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的诊疗体会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疗体会

王捷鹏胡华元(广东惠东县人民医院内二区516300)

【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6-0013-02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改变、粘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熟悉本病的分型、病因,特别是发病机制,对本病的临床治疗、心理和行为治疗尤为重要。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分型发病机制

1临床资料

1.1IBS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疾病,随着近几年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神经、精神、感染因素所致的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对生活质量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一般来说,中青年是高发人群,其中女性发病多于男性,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1]。

1.2分型

1.2.1便秘型:伴有周期性便秘与较频繁的正常大便交替,大便经常有白色粘液,疼痛呈绞榨样,阵发性发作,或持续性隐痛,排便后可缓解。进食常会促发症状,也可以出现腹胀、恶心、消化不良和烧心等症状。

1.2.2腹泻型:特别是在进食刚开始,或结束时出现突发性腹泻。夜间腹泻很少,常有疼痛,腹胀和直肠紧迫感,也可出现大便失禁等情况。

1.3症状

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与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1)腹痛:几乎所有IBS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多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2)腹泻:一般每日3-5次,少数严重发作期可达十数次。大便多呈稀糊状,也可成形软便或稀水样。多带有粘液,部分患者粪质少而粘液量很多,但绝无脓血,排便不干扰睡眠。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3)便秘,排便困难,粪便干燥,量少,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或附粘液。(4)其他消化道症状,多伴腹痛或腹胀感,可有排便不尽感,排便窘迫感。(5)全身症状:相当部分患者可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精神症状。(6)体征:无明显体征,相应部位可有压痛,直肠指检无异常。

1.4病因及发病机制

IBS的病因尚不明确。情绪因素、饮食,药物或激素均可促发或加重这种高张力的胃肠道运动。焦虑症,尤其是恐惧症、成年抵制症和躯体症状化障碍可诱发。有些IBS患者表现有一种获得性的异常病理行为,比如,倾向于将精神上的困扰表达为消化道的主诉,通常是腹痛,内科医生在评估IBS,尤其是有顽固性症状的患者时,应了解其有否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包括性虐待和躯体恶习[2]。

1.5鉴别诊断及诊断

1.5.1诊断标准:我国制定的IBS临床诊断标准为:(1)以腹痛、腹泻、便秘、腹胀为主诉者,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者;(2)一般情况好,无消瘦及发热,腹部有压痛;(3)多次粪便常规及培养均为阴性,粪便隐血试验(-);(4)X线钡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5)结肠镜示肠道运动亢进,无明显粘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6)血、尿常规、血沉正常;(7)无痢疾、血吸虫等寄生虫史,试验性治疗无效。符合上述标准者,一般可作临床诊断,但要注意与表现隐匿或症状不典型的其他疾病鉴别,对可疑者可进一步作有关检查及定期随访,减少漏诊。

1.5.2鉴别诊断:以上腹痛为主者应与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癌、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癌等疾病鉴别;以脐周痛为主者应与肠道蛔虫症鉴别;以下腹痛为主者应与泌尿及妇科疾病鉴别;以腹泻为主者主要应与感染性腹泻、炎症性肠病、吸收不良综合征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鉴别;以便秘为主者应与习惯性及药物性便秘、结肠及直肠肿瘤鉴别。

1.6治疗

1.6.1一般治疗: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避免产气的食物如乳制品,大豆等。多进食高纤维食物有助改善便秘,对失眠、焦虑者可适当给予镇静药。

1.6.2药物治疗:(1)胃肠解痉药、抗胆碱药可作为症状重的腹痛短期治疗。钙通道阻滞剂对腹痛、腹泻有一定疗效。(2)止泻药,洛哌丁胺或复方地芬诺酯,止泻效果好。(3)泻药,对便秘型患者酌情使用泻药,但不宜长期使用。(4)抗抑郁药,对腹痛、腹泻症状重而上述治疗无效且精神症状明显者可试用。

1.6.3心理和行为疗法:包括心理治疗、催眠术、生物反馈疗法,国外报道有一定疗效。治疗有支持性和对症性,有同情心的理解和引导非常重要,向患者解释基础疾病的性质,并证实没有器质性疾病的存在,尝试重新建立肠道运动的正常规律和选择适合于该患者的具体疗法。应强调IBS继续治疗上的长期性和必要性。

2肠易激综合征的预防

适当参加文体活动,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对不耐受的食物,如虾、蟹、牛奶、花生等尽量不食,辛辣、冰冻、油腻、生冷食物及烟酒禁忌。同时避免泻药及理化因素对肠道的刺激。饮食定量,不过饥过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病多在思想负担沉重,情绪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因素时诱发。应避免精神刺激,解除情绪紧张,保持乐观态度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在治疗和预防肠易激综合征时,需注意腹泻患者应以少渣易消化的食物为宜,而便秘患者除多饮水外,应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并增加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参考文献

[1]《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8:123.

[2]陈敏章主编.《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290.

标签:;  ;  ;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疗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