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体热舒适的北京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基于人体热舒适的北京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论文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率以每年大约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快速的城镇化为城市的经济不断注入新活力,并为城市带来新机遇,但同时也对城市的环境容量带来了巨大挑战,产生了诸多城市问题,如交通堵塞、住房短缺、城市热岛效应、环境污染、水资源缺乏等。其中,由于机动车辆、工业生产以及大量的人群活动等原因产生的城市热岛效应,特别是在北京等特大城市夏季的热岛效应,对市民的热舒适和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并制约着城市的健康、和谐发展。另一方面,有许多城市公共空间在设计时因对热舒适因素考虑甚少,导致建成后热舒适状况不佳,利用率低,形成土地等资源的浪费。基于此现状,本研究从住区公共空间和人体热舒适角度入手,运用文献检索、实地调研、软件模拟和仪器测试等方法,基于人体热舒适对住区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进行相关性研究,提出营造舒适住区公共空间小气候的设计对策。本文归纳明确了城市住区公共空间的相关概念,并界定了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在对北京市多个典型住区公共空间的实地走访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总结归纳了北京市住区公共空间营造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当今城市居民居住的行为模式;通过对人体热舒适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的系统解读,从满足居民生理需求的角度对城市住区公共空间的营造进行再认识;以具体的现实案例,论证了人体对物理环境热舒适的需求与住区公共空间营造的内在关系。最后,从中观层次提出住区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应强化人体热舒适需求因素,通过系统规划和对景观元素的精心设计等手段,提高住区公共空间的利用率,达到优化住区公共空间环境的目的。本课题重点研究人们在住区公共空间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感受,将对人的尊重和关怀融入到人性化的户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使热舒适成为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时考虑的重要内容。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运用仪器测试、软件模拟以及实验数据综合分析,充分考虑居民在冬季和夏季两个极端季节的感受,为满足人们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提出相应的设计对策。本研究对指导城市住区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和营建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对提高住区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有积极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住区公共空间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 1.1.2 住区公共空间热舒适研究的必要性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 1.4 研究内容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研究
  • 2.1 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 2.1.1 居住区与住区
  • 2.1.2 公共空间
  • 2.1.3 住区公共空间
  • 2.1.4 研究范围的界定
  • 2.2 人体热舒适理论研究
  • 2.2.1 人体热舒适的相关概念
  • 2.2.2 人体热舒适形成机制
  • 2.2.3 人体热舒适影响因素
  • 2.2.4 本文重点研究的人体热舒适影响因素
  • 2.3 人的行为模式与热舒适关系研究
  • 2.3.1 住区公共空间活动与人的行为模式
  • 2.3.2 环境影响人的行为模式
  • 2.3.3 住区公共空间热舒适影响人的行为模式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北京住区公共空间的微气候
  • 3.1 城市气候
  • 3.1.1 气候系统分类
  • 3.1.2 城市气候的特征
  • 3.1.3 城市热环境的特点
  • 3.1.4 北京的气候状况
  • 3.1.5 北京的热岛情况严峻
  • 3.2 住区公共空间的微气候
  • 3.2.1 住区公共空间热环境的特殊性
  • 3.2.2 住区公共空间微气候影响因素
  • 3.3 北京住区公共空间的热环境状况
  • 3.4 本章小节
  • 第4章 北京住区建筑布局对公共空间日照影响分析
  • 4.1 日照模拟方法介绍
  • 4.2 不同建筑布局的公共空间日照模拟
  • 4.2.1 地块条件设定
  • 4.2.2 日照分析条件设定
  • 4.2.3 日照模拟结果与分析
  • 4.3 不同建筑朝向的日照模拟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住区公共空间热舒适实验研究
  • 5.1 调研与测试方法
  • 5.1.1 走访观察
  • 5.1.2 问卷调查
  • 5.1.3 仪器测试
  • 5.2 调研与测试成果
  • 5.2.1 使用率高的热舒适公共空间模式
  • 5.2.2 热舒适相异的住区公共空间比较
  • 5.2.3 北京住区公共空间热舒适现况
  • 5.2.4 调查问卷统计与相关数据确定
  • 5.2.5 场地测试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人体热舒适的北京住区公共空间设计对策
  • 6.1 住区规划层面的热舒适设计对策
  • 6.1.1 前期研究
  • 6.1.2 道路布局
  • 6.1.3 建筑布局
  • 6.1.4 绿地系统规划
  • 6.1.5 停车规划
  • 6.1.6 建设强度
  • 6.2 景观设计层面的热舒适对策
  • 6.2.1 不同类型的住区公共空间热舒适景观设计对策
  • 6.2.2 住区公共空间景观构成元素热舒适设计策略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片来源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江南水乡古镇公共空间设计研究初探——以孟河镇万绥庙前街为例[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11)
    • [2].城市“磁场”——街道公共空间设计[J]. 西部皮革 2019(24)
    • [3].开发用地内部公共空间设计管控的优化策略[J]. 山西建筑 2020(04)
    • [4].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公共空间设计分析[J]. 价值工程 2020(04)
    • [5].江海文化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 工业建筑 2020(02)
    • [6].“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体现[J]. 四川水泥 2020(04)
    • [7].安置型工业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J]. 山西建筑 2020(11)
    • [8].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医院住院部公共空间设计分析[J].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20(06)
    • [9].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J]. 建筑与文化 2020(07)
    • [10].基于人类行为特征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设计研究[J]. 安徽建筑 2020(08)
    • [11].无锡清明桥伯渎港公共空间设计[J]. 上海纺织科技 2020(09)
    • [12].医院街模式在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中的核心作用[J]. 四川水泥 2020(10)
    • [13].女性安全与公共空间设计[J]. 城市建筑 2020(22)
    • [14].城市居住社区的公共空间设计[J]. 中国房地产 2020(28)
    • [15].《公共空间设计》[J]. 出版发行研究 2020(09)
    • [16].《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思政对环境设计专业的渗透[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20)
    • [17].康琳英——地域文化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 上海纺织科技 2019(01)
    • [18].中国有机谷展馆公共空间设计方案[J]. 上海纺织科技 2019(07)
    • [19].基于市民行为活动的城市小型公共空间设计研究[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07)
    • [20].公共空间设计在城市社区中的利用[J]. 大众文艺 2019(19)
    • [21].墙绘艺术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运用[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36)
    • [22].教学楼公共空间设计[J]. 印染助剂 2018(06)
    • [23].基于存量环境更新的新市镇公共空间设计研究——南京星甸案例[J]. 中国园林 2018(07)
    • [24].公共艺术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评《公共空间设计》[J]. 上海纺织科技 2018(11)
    • [25].城市商业公共空间设计方法[J]. 城市环境设计 2016(05)
    • [26].人文生态化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应用[J]. 安顺学院学报 2016(06)
    • [27].以使用者为导向的寒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模式——以张家口市为例[J].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7(01)
    • [28].将“自然”归还地下——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设计[J]. 四川水泥 2017(05)
    • [29].基于地域文化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J]. 大众文艺 2017(10)
    • [30].香港高密度中心区建筑导向的城市型公共空间设计解析[J]. 建筑与文化 2017(07)

    标签:;  ;  ;  ;  

    基于人体热舒适的北京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