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水月观音图像研究

西夏水月观音图像研究

论文摘要

水月观音作为观音三十三变相之一,妙创于唐代,历经各代发展,尤以西夏水月观音图像最为精美。文章以西夏时期水月观音为考察对象,重点分析了黑水城遗址出土的卷轴画及敦煌地区的壁画。通过对图像的内容、空间布局、设色、绘法、背景装饰、人物服饰等各方面对图片进行综合分析,提取信息确定各个图像的宗教意蕴及艺术风格,进一步总结归纳西夏水月观音的艺术风格。西夏水月观音图像受到了汉地艺术风格及以藏地为主的周边少数民族艺术风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西夏水月观音如此流行,除了水月观音形象符合母性审美观外,水月观音引领“往生净土”的神职作用以及西夏多位女性当权者的推动也是其流行的主要原因。西夏水月观音所展现的不仅是一种艺术审美需要,更主要的是通过艺术表现信仰。西夏时期的水月观音图像表现出独具特色的各民族艺术风格的糅合,具有创造性的多元复合民族文化。但我们同时也因看到,水月观音发展到西夏虽然画面精美华贵有余,但艺术内涵不足,这也许与佛教发展由盛转衰的大趋势相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回顾
  • 第二节 文章结构
  • 第一章 西夏国概述
  • 第一节 西夏国的建置与发展
  • 第二节 西夏时期对黑水城的统治
  • 一、黑水城概况
  • 二、黑水城的发现及其出土的文物
  • 三、西夏对黑水城的统治
  • 第三节 西夏对敦煌地区的统治
  • 第二章 水月观音形象的发展演变
  • 第一节 观音信仰的流变
  • 第二节 水月观音图像的产生
  • 第三节 水月观音图像的发展演变
  • 第四节 西夏时期水月观音流行的社会历史背景
  • 第三章 水月观音图像类比研究
  • 第一节 俄藏黑水城出土水月观音图像研究
  • 一、图像内容描述
  • 二、图像内容分析
  • 三、图像绘画技法
  • 第二节 敦煌地区西夏水月观音图像研究
  • 一、图像内容描述
  • 二、图像内容分析
  • 三、图像艺术风格分析
  • 第三节 黑水城与敦煌地区水月观音图像类比研究
  • 第四章 西夏水月观音图像的艺术风格
  • 第一节 西夏的水月观音信仰
  • 一、净土思想的流行
  • 二、母性审美观的引导
  • 三、女性当权者的助推
  • 第二节 西夏水月观音图像所体现的艺术风格
  • 一、艺术表现形式更贴近生活,反映大众需求
  • 二、吸收各民族艺术特色,表现上有所创新
  • 三、画面贵气有余,内涵不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图版资料)
  • 相关论文文献

    • [1].明代鱼篮观音图像的人文意涵[J]. 大众文艺 2020(21)
    • [2].安岳毗卢洞女性供养人研究[J]. 中国美术 2017(06)
    • [3].有关太原纯阳宫的几通碑刻[J]. 文物世界 2020(01)
    • [4].《红楼梦》中的民众佛教信仰[J]. 东方论坛 2016(05)
    • [5].民俗研究的谱系观念与研究实践——以东海海岛信仰为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标签:;  ;  ;  ;  ;  

    西夏水月观音图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