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北科学教育史研究 ——以西北联大为例

近代西北科学教育史研究 ——以西北联大为例

论文摘要

科学教育史是教育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教育在科学技术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运应历史文献梳理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以及科学教育史分析与考证法,对近代西北地区的科学教育,特别是以抗战时期西北联大的科学教育为核心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历史考察与研究,以期理清西北地区科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其科学教育体系结构,科学、公正地审视近代西北科学教育在其特殊区域、特殊时期所做的历史贡献。从而丰富并发展科学史的研究,指导西北地区科学教育教学改革,为西北大开发的战略调整提供新的工作思路。本研究基于近代西北地区科学教育相关的原始期刊、文献史料及二手文献的调查、解读及其分析,从中选择抗战时期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国立西北农学院、国立西北工学院等代表性的高等院校为研究对象,从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地质学、工学、农学等学科,全面研究其学科发展、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学生培养与管理以及学术演讲与科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代西北地区高等科学教育的历史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为清末民初高等科学教育的萌芽阶段;二为民初至1937年间高等科学教育的初步发展阶段;三为抗战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前高等科学教育的快速发展阶段。在清末民初期间,西北地区还没有真正意义上高等科学教育,至抗战前,高等科学教育有了初步的发展,但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较为系统化的科学教育。直至抗战时期,西北地区的高等科学教育迅速发展。在这一时期,在自然基础科学方面,形成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等学科体系;在工学方面,形成了土木工程、电机工程、化学工程、纺织工程、机械工程、矿冶工程、水利工程、航空工程、工业管理等工程学科体系;在农学方面,形成了农艺、植物病虫害、农业经济、林学、园艺、畜牧兽医、农业化学、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农产制造、土木水利、纺织、化学制造、牧草等农林学科与畜牧科、诊疗科、细菌卫生科、寄生虫科、病理科、生物药理科、生物生化科、解剖科等农学学科体系,以及形成了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层次结构,从学校教育、师范教育、民众教育到社会教育的完整的高等科学教育体系。师资多数留学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以数学教授曾炯、物理学教授岳劫恒、化学教授虞宏正、生物学教授汪堃仁、地理学教授黄国璋、地质学教授张伯声、工程学教授金宝桢、刘德润、刘锡瑛、萧连波以及农学教授汪厥明、殷良弼、沈学年等为代表的师资队伍,他们将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引入西北,严谨治学,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的科学专业人才。研究结论如下:1)从科学教育史的视角,首次厘清近代西北地区自然科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晚清陕西大学堂的创办标志着近代西北科学教育的萌芽,到了民国西北大学陕源时期及抗战前略有发展,直到抗战时期平津高校迁到西安,组建西北联大,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高等科学教育。2)实现了中国高等科学教育区域分布的历史性转折。西北联大与其分立出的国立西北五校将平津三校一院从“点”的分布,转化为西北地区“面”的均衡分布,并化成西北自身所有、永久存在的高等教育机构,形成了西北地区以西安、城固、兰州为中心城市的高等科学教育区域布局,从而平衡了中国高等科学教育的区域分布,实现了由“点线”布局向“面”的布局的历史性转折。3)西北联大成就了西北地区的高等科学教育。首先,西北联大构建了完整的理、工、农、医科学教育体系,填补了我国西北地区科学教育的空白;其次,扎根西北,融会世界思想,取得了丰硕的科学理论与应用成果。最后,提升了西北科学教育水平,为国家储备了人才。4)西北联大的科学教育在中国高等科学教育史上占居着重要的地位。它在民族危难时期,为我国高等科学教育保存了文脉,有力地推动了西北地区高等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发展。今日我国华北、东北与西北地区的许多高等院校的发展,与西北联大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渊源与传承关系。如果没有西北联大为国家保存高等教育文脉,就没有今天中国高等教育的繁荣,特别是西北地区高等科学教育的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1.3 选题来源
  •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合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难点与重点
  • 1.3.3 思路与方法
  • 1.3.4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近代中国科学教育的历史演变
  • 2.1 近代中国科学教育的启蒙与发展
  • 2.2 《科学》与西方现代科学教育理念的传入
  • 2.2.1 《科学》传播科学教育相关的文献调查
  • 2.2.2 《科学》传入的西方科学教育
  • 2.2.3 《科学》传播科学教育的意义
  • 2.3 《科学教育》与其科学教育思想
  • 2.3.1 编辑出版概况
  • 2.3.2 科学教育思想探源
  • 2.3.3 《科学教育》创刊的意义
  • 2.4 近代西北地区科学教育的历史演变
  • 第三章 西北联大的科学教育
  • 3.1 西北联大的历史变迁
  • 3.2 西北联大的科学教育
  • 3.2.1 数学教育
  • 3.2.2 物理教育
  • 3.2.3 化学教育
  • 3.2.4 生物教育
  • 3.2.5 地理地质教育
  • 3.3 小结
  • 3.3.1 与抗战前西北科学教育的比较
  • 3.3.2 西北联大的历史贡献
  • 第四章 西北地区工程教育的肇始与发展
  • 4.1 学科全面、立足本土,以适国家之需要
  • 4.2 通专并重、讲求实际、学以致用,科学教育观一脉相承
  • 4.3 雄厚师资、从严治教,培养工程人才
  • 4.4 充实设备,筹立工厂,经验与学理试验三者并重
