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女孩骨骼生长发育特点及影响因素

青春期女孩骨骼生长发育特点及影响因素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本课题是一项为期2年的纵向跟踪研究,旨在探讨青春期女孩骨骼生长发育特点及激素、肌肉力量和运动因素的调节作用,为实现在青春期最大骨量积累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综合考虑主要的骨代谢调节激素(雌激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肌肉力量(以小腿肌肉含量和瘦体重含量分别代表局部和全身的肌肉力量发育情况)与骨骼生长发育的纵向相关性以及运动因素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方法:受试者为258名身体健康的芬兰女孩,平均年龄10-13岁,处于Tanner stageⅠ-Ⅲ阶段。实验历时二年共进行三次测量,分别在:第1个月、第12和第24个月,进行相关指标的测试。主要测试以下内容:①一般指标:身高(body height, H)、体重(body weight, W),每6个月测量一次,采用电子测量仪测定;②体成分及全身骨骼物理特性:脂肪含量(fat mass, FM)、瘦体重含量(lean mass, LM)及全身骨骼面积骨密度(areal bone mineral density, aBMD)、骨量(bone mineral content, BMC)和骨面积(bone area, BA) ,采用双能X线测量(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nometry, DEXA)测量;③四肢骨骼的密度和几何形态:胫骨、桡骨的体积骨密度(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 vBMD)、骨量和横截面积(bone cross-sectional area, BCSA),皮质骨、骨松质的密度、骨量和横截面积,小腿肌肉含量(muscle mass, MM)等采用周围骨定量CT(peripheral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pQCT)测量;④激素:血清雌二醇(estradiol, E2)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IGF-I),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⑤运动状况的评估:女孩的运动状况的评估采用问卷形式确定。女孩第一次月经时间以问卷或电话方式获得,女孩的身体发育情况由社区护士根据Marshall和Tanner在1969年发表的青春期女孩评分方法来进行评估。数据采用MLwiN1.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结果:1.青春期女孩身体一般状况的变化:女孩平均初潮年龄为12.9岁,从进入青春期到初潮期间,身高增加近10厘米,体重增加近8.8公斤,FM、LM和MM也明显增加。全身aBMD、BMC和BA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为持续增加趋势。胫骨总vBMD比桡骨的vBMD增加明显,而BMC、BCSA的增加彼此之间却没有明显的差异。血清E2和IGF-I的分泌分别增加了49%和74%。2.青春期女孩身体各项指标的生长及增长速率曲线方程:⑴身高、体重、脂肪含量及瘦体重含量的生长曲线:从进入青春期到初潮期间,身高、体重增长十分迅速,身高大约在女孩初潮前的14个月(平均年龄11.7岁)达到最高增长速率,体重在初潮前的5个月,平均年龄为12.5岁时达到最高增长速率。表明身高要比体重大约提前9个月达到最快的增长速率。在整个青春期,FM一直在稳定的增加,LM却在初潮之前增加更明显。⑵桡骨vBMD、BMC和BCSA生长及增长速率曲线:从开始进入青春期vBMD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大约在初潮之前27个月负增长速率达到最低值,平均年龄10.6岁,大约在初潮前6个月才出现正增长。BMC和BCSA从开始就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大约在初潮之前9个月桡骨BCSA达到增长速率的最高值,平均年龄12.1岁, BMC在初潮之后的2个月达到最高的增长速率,平均年龄13.1岁。桡骨的BCSA要比BMC提前大约一年达到最高增长速率。⑶胫骨及其皮质骨vBMD、BMC和BCSA生长及增长速率曲线:胫骨vBMD在整个青春期一直呈现增加趋势,在整个实验期间vBMD还没有达到最高增长速率。胫骨BMC的增长十分平稳,而胫骨BCSA的增长主要在初潮之前。胫骨BCSA在初潮之前17个月达到最高增长速率,平均年龄11.5岁;胫骨BMC在初潮之前3个月达到其最高的增长速率,平均年龄12.7岁。胫骨的BCSA要比BMC提前大约14个月达到最高增长速率。