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分层背景下中国宪政秩序的建构

论社会分层背景下中国宪政秩序的建构

论文摘要

罗尔斯认为“正义是一个社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社会正义,即社会的基本结构问题,也是社会制度包括政治体制,主要经济和社会制度,用什么方式分配基本权利义务等”1。从理论研究的现实性角度来说,社会分层是人类结构的基本特征,它作为人类天然性的结构冲突之一,其基本价值是社会公平正义。当下,多元社会阶层已构成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形态,社会分层加剧了利益分化,利益多元、价值取向多元、社会利益冲突频繁已成为社会现实,这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目标形成了双重效应,它既是一种内驱力也是一种严峻挑战。在社会分层背景下构建宪政秩序,应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以制度正义为根本向度,在制度层面不断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提高国家社会整合能力,在价值纬度方面关注社会群体的阶层认同意识加强与公平正义观的重构,同时重视政党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发挥与提高。事实上,宪政秩序建构与实现,是与社会结构的各种要素有机互动而形成的庞大体系。它决定了宪政秩序的建构与发展,绝不可能是自我封闭的,尤其自近代以来,全球化的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与互动,导致了“利益分化与多元共生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2这种利益多元化的自由竞争产生了“最有生机、最少浪费,又最具组织性的社会秩序”3,它呈现为一种与社会结构各个方面紧密相连的复杂体系,进而要求全方位地从社会各个角度对宪政秩序进行考察。这需要我们对宪政秩序的研究,必须立足于社会学的视野,在宪政秩序与社会结构之间进行相关性研究,使现代宪政秩序建构与实现更贴合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生长。而“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蕴含着特有的社会结构,它决定了社会主体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阶层地位,也就是说,社会分层可以说是社会结构研究的核心领域”。4笔者选取社会分层这一特定的研究视角,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现象纳入宪法学的研究范畴,主要运用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对社会分层与宪政秩序之间的内在机制及互动机理等问题进行直接、系统梳理和研究,并在借鉴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在社会分层背景下中国宪政秩序的建构路径进行探讨,启发人们认清社会分层新形势下我国宪政秩序建构的积极意义,以求对型构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和谐与稳定,对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有所裨益。由此可见,加强社会分层与宪政秩序建构的互动研究,其现实意义将是很大的。文章分为八个部分。在导论部分首先从“公平正义”理论谈起,分析了社会分层背景下宪政秩序研究的新思路及理论价值,并说明了文章所运用的研究范式;第一章主要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宪政秩序的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分析了宪政秩序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第二章对社会分层研究的理论范式及应用进行阐述,揭示社会分层的科学定义与内涵,并分析社会分层的内在机理;第三章重点对社会分层与宪政秩序的逻辑关联研究,提出社会分层是推动中国宪政秩序生长的内驱力,着重论述了社会分层背景下中国宪政秩序建构的紧迫性,以及宪政秩序对社会分层的特殊价值回应;第四章论述了社会分层背景下中国宪政秩序的建构的根本向度即公平正义,阐述公平正义及其价值地位,提出制度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环节,分析了宪政秩序建构的制度之维;第五章论述了社会分层背景下中国宪政秩序的建构的制度纬度,即是在社会利益群体层面不断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在国家层面重构社会整合机制;第六章论述了社会分层背景下中国宪政秩序的建构的价值维度,即提出宪政秩序的构建必须关注公平正义价值观的重构与加强社会群体的阶层认同意识,同时重视政党意识形态引领功能的发挥与提高;余论部分主要提出了文章的结论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社会分层角度研究宪政秩序,在国内学界尚少,应该说这是一个挑战性较强的题目,具有典型的学科交叉性,涉及了社会学与宪法学两大领域的问题,只有将两个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写好这个题目。虽然笔者对社会分层与宪政秩序建构的紧密关系深信不疑,但在目前学界缺乏深厚理论支撑前提下,将二者的关系描绘出一个清晰的图景,直观、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绝非易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从公平正义理论说起
  • 二、社会分层背景下宪政秩序研究的新思路
  • 三、研究范式及其意义
  • 第一章 宪政秩序:以公平正义为核心内容
  • 第一节 秩序与法律秩序
  • 一、秩序概述
  • 二、法律秩序概述
  • 第二节 宪法秩序与宪政秩序
  • 一、宪法秩序涵义
  • 二、宪政秩序涵义
  • 第三节 宪政秩序的构成要素
  • 一、形式要件
  • 二、实质要件
  • 三、环境要件
  • 第二章 社会分层:社会结构变化的主要内涵
  • 第一节 社会分层的概念
  • 一、资源配置决定说
  • 二、结构分析模型说
  • 三、主观感受分层说
  • 第二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理论范式
  • 一、马克思的阶级分析理论
  • 二、韦伯的多元分层理论
  • 三、两种理论范式的关联及其运用
  • 第三节 社会分层的内在机理
  • 一、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工
  • 二、个体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的不同
  • 三、社会制度
  • 第三章 社会分层与宪政秩序的关联考量:双重效应
  • 第一节 社会分层是中国宪政秩序生长的内驱力
  • 一、政治参与的多元化与市民社会的催生