  • 4.5 小结
  • 4.5.1 开西北高等工程教育之先河,奠定工程教育体系
  • 4.5.2 以留学生为主的师资队伍,直接采用西方工程教育,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 4.5.3 工程教学理论联系西北地区工业实践,促进科学教育本土化进程
  • 第五章 近代西北地区农学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 5.1 西北高等农业教育的萌芽与初步发展
  • 5.2 陕西高等农业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 5.2.1 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的科学教育
  • 5.2.2 国立西北农学院与农学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 5.3 甘肃高等农业教育
  • 5.3.1 国立西北技艺专科学校
  • 5.3.2 国立兽医学院
  • 5.4 近代新疆、青海、宁夏的高等农业教育
  • 结论
  • 1. 首次从科学教育角度,勾勒出近代西北地区科学教育的历史脉络
  • 2. 实现了中国高等科学教育区域分布的历史性转折
  • 3. 西北联大成就了西北地区的高等科学教育
  • 3.1 构建完善的科学教育体系,填补我国西北地区科学教育的空白
  • 3.2 扎根西北,融会世界思想
  • 3.3 提升西北科学教育水平,为国家储备人才
  • 4. 西北联大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占居有重要的地位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抗战文化视域下的桂林美术教育研究[J]. 艺术品鉴 2017(01)
    • [2].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政治凝聚力来源浅析[J]. 青春岁月 2017(03)
    • [3].抗战时期贵阳市民众教化问题探析[J].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 2016(Z1)
    • [4].抗战时期桂林出版业对国际音乐的传播[J]. 文教资料 2017(21)
    • [5].抗战时期上海民营电台的播音员[J]. 新闻研究导刊 2015(20)
    • [6].试论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军纪问题[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3)
    • [7].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推行的边疆教育[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05)
    • [8].浅述抗战时期任弼时的群众工作思想[J]. 党史文苑 2015(06)
    • [9].抗战时期成都民间难民救济机构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30)
    • [10].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扫盲教育及其启示[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1(04)
    • [11].抗战时期毛泽东对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的探索[J]. 衡水学院学报 2009(06)
    • [12].论抗战时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实意义[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8(02)
    • [13].浅析抗战时期的延安木刻版画[J]. 大众文艺 2015(09)
    • [14].抗战时期中共民众团体建设思想与实践——以陕甘宁边区为考察对象[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11)
    • [15].抗战时期桂林《救亡日报》的舆论宣传特色及其启示[J].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15(03)
    • [16].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2(10)
    • [17].试析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文化建设思想[J]. 理论观察 2008(01)
    • [18].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教育的发展——以延安《解放日报》为主体资料[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3)
    • [19].抗战时期重庆劳军募捐运动的主要作用[J]. 学理论 2010(24)
    • [20].抗战时期延安科技人才的培养[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08(11)
    • [21].抗战时期香港救亡赈难团体(1935-1941)介绍[J]. 抗战文化研究 2018(00)
    • [22].抗战时期的陕西非银行金融机构[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19)
    • [23].浅谈战时儿童保育会四川分会的儿童保育工作[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24].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特征[J]. 黑龙江史志 2009(23)
    • [25].抗战时期旅桂文化人笔名辑录[J]. 抗战文化研究 2013(00)
    • [26].试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及其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启示[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 [27].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28].抗战时期教授政治参与评析[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6)
    • [29].试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2)
    • [30].抗战时期西安的移民艺术家及其艺术活动[J]. 大众文艺 2019(04)

    标签:;  ;  ;  ;  ;  

    近代西北科学教育史研究 ——以西北联大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