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构造演化及其资源效应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构造演化及其资源效应

论文摘要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水深>300m)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我国对深水区的地质研究刚刚起步,但相关领域已成为科研热点。深水油气盆地的构造演化是油气勘探中最重要的基础性研究之一,因此针对我国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开展构造演化及其资源效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利用钻井和地震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重点研究了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的结构和构造演化,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1)首次利用半地堑分析方法系统解剖了研究区的结构、各构造单元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五个有利油气运聚带;2)采用回剥法并利用最新资料进行校正,得到了研究区更为可靠的构造沉降曲线,重新划分了裂陷期和裂后期的分界,认为32Ma南海海底扩张之后裂陷作用仍在持续,直到23Ma左右才开始大规模裂后热沉降,并进一步解释了裂陷期延迟的形成机制;3)应用非连续拉张模型计算拉张系数的方程计算了研究区的壳幔拉张系数,指出了深水区地幔相对于地壳的优势伸展作用;首次运用平衡剖面技术重建了研究区的构造发育史,计算了各构造期的拉张率和沉积速率,指出研究区新生代整体呈现持续拉张,拉张系数在1.1-1.24之间;4)精细刻画了水合物钻采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建立了该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概念模式;建立了一套根据地震叠加速度计算流体势的方法,为水合物成藏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意义
  • 1.1.1 南海北部深水油气研究意义
  • 1.1.2 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意义
  • 1.1.3 南海北部深水区研究的科学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1.2.1 南海构造演化的研究进展
  • 1.2.2 珠江口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的研究进展
  • 1.2.3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构造沉积学研究进展
  • 1.2.4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石油地质条件研究进展
  • 1.2.5 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
  • 1.2.6 前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主要技术路线
  • 1.3.3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大地构造背景
  • 2.2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地层发育及构造运动
  • 第三章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结构分析
  • 3.1 半地堑结构分析研究意义及现状
  • 3.1.1 半地堑结构分析方法
  • 3.1.2 半地堑结构分析的研究进展
  • 3.1.3 半地堑组合样式
  • 3.2 珠II 坳陷半地堑结构分析
  • 3.2.1 半地堑结构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 3.2.2 珠Ⅱ坳陷半地堑结构分析
  • 3.2.3 珠Ⅱ坳陷半地堑组合样式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的裂陷过程及其形成机制
  • 4.1 研究方法及内容
  • 4.1.1 回剥法计算构造沉降量
  • 4.1.2 研究内容及参数选取
  • 4.2 计算结果分析
  • 4.2.1 研究测线的构造特征
  • 4.2.2 构造沉降史分析
  • 4.3 对珠江口盆地深水区裂陷过程的讨论
  • 4.3.1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裂陷期的时限
  • 4.3.2 裂陷期延迟机制的探讨
  • 4.3.3 5.3Ma 以来的快速沉降
  • 4.3.4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的构造演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盆地的拉张系数计算与平衡剖面恢复
  • 5.1 岩石圈拉张动力学模型
  • 5.1.1 研究现状
  • 5.1.2 计算模型的选取
  • 5.2 拉张系数的计算及讨论
  • 5.2.1 地幔岩石圈和地壳拉张系数计算
  • 5.2.2 计算结果与讨论
  • 5.3 平衡剖面恢复技术
  • 5.3.1 平衡剖面技术原理
  • 5.3.2 2DMove 平衡剖面算法
  • 5.4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平衡剖面恢复
  • 5.4.1 参数选取
  • 5.4.2 构造发育史分析
  • 5.4.3 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盆地资源潜力分析
  • 6.1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油气有利运聚带分析
  • 6.1.1 烃源岩条件分析
  • 6.1.2 有利油气运聚带分析
  • 6.2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式探讨
  • 6.2.1 引言
  • 6.2.2 气烟囱构造
  • 6.2.3 滑塌体构造
  • 6.2.4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水合物成藏的概念模式
  • 6.3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流体势分析及其对水合物的成蔵意义
  • 6.3.1 引言
  • 6.3.2 区域地质背景与研究测线
  • 6.3.3 流体势计算模型
  • 6.3.4 结果与讨论
  • 6.3.5 结论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下一步工作建议
  • 7.1 结论
  • 7.2 下一步工作建议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南海北部陆架陆坡流系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03)
    • [2].2004~2013年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水文调查(英文)[J]. Science Bulletin 2015(06)
    • [3].2004~2013年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水文调查[J]. 科学通报 2015(10)
    • [4].南海北部和中部硅藻通量季节性变化及其对季风气候的响应[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1(05)
    • [5].基于南海北部开放航次观测的2004—2005年次表层盐度异常特征与形成机制[J]. 海洋与湖沼 2018(01)
    • [6].南海北部区域沉积黏土基本工程特性及打桩分析[J]. 中国海上油气 2018(05)
    • [7].新生代早期南海北部水系演变[J]. 科技导报 2020(18)
    • [8].南海北部陆缘黏土矿物组合特征与地质意义[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9].南海北部缘重力异常的多尺度分析及其构造讨论[J]. 现代地质 2012(06)
    • [10].南海北部中生代沉积模式[J]. 热带海洋学报 2011(01)
    • [11].南海北部海峡热输送特征[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7)
    • [12].基于光学遥感图像的南海北部内孤立波振幅反演模型与应用[J]. 光子学报 2019(12)
    • [13].南海北部揭阳凹陷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异常特征分析[J]. 海洋与湖沼 2020(02)
    • [14].南海北部深水区靖海凹陷结构和构造演化分析[J]. 高校地质学报 2017(03)
    • [15].南海北部5万年来的表层海水盐度及东亚季风降水[J]. 第四纪研究 2011(02)
    • [16].南海北部深水油气新认识[J]. 科技导报 2020(18)
    • [17].近3000a来东亚冬季风变化在南海北部陆架泥质区的记录[J]. 海洋学研究 2012(03)
    • [18].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海洋地质与沉积环境科学考察的进展与成果[J]. 热带海洋学报 2011(01)
    • [19].南海北部琼东南海域活动冷泉流场特征初探[J]. 科学通报 2020(12)
    • [20].南海北部新生代构造迁移特征[J]. 海洋地质前沿 2013(04)
    • [21].冬季南海北部近岸蒸发波导环境分析[J]. 电波科学学报 2013(04)
    • [22].南海北部白垩系发育特征及构造意义[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5(06)
    • [23].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J]. 海洋科学 2008(12)
    • [24].根据重力数据研究南海北部陆缘断裂带的延伸问题[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05)
    • [25].2011年夏季南海北部海区水团分析[J]. 热带海洋学报 2014(03)
    • [26].南海北部波浪特征分析[J]. 海洋湖沼通报 2019(02)
    • [27].南海北部张网作业状况及其管理探讨[J]. 广东农业科学 2014(06)
    • [28].南海北部风浪特征的计算[J]. 广东气象 2009(05)
    • [29].南海北部大气气相多溴联苯醚的含量及来源[J]. 环境科学 2012(08)
    • [30].南海北部浮游生态系统要素季节变化的模拟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标签:;  ;  ;  ;  ;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构造演化及其资源效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