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松江士人与地方社会

明末清初松江士人与地方社会

论文题目: 明末清初松江士人与地方社会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史

作者: 冯玉荣

导师: 樊树志

关键词: 明末清初,松江,士人,地方社会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明末清初社会变动时期,松江士人与地方社会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把士人群体放在明末清初地方社会的具体场景中,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最具有代表性的活动,如士人与明伦堂、地方社团、社会保障及地方史的书写来考察易代前后士人群体与地方社会关系的变化。 就士人与明伦堂而言,明伦堂本是作为养士教化的场所,明中后期士人利用通学力量来影响地方政务,明伦堂逐渐成为士人活动的公共场所;而清初,学校更多的是教化之所。几社为松江士人的雅集,其成员在地方上极为活跃,在明末有着明显的经世意识,对社会问题进行品评;明清鼎革时,几社成员也参与到复明运动中;清初,几社成员或归隐、或入仕,其成员及其后辈仍继续社团的事业,只是在康熙年间大力打击社团势力时,社团才渐渐消散。在明末中央无力支持地方时,士人积极参与处理地方突发危机,进行社会保障,海塘修筑较多的是依靠地方精英势力,体现了地方支配;而清初海塘的修筑,更多的是由国家统一治理。士人在明末撰修府志时有着明显的地方倾向,敢于直言,对于地方事务多有评判,突显地方特色;在清代府志的编纂中,士人群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参与修府志大多仍为几社成员,同时集合了所谓的贰臣、遗民、隐士以及新贵,但府志的撰写更多体现的是清中央一统的支配。 明中后期,尤其是在万历以后,士人对地方社会的关注明显增加,一方面中央权力式微,对地方无力控制,另一方面在于此时士人上升相对困难,其经世抱负更多转为对地方社会的关注。社会的繁荣,政治的宽松,也为士人提供相对较好的环境,士人积极参与到地方事务中,对地方事务多有评论,其地方意识得到突显。而在清政权的中央一统下,士人对于地方事务多是依据中央的指令,士人负有创建性的活动明显减少,士人变得更加谨守绳墨。士人的转变,一方面在于外力推动,清中央对地方统治的强化,另一方面士人自身也表现了一种自主,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社会变化。在明末清初社会变动时期,士人参与地方事务的方式前后有了较大的变化,但士人群体没有太大的变动,基本上仍是士人及其家族后人。无论是明末地方支配、还是清初国家支配,士人延续了地方社会传统的精英角色意识。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学术史回顾

一 对于“明末清初”的思考

二 有关明清时期士绅问题的研究

第二节 研究意义及思路

第二章 士人公共活动的场所:以明伦堂为中心考察

第一节 士人与府县学

第二节 明伦堂与明末士变:以《五学檄》为实例

第三节 明伦堂:清初教化之所

第三章 士人民间的社集:几社

第一节 士人与结社

第二节 明末几社的经世举措

第三节 清初几社的成员流向

第四章 士人与地方社会保障:以海塘修筑为基点考察

第一节 明末海塘治理与地方支配

第二节 国家支配下的清初海塘治理

第三节 士人与地方社会保障

第五章 士人与地方史的书写:以《松江府志》为例

第一节 《府志》编纂群的变化

第二节 《府志》对风俗的书写:由评议到训化

第三节 《府志》编纂思想的转变:由地方认同到“一统”支配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9-19

参考文献

  • [1].上海元代以前著述研究[D]. 杨婧.复旦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流动的空间:清代江南的市镇和农村关系研究[D]. 吴滔.复旦大学2003
  • [2].明朝朝贡体系与十六世纪西人入华策略[D]. 王冬青.复旦大学2005
  • [3].十八世纪以降江南居民的消费[D]. 黄敬斌.复旦大学2006
  • [4].明清士绅家训研究(1368-1840)[D]. 王瑜.华中师范大学2007

标签:;  ;  ;  ;  

明末清初松江士人与地方社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