⑷血清E2、IGF-I的生长曲线:从进入青春期血清E2和IGF-I从较低的浓度迅速大量分泌达到很高的水平,在初潮稍后的时间达到各自的分泌高峰,此后,它们的分泌略有下降,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3.相关分析:⑴血清IGF-I、E2和LM与全身aBMD、BMC和BA的相关分析:平衡掉青春期生长因素的影响后,在女孩进入青春期到出现第一次月经这段期间血清IGF-I与全身的aBMD (r=0.36, p<0.001)、BMC (r=0.36, p<0.001)和BA (r=0.32, p<0.001)呈显著相关,血清E2与全身aBMD (r=0.18, p<0.01)和BMC (r=0.17, p<0.01)也具有显著相关性,在初潮之后IGF-I只与BA显著相关,而E2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无论是在初潮之前还是之后,LM与全身aBMD, BMC和BA (BM: r=0.44, p<0.001; r=0.78, p<0.001; r=0.74, p<0.001,AM: r=0.18, p<0.01; r=0.29, p<0.001; r=0.29, p<0.001)都具有高度的相关性。⑵血清IGF-I、E2和MM与胫骨的vBMD、BMC和BCSA的相关分析:平衡掉青春期生长因素的影响后,在女孩进入青春期到出现第一次月经期间血清IGF-I与胫骨的BMC (r=0.31, p<0.001)和BCSA (r=0.25, p<0.01)有显著相关,血清E2与胫骨的BMC (r=0.19, p<0.01)和BCSA (r=0.15, p<0.05)呈现显著相关性,而在初潮之后血清IGF-I和E2与胫骨的vBMD、BMC和BCSA都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初潮之前MM与胫骨的vBMD、BMC和BCSA (r=0.21, p<0.001; r=0.79, p<0.001; r=0.75, p<0.001)高度相关,而初潮之后MM只与BMC、BCSA (r=0.72, p<0.001; r=0.70, p<0.001)有的显著的相关性,MM与vBMD没有显著的相关性。4.运动因素对青春期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基础测量时,经常运动组与不经常运动组之间身高、体重、FM、LM和总的aBMD、BMC等指标在开始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经过二年的生长发育之后,经常运动组和不经常运动组的女孩全身aBMD(p=0.002,t=3.134)、BMC(p=0.023,t=2.265)和LM(p=0.028,t=2.186)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而二组的BA和血清IGF-I、E2却没有显著性差异。主要结论:①初潮是女孩在身体、生理上逐渐成熟(physical and physiological maturation)的标志。在身体的发育上表现为身高、体重和骨骼的发育于初潮之前以快速生长为主,在此之后则是逐渐成熟为主,矿物质积累增加,骺软骨逐渐闭合;在生理上表现为激素的分泌在初潮后不久达到顶峰。②身高与体重最高增长速率不同步现象,说明在身体的快速增长时期机体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增长有滞后现象,这些物质是免疫等机制的物质基础,可能导致这个时期机体生理防御能力相对脆弱。③桡骨骨密度从进入青春期到初潮之前一直呈下降趋势,提示从进入青春期到初潮期间是女孩桡骨发育最脆弱的时期,桡骨矿物质的积累速度落后于骨骼生长速度,这是青春期桡骨骨折发生率十分高的一个重要原因。④与桡骨不同,胫骨密度在进入青春期就一直增高,在我们实验期间它没有达到最高增长速率,这主要反映机械负荷在促进矿物质的沉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⑤血清E2、IGF-I只在初潮之前与全身aBMD高度相关,而与胫骨vBMD没有显著相关,这提示初潮之前E2、IGF-I对青春期女孩全身骨骼矿物质积累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反映全身与局部骨骼矿物质积累的机制不同,而初潮之后其它调节机制成为促进骨密度增长的重要因素。⑥只在初潮之前血清E2、IGF-I与胫骨和全身BMC有高度相关,提示初潮之前血清E2、IGF-I是促进全身和局部骨骼BMC增长的重要机制,初潮之后其它因素成为促进BMC增长的重要机制。⑦血清IGF-I在整个青春期与全身BA高度相关,表明在青春期IGF-I是促进全身骨骼面积增长的关键因素。IGF-I只在初潮之前与胫骨BCSA相关,提示初潮之前IGF-I对胫骨BCSA增长有促进作用,而之后来自其它机制更重要。初潮之前血清E2与胫骨BCSA高度相关,但没有发现与全身BA的显著相关。这个结果并不否定E2对全身BA的促进作用,由于E2是通过抑制骨髓腔的增长来实现对骨面积的调节,而全身BA反应的是全身各种骨的平均面积,由于大部分骨骼是没有专门的骨髓腔,所以即使骨的吸收变化很明显也不会表现在由DEXA测定的平均骨面积上。