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山东省莱阳市第四中学王萌磊

高考试题中有许多来源于教材,是教材基础知识、例题及习题的加工、综合、类比、延伸和拓展的结果,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因此立足课本是高三一轮复习的归宿,充分发挥课本例题习题的基础作用、示范作用,是提高复习效率的最佳捷径。那么怎样才能立足课本?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知识梳理

一轮复习讲究全面,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要求面面俱到。在此过程中,要通过呼朋引伴的“温故”,实现举杯相邀的“知新”,是“立足”与“拔高”的路口,是“深情回望”与“启迪未来”的桥梁,是“唤醒”与“生成”的纽带。不能把知识梳理课略去,而将其内容作为课外作业由学生自行解决,课堂上只以几个典型的例题取代,这样做会导致学生失去对知识的追根溯源,对知识的掌握处于零散状态,不能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也不能把课堂时间放给学生自行整理,因为这样学生只会重视“热点”内容而忽略“冷点”,所掌握的知识仍然是片面的、平面的,况且在此过程中缺少教师的有效点拨与引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会很高;最好也避免采用师问生答的方式,虽然在课堂上学生能对答如流,但是题目还是做不出来。而应通过哲理性的又能很好地揭示本章内容本质的问题串引领学生有效思考,如《三角函数》的问题串:1.三角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请描述一下它所刻画的客观现实规律,列举生活中简单的实例加以说明;2.为什么要引入弧度制?你能由圆的面积公式得出扇形面积公式吗?3.为什么要进行角的概念的延伸?三角函数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下是怎么延伸的?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的作用有哪些?结合教材列举几条加以说明;5.叙述诱导公式二——六的推导过程;6.叙述正、余弦、正切函数图像的作图过程,并想一想作图时为什么不采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7.单位圆与三角函数的关系是什么?8.由函数y=sinx的图象怎样变换到y=sin(ωx+φ)的图象?这些问题串象飘香的茉莉一样沁人心脾,像酒心巧克力一样芳香味美,会让学生久久回味。

二、课本例习题的选择

精心研读《考试说明》,认真研究近五年的高考试题,明确高考的重点——课本中渗透的通性通法和思想方法;细心领悟《课程标准》,仔细揣摩教材,把典型的例习题找出来,这里的典型要体现通性通法、重要的思想方法或者是能根据此题目提炼出非常重要的“二手结论”,如必修二第81页习题2.3A组第4题就指出了找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一种方法——在等腰三角形中利用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垂直的特点找到平面角,必修五第45页例题四渗透的方法是利用二次函数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第47页第四题利用裂项相消法求数列的和;必修一3.1.2例2渗透的是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必修二习题3.4B组第六题利用数形结合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取值范围,必修一习题1.3B组第三题和复习参考题B组第六题提炼出的结论: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在在对称区间上单调性相反;必修四第二章复习参考题B组第五题向量OP1、OP2、OP3的和为向量0,则O为三角形P1P2P3的重心,这些通性通法、数学思想和“二手结论”分布在各章各单元中,只有把它们梳理出来,才能引起学生注意,但是我们要引导学生不去“死记”,要弄清楚其来龙去脉,变“掐头去尾烧中段”为“接头续尾烧全鱼”。

三、课本例习题的挖掘

只有吃透教材,对课本例题习题深入挖掘,才能既摆脱题海的困扰,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挖掘课本的题目主要通过:一题多解和多题归一,此命题的逆命题是否成立,减少某个条件命题的结论是否改变,改变某个条件又能得到什么结论等等方式,对课本题目进行变换,以此“提炼”反映数学本质的东西,掌握好数学模式题的通用方法,但在变换过程中要尽量引导学生对课本题目自行进行,而不是把变幻的题目直接抛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总之,我们只有读懂、理解、吃透教材,才能将教材例题习题恰当“变化”,将例题习题合理“类化”,将例题习题解法“一般化”,将例题习题适当“深化”,才能引领学生深刻理解课本知识,强化知识重点、弥补知识弱点和盲点,有效地促进学生构建起数学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达到弄通一题带动一串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标签:;  ;  ;  

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