].含1-[4-二(4-氟苯)甲基]哌嗪及1,2,3-三唑官能团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J]. 有机化学 2017(04)
    • [21].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大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16)
    • [22].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15)
    • [23].烟草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J]. 烟草科技 2011(03)
    • [24].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减轻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1(34)
    • [25].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08(09)
    • [26].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延缓失神经肌萎缩的实验研究[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1(02)
    • [27].本期导读[J]. 上海化工 2018(10)
    • [28].气相色谱法测定烯丙基异丁基硫代氨基甲酸酯选矿活性物质含量[J]. 有色矿冶 2014(05)
    • [29].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1(06)
    • [30].气相色谱法测定N-烯丙基-O-异丁基硫代氨基甲酸酯含量的精密度试验分析[J]. 有色矿冶 2017(05)

    标签:;  ;  ;  ;  ;  

    新型类黄酮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