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颗粒对实验性AR大鼠细胞因子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

五龙颗粒对实验性AR大鼠细胞因子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在病理形态、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从基因水平上研究五龙颗粒对脾虚型AR的影响及该型AR的治疗机制。为健脾益气固表的五龙颗粒治疗AR在临床应用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①空白组②脾虚+AR模型组(简写为脾虚AR模型组)③脾虚+AR+中药组(简写为脾虚AR中药组)④脾虚+AR+西药组(简写为脾虚AR西药组)⑤AR模型组⑥AR+中药组(简写为AR中药组)⑦AR+西药组(简写为AR西药组)。脾虚模型依据李德新采用饮食不节加游泳疲劳过度综合因素伤脾的方法造模,AR模型按照安云芳报道的方法造模,复制病证结合之模型。治疗组造模结束后开始给药,治疗期间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每日给药1小时后再予以5%卵白蛋白溶液半量激发。造模第一天开始,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变化,并在滴入卵白蛋白溶液30分钟内,着重观察鼻部症状、鼻分泌量。用药第七天时,实验动物分别在卵白蛋白激发后,观察30分钟,了解动物AR发作情况;之后立即处死动物。每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剥离上颌骨后立即用标准比色板测鼻中隔粘膜pH值;并摘取鼻中隔,观察光镜和电镜下的病理形态变化。剩余6只大鼠在超净工作台上取鼻粘膜,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用RT-PCR法测定白细胞介素2,4,6(IL-2 IL-4,IL-6),干扰素-γ(IFN-γ),其mRNA的表达。另外,分别在造模结束后及处死动物前,取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组胺的含量。 结果:中药组动物pH值较模型组有所恢复(p<0.01)。治疗前模型组血清组胺含量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各组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而治疗各组之间及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大鼠鼻粘膜IL-2mRNA,IFN-γ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中药组大鼠鼻粘膜IL-4mRNA,IL-6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或p<0.05);而治疗各组之间比较及与空白组比较IL-2mRNA,IL-4mRNA,IL-6mRNA,IFN-γmRNA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脾虚AR模型组与AR模型组比较IL-2mRNA,IL-4mRNA,IL-6mRNA,IFN-γmRNA的表达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五龙颗粒对实验性AR大鼠具有抗组胺、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试剂及药品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模型的选择
  • 2.2 造模及分组方法
  • 2.3 给药方法
  • 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3.1 一般情况观察
  • 3.2 鼻分泌物的pH值测定
  • 3.3 血清组织胺含量测定
  • 3.4 鼻中隔粘膜 HE染色
  • 3.5 鼻中隔粘膜甲苯胺兰染色
  • 3.6 鼻中隔粘膜透射电镜观察
  • 3.7 鼻粘膜组织IL-2 mRNA的表达RT-PCR检测
  • 3.8 鼻粘膜组织IL-4 mRNA的表达RT-PCR检测
  • 3.9 鼻粘膜组织IL-6 mRNA的表达RT-PCR检测
  • 3.10 鼻粘膜组织IFN-γ mRNA的表达RT-PCR检测
  • 3.11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1 一般情况观察
  • 4.2 治疗后各组大鼠鼻分泌物pH值的测定结果
  • 4.3 治疗前组胺的测定结果
  • 4.4 治疗后组胺的测定结果
  • 4.5 治疗后鼻粘膜组织病理学光镜观察
  • 4.5.1 对鼻粘膜腺体增生病变程度的影响
  • 4.5.2 对鼻粘膜杯状细胞病变程度的影响
  • 4.5.3 对鼻粘膜炎症反应病变程度的影响
  • 4.5.4 对鼻粘膜嗜酸性粒细胞细胞病变程度的影响
  • 4.5.5 肥大细胞数及脱颗粒数检测
  • 4.6 治疗后鼻粘膜组织病理学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 4.7 五龙颗粒对大鼠鼻粘膜组织IL-2 mRNA表达的影响
  • 4.8 五龙颗粒对大鼠鼻粘膜组织IL-4 mRNA表达的影响
  • 4.9 五龙颗粒对大鼠鼻粘膜组织IL-6 mRNA表达的影响
  • 4.10 五龙颗粒对大鼠鼻粘膜组织IFN-γ mRNA表达的影响
  • 4.11 对鼻粘膜IL-4 mRNA表达与IFN-γ mRNA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 5 讨论
  • 5.1 中医学对鼻鼽(变态反应性鼻炎)的认识
  • 5.1.1 历代医家对鼻鼽(变态反应性算炎)的认识
  • 5.1.2 鼻鼽的辨证分型及病因病机
  • 5.1.3 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 5.1.4 脾虚与变应性鼻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 5.2 五龙颗粒的组方原理及立法处方依据
