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韵》异读探讨

《广韵》异读探讨

论文题目: 《广韵》异读探讨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汉语言文字学

作者: 史俊

导师: 张玉来

关键词: 广韵,异读,统计,韵系,演变

文献来源: 苏州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广韵》异读是进行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音材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回顾总结了《广韵》异读已有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法、比勘法和历史比较法,对《广韵》异读字进行了系统的清理、统计和探讨。目的有三:一是揭示《广韵》异读的注音情况;二是得出《广韵》确切的异读字数;三是从音(声韵调)、形、义的角度考查《广韵》异读情况,进而探究《广韵》异读的成因、来源和性质。 《广韵》异读的注音形式多样,除理想的注音外,尚有异读字头失收、异读缺注或漏注、本字见于他字注、或体异读、注中异读音与重出正文音类隔合韵等多种不完善的情况。 《广韵》共有异读字五千零八个。以形为准,统计字头,《广韵》共收字一万九千六百七十七个。 《广韵》六十一韵系两两之间异读字的有无和多少,与该两韵系在周秦时代的韵部归属有关,在此基础上与等呼也有一定的关系。《广韵》韵系间成系统的异读字是古代韵部离散演变的结果。

论文目录:

绪论

(一) 《广韵》异读及其繁杂性

(二) 《广韵》异读研究的意义

(三) 《广韵》异读的研究情况

(四) 《广韵》异读研究存在的问题

(五)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使用的材料和方法

一 《广韵》异读的注音情况

(一) 字头互见者:全注、缺注和漏注

(二) 字头不互见者

(三) 其他特殊情况

(四) 《广韵》异读注音方式小结

(五) 《广韵》异读注音方式的研究方法

二、《广韵》的异读字数

(一) 已有的说法

(二) 我们的处理及结果

(三) 《广韵》的字数

三、从韵的角度看《广韵》异读

(一) 从韵的角度看《广韵》异读的规律

(二) 《广韵》韵系间异读与韵部的演变

(三) 《广韵》韵系内异读的情况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附录

1. 《广韵》韵系间异读字数表

2. 《广韵》韵系内异读字数表

3. 《广韵》韵系层次异读字次数统计总表

4. 古音阴阳入各韵部分合流变表

发布时间: 2006-03-24

参考文献

  • [1].《新疆汉语方言词典》中部分词语本字研究[D]. 马悦.新疆大学2018
  • [2].“王三”《广韵》小韵比较研究[D]. 严忠.上海师范大学2018
  • [3].《类音》音系研究[D]. 刘宏平.福建师范大学2017
  • [4].《广韵》又音字的数字化研究[D]. 王娟.华中科技大学2016
  • [5].《广韵》外音字的音义演变研究[D]. 钟荷花.华中科技大学2015
  • [6].《广韵》俗字研究[D]. 艾东门.云南大学2014
  • [7].《广韵》动词新词新义研究[D]. 石薇薇.河北师范大学2007
  • [8].《汉语大字典》引用《广韵》切语抽样调查报告[D]. 黄萍.陕西师范大学2012
  • [9].《广韵》含被释字的释语研究[D]. 牛静.苏州大学2016
  • [10].粤语特殊方言用字研究[D]. 玛突来维切·帕维尔(Matulewicz Pawel).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

相关论文

  • [1].《广韵》“去入”异读研究[D]. 宋辉.温州大学2008
  • [2].《广韵》入声韵同义又音字入声消失的研究[D]. 赵群.漳州师范学院2011
  • [3].《广韵》和《集韵》方言词比较研究[D]. 冯庆莉.首都师范大学2008
  • [4].《广韵》、《集韵》反切比较研究[D]. 赵宏涛.陕西师范大学2005
  • [5].《广韵》训诂专题研究[D]. 张隽.南京师范大学2005
  • [6].《唐韵》与《广韵》词义训释比较研究[D]. 药丽霞.河北大学2006
  • [7].《广韵》方言词研究[D]. 刘红花.湖南师范大学2002
  • [8].《王三》又音研究[D]. 曹洁.安徽师范大学2004

标签:;  ;  ;  ;  ;  

《广韵》异读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