⑧无论初潮之前还是在此之后,反映机械负荷情况的指标MM和LM与反映胫骨及全身骨骼发育情况的指标有高度相关,说明机械负荷是促进全身和局部骨骼生长和矿物质积累的重要因素。⑨经常运动组比不经常运动组女孩有更高的全身aBMD、BMC和LM,而两组的激素水平没有显著差别,由此提示运动习惯是影响青春期女孩骨骼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这种促进作用是通过机械负荷作用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内分泌调节机制。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骨骼的生理特性及在青春期生长发育特点
  • 1.1 骨骼系统的概述及功能简介
  • 1.2 骨组织的一般结构特点
  • 1.3 骨细胞分类和功能
  • 1.3.1 骨细胞的分类
  • 1.3.2 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 1.3.3 骨组织的理化特性
  • 1.4 骨组织的代谢及其调节机制
  • 1.4.1 骨组织的构建与重建
  • 1.4.2 骨组织的重建过程
  • 1.4.3 骨组织代谢的影响因素
  • 1.5 儿童时期骨骼的生长特点
  • 1.6 青春期骨骼的生长、发育特点
  • 1.6.1 概述
  • 1.6.2 青春期骨骼生长、发育的特点
  • 1.6.3 男孩、女孩在青春期骨量、骨几何形成生长、发育的差异
  • 1.7 最大骨量积累概念及意义
  • 2 身高、体重、脂肪含量和瘦体重含量在青春期生长发育特点
  • 2.1 身高、体重的增长
  • 2.2 脂肪及瘦体重含量的增长
  • 3 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 3.1 IGFs 在骨骼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 3.1.1 “生长因子学说”及“修正生长因子学说”
  • 3.1.2 IGFs 的组成和生理特性
  • 3.1.3 IGFs 的受体
  • 3.1.4 IGFs 的结合蛋白
  • 3.1.5 IGF-I 对骨细胞的调节作用
  • 3.1.6 骨细胞中 IGF-I 的合成及其调节机制
  • 3.1.7 IGF-I 对骨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 3.1.8 青春期血清 IGF-I 的分泌特点及对骨组织的调节作用
  • 3.2 雌激素
  • 3.2.1 雌激素生理功能概述
  • 3.2.2 雌激素受体
  • 3.2.3 雌激素对骨细胞的调节作用
  • 3.2.4 雌激素对骨骼生长的影响
  • 3.2.5 青春期雌激素分泌的特点及对骨骼生长的影响
  • 3.3 脂肪和瘦体重含量在骨骼生长发育中的调节作用
  • 4 IGF-I、雌激素及肌肉机械牵张力之间关系
  • 4.1 IGF-I 与雌激素的关系
  • 4.2 IGF-I 与瘦体重含量、肌肉力量的相关性
  • 4.3 雌激素与瘦体重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 5 运动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
  • 5.1 概述
  • 5.2 运动及运动类型对骨骼生长发育影响
  • 5.3 青春期是骨骼生长发育对运动最敏感时期
  • 5.4 运动对成年及老年人骨代谢影响
  • 6 骨骼物理特性检测常用方法简介
  • 6.1 pQCT
  • 6.2 DEXA
  • 6.3 超声
  • 7 女孩青春期、初潮的定义及简介
  • 8 总结和展望
  • 正文 青春期女孩骨骼生长发育特点及影响因素
  • 1 研究目的
  • 2 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测试内容及方法
  • 2.2.1 身高、体重的测量
  • 2.2.2 骨骼物理特性及体成分的测量
  • 2.2.3 激素的测定方法
  • 2.2.4 运动情况的问卷调查
  • 2.3 数据分析
  • 3 主要结果
  • 3.1 青春期女孩身体基本状况、体成分、激素及骨骼等的变化情况
  • 3.2 青春期女孩生长发育的生长曲线及增长速率曲线方程
  • 3.2.1 青春期女孩身高、体重、脂肪含量及瘦体重含量的生长曲线
  • 3.2.2 桡骨密度、骨量和横截面积生长及增长速率曲线
  • 3.2.3 胫骨及其皮质骨密度、骨量和横截面积生长及增长速率曲线
  • 3.2.4 全身骨骼密度、骨量、面积和小腿肌肉含量的生长曲线
  • 3.2.5 血清雌二醇和 IGF-I 的生长曲线
  • 3.3 相关分析
  • 3.3.1 血清雌二醇、IGF-I 和瘦体重含量与全身骨骼的相关分析
  • 3.3.2 雌二醇、IGF-I 和小腿肌肉含量与胫骨变化的相关分析