  • 二、“身份制”社会向“契约制”社会的转变
  • 三、传统社会结构的瓦解与社会阶层结构现代化雏形的产生
  • 第二节 社会分层背景下中国宪政秩序构建的紧迫性
  • 一、阶层矛盾冲突凸现
  • 二、公民政治参与的焦灼与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
  • 三、国家和社会缺乏良性互动:社会整合机制的老化
  • 四、阶层认同危机与价值共识缺失
  • 第三节 宪政秩序的特殊价值回应
  • 一、宪政秩序对社会公众的根本性政治动员和参与保障
  • 二、宪政秩序对公共权力失范的抑制
  • 三、宪政秩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序
  • 第四章 中国宪政秩序建构的根本向度:公平正义
  • 第一节 公平正义及其价值地位
  • 一、公平正义的科学内涵
  • 二、公平正义的价值地位
  • 第二节 制度公正: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环节
  • 一、制度公正是公平正义的前提和基础
  • 二、正义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制度的公正合理性
  • 第三节 宪政秩序建构的制度之维
  • 第五章 社会分层背景下中国宪政秩序的建构(一):制度维度
  • 第一节 利益表达机制的完善:社会利益群体层面
  • 一、完善利益表达机制的要旨
  • 二、完善利益表达机制的内容
  • 第二节 社会整合机制的重构:国家层面
  • 一、积极剔除“路径依赖”的不良因素
  • 二、发挥国家汲取能力对社会分层的调控作用
  • 三、提高政府对社会问题的回应能力
  • 四、提高政府对社会基础性公共物品的供给能力
  • 五、增强政治系统对不同阶层的容纳能力和协调能力
  • 第六章 社会分层背景下中国宪政秩序的建构(二):价值维度
  • 第一节 公平正义价值观的重构
  • 一、公平正义价值观的功能
  • 二、公平正义价值观重构的基本视角
  • 第二节 阶层认同意识的危机消解与加强
  • 一、分层差距合理性判断的调适
  • 二、非合理分层差距机制的消除
  • 三、利益分配体制选择的引导
  • 第三节 执政党意识形态引领作用的发挥与提高
  • 一、坚持意识形态的融合力引导各社会阶层求同存异
  • 二、发挥意识形态激励与凝聚功能
  • 余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J]. 教育探究 2008(03)
    • [2].从职业到住房:社会分层载体的具象化[J]. 浙江社会科学 2020(03)
    • [3].浅析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可能性——《教育与社会分层》读后感[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06)
    • [4].社会分层视阈下高校学生课余行为研究——基于江苏省N市四所高校的实证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01)
    • [5].回族聚居区社会分层状况研究[J]. 新西部(理论版) 2016(23)
    • [6].浅谈社会分层及对教育产生的影响[J]. 教育现代化 2017(44)
    • [7].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分层的关系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5(23)
    • [8].重视中职学生的“三观”教育,培养社会有用人才[J]. 北方文学 2017(14)
    • [9].家长对幼儿园教育需求研究——基于社会分层视角[J]. 考试周刊 2017(24)
    • [10].运用北京爱情故事——浅析社会分层[J]. 长江丛刊 2017(22)
    • [11].社会分层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 时代教育 2017(07)
    • [12].心理咨询,给心灵来一场按摩[J]. 健康之家 2017(10)
    • [13].社会分层视角下职业学校班主任的作用[J]. 生活教育 2017(08)
    • [14].社会分层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分析[J]. 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 2017(07)
    • [15].论社会分层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 文存阅刊 2017(20)
    • [16].社会分层视角下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J]. 山海经 2016(01)
    • [17].国内社会分层的研究视角和中产阶层划分标准[J]. 青年与社会 2014(01)
    • [18].从社会流动的角度探悉社会分层与职业教育的关系[J]. 时代人物 2008(04)
    • [19].国家·权力·隐形的支配力——20世纪前期华北乡村权力主角的社会分层 及生成逻辑[J]. 中国乡村研究 2012(00)
    • [20].数字不平等与社会分层:信息沟通技术的社会不平等效应探析[J]. 科学与社会 2020(01)
    • [21].社会分层结构合理化的动因分析[J]. 才智 2017(10)
    • [22].对教育与社会分层关系的审思[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04)
    • [23].辩证地看待新时期的社会分层[J]. 魅力中国 2009(34)
    • [24].浅谈社会分层对我国教育公平的影响及其改进策略[J]. 大家 2011(20)
    • [25].我国高等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再审视——基于对某省两所高校毕业生的调查[J]. 现代教育管理 2014(06)
    • [26].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综述[J]. 中国市场 2011(09)
    • [27].多元化社会分层视域下的中国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整合与重构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 [28].浅论互动论社会分层功能的建构[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7)
    • [29].论社会分层机制的网络嵌入视角——兼论社会分层机制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 桂海论丛 2009(04)
    • [30].和谐社会的操作型理论——读《社会分层十讲》[J]. 博览群书 2009(09)

    标签:;  ;  ;  ;  ;  

    论社会分层背景下中国宪政秩序的建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