  • 5.2.1 五龙颗粒的组方原理
  • 5.2.2 五龙颗粒的立法处方依据
  • 5.2.3 现代药理学研究
  • 5.3 现代医学对 AR的认识
  • 5.3.1 AR的主要临床表现
  • 5.3.2 发病机理
  • 5.3.3 变应性鼻炎的西医治疗
  • 5.4 五龙颗粒对实验性 AR大鼠的影响
  • 5.4.1 五龙颗粒对实验性AR大鼠鼻分泌物pH值的影响
  • 5.4.2 五龙颗粒对实验性AR大鼠鼻粘膜肥大细胞及脱颗粒数的影响
  • 5.4.3 五龙颗粒对实验性AR大鼠鼻粘膜病理变化的影响
  • 5.4.4 五龙颗粒对实验性AR大鼠血清组胺的影响
  • 5.4.5 五龙颗粒对实验性AR大鼠鼻粘膜IL-2 mRNA表达的影响
  • 5.4.6 五龙颗粒对实验性AR大鼠鼻粘膜IL-4 mRNA表达的影响
  • 5.4.7 五龙颗粒对实验性AR大鼠鼻粘膜IL-6 mRNA表达的影响
  • 5.4.8 五龙颗粒对实验性AR大鼠鼻粘膜IFN-γ mRNA表达的影响
  • 5.4.9 五龙颗粒对实验性AR大鼠鼻粘膜IL-4 mRNA与IFN-γ mRNA表达相关性的影晌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图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申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以AR事件为例[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0)
    • [2].增强现实技术(AR)在服装专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轻工科技 2020(01)
    • [3].增强现实技术(AR)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 生物学教学 2020(01)
    • [4].AR技术在《仪器分析》课程中的应用[J]. 山东化工 2020(01)
    • [5].浅谈AR技术在交互设计中的运用[J]. 大众文艺 2020(05)
    • [6].AR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J]. 学前教育研究 2020(02)
    • [7].基于AR技术的三维交互式虚拟装配系统设计[J]. 现代电子技术 2020(06)
    • [8].商业银行应用AR技术前景探讨[J]. 中国新通信 2020(01)
    • [9].AR公司融资效率影响因素研究[J]. 河北企业 2020(02)
    • [10].基于AR技术的桂北地区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探究[J]. 南方农机 2020(05)
    • [11].AR技术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可行性探索[J]. 山东化工 2020(04)
    • [12].虚拟时代AR广告的可供性特征探析[J]. 出版广角 2020(05)
    • [13].AR技术在实验课堂的应用研究——以化工原理实验为例[J]. 化工时刊 2020(03)
    • [14].AR技术在文化遗产展示和传播中的应用[J]. 美术观察 2020(04)
    • [15].运用AR技术对传统戏曲文化传承保护的路径研究[J]. 传播力研究 2020(01)
    • [16].AR技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应用研究[J]. 才智 2020(09)
    • [17].AR技术与纸质教材相融合的物理实验教学研究[J]. 物理与工程 2020(01)
    • [18].AR出版在职业教育与培训市场的应用探讨[J]. 出版与印刷 2020(02)
    • [19].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交互式包装设计——以太平猴魁AR包装为例[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0].基于角色形象设计的AR步行导航地图用户体验[J]. 美术大观 2020(04)
    • [21].一种基于AR技术的多源信息融合立体防控系统[J].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20(03)
    • [22].基于AR技术的少儿图书产品开发思路[J]. 价值工程 2020(16)
    • [23].使用与满足视角下的AR图书现状及展望[J]. 福建图书馆学刊 2020(02)
    • [24].基于增强现实技术AR的文化平台[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20(07)
    • [25].互联网下二维码与AR融入机械制图教学中运用分析[J]. 信息记录材料 2020(07)
    • [26].公共空间的共同生产:数字媒介如何形塑城市意象——以抖音地标AR特效为例[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20(09)
    • [27].基于AR模型的维纳滤波器设计分析[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20(09)
    • [28].AR商业落地进一步加快!亮风台B+轮融资获得1.2亿元[J]. 营销界 2019(22)
    • [29].增强现实(AR)技术在汽车传感器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 时代汽车 2019(17)
    • [30].AR技术在数字旅游中的运用[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9(19)

    标签:;  ;  ;  ;  ;  ;  

    五龙颗粒对实验性AR大鼠细胞因子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