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信号的处理与自动诊断

心电信号的处理与自动诊断

论文题目: 心电信号的处理与自动诊断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

作者: 张艳梅

导师: 孟桥

关键词: 心电信号,导联系统,工频干扰,基线漂移,小波变换

文献来源: 东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论文对心电信号的预处理、波形分析、参数计算、自动诊断等,作了较详细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套较完整的、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心电工作站的软件系统。首先本论文对心电信号的采样中的导联系统作了介绍,并简介了肢体导联中各导之间的关系。然后对采样所得的心电信号的干扰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工频干扰、肌电噪声及基线漂移等噪声提出了相关的消噪方法;并对小波变换在ECG信号噪声消除中的应用作了探讨和仿真,通过仿真可以看出该方法对于工频滤波及肌电噪声的消除具有较好的结果。然后本文提出了基于导数的波形识别方法运用于P、QRS、T波的识别,使各个波的起始点、峰点与终点的定位能够有较高的准确性;并将小波变换与移动窗口积分方法相结合,运用于QRS波的起终点的定位;运用局域变换法进行了P、T波的识别,该方法较为简单,能够满足大量数据分析的要求。接着本文根据波形识别的结果,对12导心电图中各种时间、幅度、心电轴等参数的计算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用于实际的软件设计中。根据这些参数本文对正常心电图与非正常心电图的自动诊断标准进行了探讨,并通过两组实际的心电信号的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其对于非正常心电图的提取率较高,如用于临床诊断可减轻医生的工作量。最后,本文对软件系统的结构作了介绍,主要介绍了12导同步心电图、高频心电、心率变异分析和向量心电图等模块,该软件是集合了多种心电分析方法、能够将自动诊断与手工测量相结合的并能够提供较完善的诊断报告的软件。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心电图的形成及各特征参数

1.2 ECG 自动分析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心电信号的采样

2.1 标准导联

2.2 单极加压肢体导联

2.3 单极胸导联

2.4 Frank 导联系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心电信号的预处理

3.1 ECG 信号的噪声与干扰分析

3.2 工频干扰滤波(50Hz)

3.2.1 平滑滤波

3.2.2 简单整系数滤波器

3.3 EMG 滤波

3.4 基线校正

3.4.1 中值滤波

3.4.2 基于中值滤波的曲线拟合

3.5 基于小波变换的ECG 的噪声滤除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心电信号的波形分析

4.1 QRS 波的识别

4.1.1 基于导数的测量方法

4.1.2 基于小波变换和移动窗口积分的QRS 波识别

4.2 P、T 波的识别

4.2.1 基于导数的P、T 波识别

4.2.2 基于局部变换法的P、T 波识别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心电信号的参数计算

5.1 基准导联的确定

5.2 时间参数的计算

5.3 振幅参数的计算

5.4 心率的计算

5.5 心电轴的测量

5.5.1 心电轴的测定方法

5.5.2 心电轴的临床意义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心电信号的诊断

6.1 正常心电图

6.1.1 实用诊断标准

6.1.2 程序设计流程图

6.1.3 诊断结果

6.2 心脏肥大

6.2.1 心房肥大

6.2.2 心室肥大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系统软件的设计

7.1 模块设计

7.2 主界面

7.3 12 导同步心电图

7.3.1 模块功能设计

7.3.2 模块实现

7.4 高频心电图

7.4.1 模块功能设计

7.4.2 模块实现

7.5 心率变异分析

7.5.1 模块功能设计

7.5.2 模块实现

7.6 向量心电图

7.6.1 模块功能设计

7.6.2 模块实现

7.6.3 三维图形变换

7.7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7-06-11

参考文献

  • [1].基于粗糙集与支持向量机的心电信号分类研究[D]. 闫永强.四川师范大学2010
  • [2].穿戴式单导联心电监测系统及检测位置综合研究[D]. 吴璠.浙江大学2017
  • [3].基于ARM的无线生理信号检测装置的研究[D]. 吕俊龙.江苏大学2010
  • [4].应用独立分量分析法去除心电信号中呼吸信号的仿真[D]. 庞雪莲.河北工业大学2007
  • [5].心律失常的心电监护与辅助诊断系统[D]. 赵云.郑州大学2010
  • [6].心电血压联合监测系统的关键性技术研究[D]. 易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
  • [7].心电信号自动分析技术研究[D]. 丁文超.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 [8].基于LPC2368的心电信号的检测与分析[D]. 于姣.苏州大学2009
  • [9].无线远程监护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王金柱.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
  • [10].基于ARM的心电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D]. 叶家勇.重庆理工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电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D]. 白丽荣.山东科技大学2005
  • [2].基于小波变换的异常心电自动分析系统研究[D]. 唐庆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 [3].心电信号的自动检测与分析[D]. 唐雅青.上海交通大学2007
  • [4].心电信号的预处理和分析[D]. 钱友峰.长春理工大学2007
  • [5].心电信号的采集和便携式心电图机的设计[D]. 祝顺燕.东南大学2005
  • [6].心电分析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 栾宽.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 [7].心电信号自动分析技术的研究[D]. 赵耀.郑州大学2007
  • [8].心电信号自动分析算法的研究与应用[D]. 宋东富.吉林大学2007
  • [9].心电信号自动分析算法的研究[D]. 张美慧.西南交通大学2007
  • [10].心电信号自动分析与诊断处理方法研究[D]. 商卫波.西北工业大学2005

标签:;  ;  ;  ;  ;  

心电信号的处理与自动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