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观及其应用研究

资产负债观及其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以“安然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美国财务欺诈案引起了人们对会计准则制定的诸多争议。SEC在其公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资产负债观为经济实质提供了最有力的概念描述,从而成为准则制定过程中最合适的基础”,并呼吁FASB应以资产负债观全面取代收入费用观,将其作为会计准则制定理念。从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现状看,FASB和IASB正坚定不移地在其准则制定中贯彻资产负债观。受各方面环境因素的影响,过去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理念倾向于收入费用观。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多项充分借鉴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贯彻了资产负债观。新准则颁布后,论述资产负债观的文章逐渐多起来,但是大多数只是对资产负债观的简要分析,没有作系统地研究。因此,本文对资产负债观及其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十分有价值的。本文首先从资产负债观的起源、国内外发展历程出发,在八个方面分析了资产负债观的特点;其次,从与国际惯例趋同的需求等外因和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目标等内因两个角度,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体系采用资产负债观的动因;最后,探讨了资产负债观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应用,分别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做了详细的分析说明,不但对相关准则进行归纳总结,而且分析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应用的特征以及应用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还分析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并对所得税会计、资产减值会计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在相关会计准则的完善、充分披露相关财务信息、加强现值技术研究以及克服资产负债观在可靠性方面的缺陷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1)论证了资产负债观下具有如实反映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目前人们认为资产负债观虽能提供具有决策相关性的会计信息,而不能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的不正确的认识,为资产负债观更好的应用提供了一条理论支持。(2)对所得税会计处理中存在的折现问题,建议用类似到期日债券的税前利率为折现率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折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二章 资产负债观起源、发展及特征分析
  • 2.1 资产负债观的起源
  • 2.1.1 会计萌芽时期
  • 2.1.2 复式簿记时期
  • 2.2 资产负债观的发展
  • 2.2.1 20 世纪70 年代-20 世纪末
  • 2.2.2 21 世纪初至今
  • 2.3 资产负债观的特征分析
  • 2.3.1 会计目标:侧重决策有用观
  • 2.3.2 会计要素定义:优先定义资产和负债
  • 2.3.3 会计计量重心:资产、负债计价为重心
  • 2.3.4 收益计量模式: 收益=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
  • 2.3.5 会计计量属性:采用公允价值为主
  • 2.3.6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注重相关性
  • 2.3.7 会计确认:确认未实现损益
  • 2.3.8 期间收益的范畴:总括收益观
  • 第三章 新企业会计准则应用资产负债观的动因分析
  • 3.1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观
  • 3.2 新企业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观的外在动因
  • 3.3 新企业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观的内在动因
  • 第四章 资产负债观在我国应用探讨
  • 4.1 资产负债观应用概述
  • 4.1.1 基本准则中的应用
  • 4.1.2 具体准则中的应用
  • 4.2 我国资产负债观应用的特征分析
  • 4.3 我国采用资产负债观的积极影响
  • 4.4 我国资产负债观应用中存在的障碍
  • 4.5 资产负债观在具体准则应用中的问题探讨
  • 4.5.1 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会计中应用的探讨
  • 4.5.2 资产负债观在资产减值会计中应用的探讨
  • 4.5.3 资产负债观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中应用的探讨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资产负债观及其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