  • 3.4 运动因素对青春期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
  • 3.4.1 经常运动和不经常运动组女孩的基础情况的对比
  • 3.4.2 运动对全身骨密度、骨量、瘦体重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采用新的测试和统计方法的重要意义
  • 4.2 青春期女孩身体各项指标及骨骼密度、几何形态的生长发育规律
  • 4.2.1 青春期身高、体重、脂肪含量、瘦体重含量生长发育规律
  • 4.2.2 桡骨、胫骨密度、几何形态在青春期的生长发育规律
  • 4.3 影响骨骼在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因素
  • 4.3.1 血清 IGF-I 在青春期的分泌特点及与骨骼生长发育相关性
  • 4.3.2 血清雌二醇的分泌特点及与骨骼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 4.4 青春期肌肉及瘦体重含量生长发育特点及与骨骼生长的相关性
  • 4.5 运动因素在青春期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
  • 4.6 主要结论
  • 4.7 主要创新
  • 参考文献
  • 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红肉吃得多,初潮早[J]. 健康人生 2019(05)
    • [2].初潮之夜(外四首)[J]. 中国诗歌 2015(11)
    • [3].初潮,回忆里羞涩的花朵[J]. 婚育与健康 2013(03)
    • [4].女儿来初潮,要用笑脸迎[J]. 祝你幸福(知心) 2009(06)
    • [5].走山路,有了初潮[J]. 诗探索 2018(02)
    • [6].瞿广慈:创业初潮[J]. 创业家 2012(06)
    • [7].女孩初潮后还会长高吗[J]. 科普天地(资讯版) 2009(07)
    • [8].当女儿初潮到来时[J]. 生活与健康 2010(04)
    • [9].女儿的初潮[J]. 大家健康 2011(05)
    • [10].初潮前妇科恶性肿瘤55例分析[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9(12)
    • [11].印度洋上初潮涌动[J]. 环球人文地理 2012(23)
    • [12].女儿初潮 当心痛经来袭[J]. 中国保健营养 2008(11)
    • [13].女儿初潮 当心痛经来袭[J]. 人生与伴侣(月末版) 2009(02)
    • [14].送给女儿初潮的礼物[J]. 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 2010(11)
    • [15].女儿初潮,家长能做些什么?[J]. 少年儿童研究 2016(11)
    • [16].广州市小学女童初潮痛经发生现况[J]. 中国学校卫生 2014(04)
    • [17].庆祝女儿生命的节点:初潮——写给家有千金的父母[J]. 青春期健康 2010(01)
    • [18].女人内裤暗藏的小秘密[J]. 幸福(婚姻) 2010(02)
    • [19].贪吃岁月[J]. 青年作家 2014(01)
    • [20].女性七个特殊经期的护理[J]. 健康生活(下半月) 2012(12)
    • [21].初潮早与哮喘风险升高相关[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11)
    • [22].初二女生家庭关系与初潮较早的关联[J]. 中国学校卫生 2013(10)
    • [23].初潮少女身心保健要点[J]. 健康生活 2008(07)
    • [24].早初潮及GnRHa治疗女孩初潮后代谢和性腺轴的改变[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7(03)
    • [25].父女关系对女性初潮时间的影响及对家庭教育的启示[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24)
    • [26].女性初潮前后骨代谢生化因子与雌激素、瘦体重相关分析[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2(01)
    • [27].少女初潮,别忘补钙[J].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2010(10)
    • [28].爱之何居[J]. 创作 2008(01)
    • [29].初潮后三个月不来月经[J]. 初中生 2015(13)
    • [30].肆意绽放的青春[J]. 伴侣(A版) 2008(11)

    标签:;  ;  ;  ;  ;  

    青春期女孩骨骼生长发育特点及影响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