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旅游为导向的历史城镇保护与利用研究

以文化旅游为导向的历史城镇保护与利用研究

论文摘要

历史城镇是极具历史和文化价值的重要区域,是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它凝聚着先辈的智慧,记载了重要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在历史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与科学的利用是关系到文明传承的重要课题。市场经济为历史城镇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历史城镇需要市场操作的契机获得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商业性的旅游开发不可避免地在各个层面上对历史城镇造成影响,例如历史城镇原真性的丧失、“孤岛化”化现象产生、环境容量超负荷、管理模式不完善等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根据历史城镇保护的特殊要求对旅游发展做出限制和规定,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指导,坚持保护为先、发展并行的原则,从我国的现实状况出发寻求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策略和方法。论文分为六个章节,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简明的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目的和相关概念界定,总结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论文的框架。第二章,从历史城镇旅游开发的目的,旅游业对历史城镇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以及历史城镇保护对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论述了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第三章,通过对旅游业大环境趋势的分析以及历史城镇旅游资源和旅游价值的评估,论证历史城镇开展文化旅游的可行性。第四章,对我国典型历史城镇保护现状和旅游经营模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归纳总结近年来城镇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从而引导旅游开发更好的促进历史城镇保护。第五章,解决历史城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文化遗产保存与经济效益创造间的主要矛盾,使历史城镇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历史城镇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契合。第六章,论文总结,历史城镇旅游开发的目的是保护,旅游开发是实现保护的途径,两者“相辅相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相关概念
  • 1.1.3 论文选题的意义
  • 1.2 研究现状评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思路、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框架
  • 2 历史城镇保护与旅游业的互动关系
  • 2.1 旅游开发与历史城镇保护
  • 2.1.1 绝对保护
  • 2.1.2 自然保护
  • 2.1.3 开发保护
  • 2.2 旅游业对历史城镇保护的积极作用
  • 2.2.1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 2.2.2 地方文化的传播和延续
  • 2.2.3 社会经济的促进与发展
  • 2.3 旅游业对历史城镇保护的负面影响
  • 2.3.1 历史遗存的建设性破坏
  • 2.3.2 历史城镇的过度商业化
  • 2.3.3 历史城镇环境的退失
  • 2.4 历史城镇保护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
  • 2.5 本章小结
  • 3 社会转型与历史城镇的文化旅游潜力
  • 3.1 新形势下的社会转型
  • 3.1.1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 3.1.2 国民思维方式的改变
  • 3.1.3 社会文化产业的兴起
  • 3.2 社会转型对旅游业的推动
  • 3.2.1 旅游消费市场增长
  • 3.2.2 旅游文化内涵提升
  • 3.2.3 旅游经济价值凸显
  • 3.3 历史城镇的文化旅游潜力
  • 3.3.1 历史城镇文化旅游类型
  • 3.3.2 历史城镇文化旅游资源
  • 3.3.3 历史城镇文化旅游优势
  • 3.4 本章小结
  • 4 历史城镇旅游开发的经验与问题
  • 4.1 旅游经营的模式
  • 4.1.1 政府主导模式
  • 4.1.2 经营权出让模式
  • 4.1.3 政府主导的项目公司模式
  • 4.2 旅游开发的经验
  • 4.2.1 地方经济的崛起
  • 4.2.2 保护资金的筹集
  • 4.2.3 旅游规划的探索
  • 4.2.4 旅游产品的推广
  • 4.3 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4.3.1 历史城镇原真性丧失
  • 4.3.2 历史文化资源“孤岛化”
  • 4.3.3 环境容量超负荷
  • 4.3.4 管理模式不完善
  • 4.4 本章小结
  • 5 历史城镇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契合
  • 5.1 目标定位
  • 5.1.1 战略目标
  • 5.1.2 控制指标
  • 5.1.3 总体定位
  • 5.2 历史城镇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
  • 5.2.1 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的保护开发
  • 5.2.2 城镇的格局和风貌的延续
  • 5.2.3 历史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
  • 5.3 历史城镇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 5.3.1 文化旅游产业化
  • 5.3.2 “资源—产品”转化
  • 5.3.3 塑造城镇旅游形象
  • 5.3.4 创新旅游营销模式
  • 5.4 历史城镇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 5.4.1 历史城镇的保护与发展理念
  • 5.4.2 基于旅游发展的历史城镇保护方法
  • 5.4.3 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原则和途径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浙南历史村镇类型、特色及保护研究[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1(06)
    • [2].历史城镇类旅游地居民交往偏好分化及测度——以周庄为例[J]. 旅游学刊 2009(05)
    • [3].历史城镇文化旅游与旅游规划辩证观刍议——以上海市嘉定区文化旅游发展为例[J]. 中国建设信息 2013(19)
    • [4].浙江历史城镇保护工作的探索与研究[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1(03)
    • [5].新型城镇化下大城市周边历史城镇发展策略探讨——以青城古镇为例[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6(08)
    • [6].基于线性文化遗产的蜀道保护模式研究——以剑门蜀道为例[J]. 中国名城 2016(04)
    • [7].西南山地历史城镇文化景观演进过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03)
    • [8].历史城镇的文化商业旅游发展模式[J]. 城市问题 2008(10)
    • [9].“景观—文化”协同演进的历史城镇活态保护方法探析[J]. 中国园林 2015(06)
    • [10].历史城镇“景观-文化”构成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J]. 城市规划 2016(12)
    • [11].历史城镇居民的真实性感知构成机制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 2016(05)
    • [12].湖北宜城历史城镇空间形态研究[J]. 华中建筑 2016(10)
    • [13].旅游背景下重庆历史城镇更新策略研究——以重庆渝北区悦来古镇为例[J]. 风景名胜 2019(11)
    • [14].析国际申遗标准与中国历史城镇价值评估的差异[J]. 上海城市规划 2009(06)
    • [15].平遥古城信仰建筑的空间文化特征[J].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9(06)
    • [16].历史城镇空间演进过程分析及其保护应用价值[J]. 城市建筑 2017(33)
    • [17].基于景观“叙事语法”与“层积机制”的历史城镇保护方法研究[J]. 中国园林 2016(06)
    • [18].论西南山地历史城镇保护的特殊性及其方法[J]. 四川建筑 2011(05)
    • [19].基于旅游动力的历史城镇保护利用整合探析——以重庆秀山洪安古镇为例[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4(01)
    • [20].旅游开发背景下的历史城镇社区发展研究——以鼓浪屿为例[J]. 中外建筑 2017(08)
    • [21].可持续角度下历史城镇旅游规划探析[J]. 规划师 2013(S2)
    • [22].真实经济视角下的遗产旅游持续发展机制研究[J]. 建筑与文化 2018(12)
    • [23].基于共生思想的历史城镇改造模式研究——以武夷山兴田镇为例[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24].历史城镇人口置换问题研究——基于云南丽江古城的再思考[J]. 经济地理 2013(11)
    • [25].历史城镇场所文脉延续与保护规划——以湘西凤凰古镇为例[J]. 江苏建筑 2012(02)
    • [26].欠发达地区历史城镇保护研究初探——以陇城镇为例[J]. 建筑设计管理 2011(04)
    • [27].引导文化再生的城市设计方法体系——以西藏索县为例[J]. 华中建筑 2014(01)
    • [28].河南唐河历史城镇空间形态研究[J]. 华中建筑 2013(09)
    • [29].河南方城历史城镇空间形态研究[J]. 华中建筑 2016(09)

    标签:;  ;  ;  

    以文化旅游为导向的历史城镇保护与利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