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应用瑞舒伐他汀的临床价值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应用瑞舒伐他汀的临床价值

1,3.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心内科475000;2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心胸外科475000

【摘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多发于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致残和死亡原因,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主要临床特点是致残率高、发病急、致死率高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和环节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常用方案。但是患者采取PCI术后会损伤血管内皮,诱发血管炎性反应,破坏血管微循环及导致内皮功能障碍等,从而加剧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影响患者的恢复。因此在患者术后采用药物辅助治疗,瑞舒伐他汀是一种新型调节血脂的药物,并有研究证实,该药可以应用于ACS患者PCI术后的血脂调节。本文为此验证了瑞舒伐他汀药物对ACS患者PCI术后有强化治疗的效果,现报道于下。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瑞舒伐他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和急诊ICU收治的72例ACS患者,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6例患者,男/女18/18例,年龄为56~78岁,平均年龄为63.07±5.06岁,BMI为25.10±2.91kg.m-2;对照组36例患者,男/女17/19例,年龄为55~79岁,平均年龄为62.41±5.28岁,BMI为24.87±2.74kg.m-2。本次研究均经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符合医院伦理会标准。参试患者符合2000年美国心协会制定的ACS诊断规定:患者经过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测,且具有心前区不适的临床症状,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两组患儿在平均年龄、性别比例、BMI、收缩压(SBP)、年龄及舒张压(DBP)无显著性差异(P>0.05)。排除标准:有心肌炎、肝、肾等器质型心脏疾病的患者;2周内服用过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有严重系统性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PCI治疗,术后并基于常规药物治疗: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阿司匹林及β-受体阻滞剂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瑞舒伐他汀的用药,20mg/d,睡前温开水送服,连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心肌酶指标:选定干化学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试剂盒购自于德国ProDiaGmbH公司),利用化学发光法测量心肌肌钙蛋白I(试剂盒购自于上海彩佑实业有限公司),详细记录测定的峰值。血脂指标:患者在接受PCI治疗前、术后1个月、3个月,采取2~3前臂桡动脉学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炎症细胞因子:患者在接受PCI治疗前、术后1个月、3个月,离心分离患者空腹时的静脉血4ml,取上清液,利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炎症因子IL-6、hs-CRP及TNF-α含量。详细记录测量的各数据,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详细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再狭窄率)。

1.4统计学分析

各项数据的分析采用SPSS18.0进行,计量资料表示为(珋x±s),并且进行两组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脂指标对比

组内对比,患者的治疗1、3个月后的TG、TC、HDL-C及LDL-C各项血脂指标均优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的TG、TC、HDL-C及LDL-C血脂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相同时间后的血脂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含量对比组内对比

患者的治疗1、3个月后的IL-6、hs-CRP及TNF-α各项炎症因子均低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的IL-6、hs-CRP及TNF-α各项炎症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相同时间后的炎症因子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4(11.11%)、再狭窄2(5.56%)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9(25.00%)、再狭窄5(13.89%)(P<0.05)。

3讨论

ACS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是PCI。PCI治疗常会损伤血管内皮,破坏微循环、妨碍内皮功能及引发血管炎症反应,提高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研究证明,冠状动脉的内皮损伤程度及炎症发生程度与PCI术后血管再狭窄及血栓的形成有很大的相关性。如果通过药物调节冠状动脉术后的炎症反应,提升患者内皮功能,能减少患者术后血管狭窄及形成血栓的发生。瑞舒伐他汀是一种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常用的调节血脂的药物,通过药理作用发挥其逆转斑块、抗炎、免疫调节及抗氧化等主要药效。该药的药理机制是基于选择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将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转变为甲戊酸盐。瑞舒伐他汀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肝脏,它可以使肝低密度脂蛋白(LDL)细胞表面的受体数目增加,促进LDL细胞的分解吸收代谢活动的进行,同时抑制高密度脂蛋白(VLDL)在肝脏中的合成,从而降低LDL和VLDL微粒的总数。阿司匹林有消炎、镇痛、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主要通过减少前列腺素环氧酶的合成,防止血栓烷A2的生成。β-受体阻滞剂有拮抗儿茶酚胺所诱发的心律失常,同时可降低心肌耗氧作用,抑制血小板凝固减轻血管损伤,降低心肌再梗死率。研究证实,瑞舒伐他汀联合基础药物对ACS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具有明显降低炎症反应、降血脂及稳定斑块的功能。

结论

本文显示,患者的治疗1、3个月后的TG、TC、HDL-C及LDL-C各项血脂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但术后应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的患者的TG、TC、HDL-C及LDL-C血脂指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治疗患者在相同时间后的血脂指标。患者的治疗1、3个月后的IL-6、hs-CRP及TNF-α各项炎症因子均低于治疗前;但术后应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的患者的IL-6、hs-CRP及TNF-α各项炎症因子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治疗患者相同时间后的炎症因子含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术后应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4(11.11%)、再狭窄2(5.56%)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治疗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9(25.00%)、再狭窄5(13.89%)。

参考文献:

[1]胡俊兴.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疗效和血清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7,14(08):51-54.

[2]马玲玲.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D].安徽医科大学,2017.

标签:;  ;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应用瑞舒伐他汀的临床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