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论文摘要

自20世纪50年代城市群出现以来,城市群地区日益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域,已经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和政府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城市群空间结构是城市群发育程度、阶段与过程的空间反映。城市群发展必然伴随着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变化,反过来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也促进了城市群功能的完善。本文从空间结构的角度对武汉城市圈进行研究,对于推动武汉城市圈地区整体发展、促进武汉城市圈和湖北省甚至中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国内主要城市群竞争力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进行系统的诊断,分析其特征及形成的原因,并基于聚类分析方法以及多核指数模型提出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优化的目标与模式,进而讨论具体的建议措施。本研究主要包含七部分内容:首先,对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的相关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其次,在城市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创新性地引入了“城市群空间结构”影响因素,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国内主要城市群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实力较弱,而空间结构因素是影响武汉城市圈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对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历史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阶段划分,并从中总结出武汉城市圈这一中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群所特有的空间结构演变规律与特征。第四,从人口、经济、城镇空间分布以及城际关系等方面对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特征进行系统诊断,认为“单中心极化,城际联系较弱”是其主要特征,研究发现产业、交通设施、政策机制以及自然条件等因素是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形成的核心原因,并提出该空间结构特征对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第五,基于新区域主义理论对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的优化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构建网络城市系统模型来优化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从而促使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第六,基于聚类分析方法与多核指数模型对武汉城市圈内的节点城市进行了选择,对这些节点城市在经济与人口集聚方面的效用进行分析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城市圈网络城市系统的构建与治理模式。第七,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与具体措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3 相关研究进展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框架
  • 2 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理论与技术方法
  • 2.1 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理论
  • 2.2 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理论
  • 2.3 技术方法
  • 3 “空间结构”因素对武汉城市圈竞争力的影响——基于国内城市群竞争力比较研究
  • 3.1 城市群竞争力评价体系及其构建
  • 3.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国内城市群竞争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 3.3 武汉城市圈与中部地区城市群竞争力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化
  • 4.1 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形成的历史链接——建国前武汉城市圈区域空间结构特征
  • 4.2 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形成过程——解放后武汉城市圈区域空间结构特征
  • 4.3 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演化特征——中国中部地区城市群演化的缩影
  • 4.4 本章小结
  • 5 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解析
  • 5.1 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解析
  • 5.2 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
  • 5.3 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效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优化理论分析与模式选择
  • 6.1 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优化理论分析
  • 6.2 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优化模式——网络城市系统
  • 6.3 本章小结
  • 7 武汉城市圈网络城市系统构建与治理研究
  • 7.1 武汉城市圈节点城市的选择
  • 7.2 基于多核指数模型的武汉城市圈节点城市作用实证分析
  • 7.3 武汉城市圈网络城市系统的构建与治理
  • 7.4 本章小结
  • 8 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优化政策建议与具体措施
  • 8.1 产业措施——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优化的根本
  • 8.2 基础设施措施——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优化的基础
  • 8.3 制度措施——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优化的保障
  • 8.4 评价反馈系统
  • 9 结语
  • 9.1 主要结论
  • 9.2 创新点
  • 9.3 尚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业务核都市与东京都市圈空间结构优化[J]. 国际城市规划 2016(01)
    • [2].基于“点—轴系统”模式的市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以百色市为例[J]. 百色学院学报 2012(01)
    • [3].浙江模式下家庭工业聚落的空间结构优化[J]. 建筑与文化 2017(07)
    • [4].贵州区域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优化[J]. 贵州商学院学报 2017(03)
    • [5].浙江“十二五”空间结构优化的重点与建议[J]. 政策瞭望 2010(06)
    • [6].兰州新区的空间结构优化功能及其机制架构[J]. 甘肃科技 2016(19)
    • [7].“同城化”视角下规划区空间结构优化的探索与实践——以修文县为例[J]. 工程与建设 2016(05)
    • [8].湖南省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 国土资源情报 2016(01)
    • [9].考虑抗震性约束的建筑空间结构优化[J]. 地震工程学报 2018(06)
    • [10].基于雾霾影响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以西安主城区为例[J]. 住宅与房地产 2018(19)
    • [11].毛竹林空间结构优化调控模型[J]. 林业科学 2013(01)
    • [12].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关中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布局[J]. 地理研究 2017(03)
    • [13].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初探[J]. 技术与市场 2016(09)
    • [14].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2)
    • [15].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评价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华中建筑 2020(06)
    • [16].矿业废弃地再利用空间结构优化的技术体系与方法[J]. 农业工程学报 2013(07)
    • [17].金华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 市场论坛 2011(01)
    • [18].低碳城市与空间结构优化:理念、实证和实践[J]. 国际城市规划 2011(03)
    • [19].基于引力模型的京津冀会展产业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 河北企业 2017(06)
    • [20].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综述——基于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关系的视角[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0(08)
    • [21].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以内蒙古、东部地区为例[J]. 甘肃理论学刊 2014(05)
    • [22].湖南次生栎林空间结构优化[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08)
    • [23].微观尺度下基于商圈的北京市商业空间结构优化[J]. 地理研究 2017(09)
    • [24].论乡村聚居空间结构优化模式——RROD模式[J]. 地理研究 2014(09)
    • [25].基于通勤圈识别的大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J]. 城市规划 2019(10)
    • [26].重庆市主城区城市交通与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 交通企业管理 2017(06)
    • [27].促进产业空间结构优化的财税政策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9(07)
    • [28].基于GIS-AHP的乡村居民点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 商业经济 2019(12)
    • [29].淮河流域五省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化及协调发展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 [30].我国农村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 调研世界 2009(11)

    标签:;  ;  ;  

    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