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被害人损害回复程序研究

刑事被害人损害回复程序研究

论文摘要

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经历了“黄金时期”——“衰退时期”——“复兴时期”的变化历程。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刑事被害人学的勃兴和人权保障理念的深入,被害人权益保护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进而反映在许多国家的立法制度和司法改革之中。我国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大大提高了被害人的诉讼地位,但受传统刑事司法理念与司法实践的强大惯性影响,以犯罪人为重心“国家—犯罪人”的诉讼模式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变。由于现行法律在对刑事被害人损害的回复程序存在严重缺陷和不足,被害人即使用尽其权利,也难以有效地回复其损害,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成为空中楼阁。通过参阅被害人的相关资料,笔者对被害人的损害回复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有限的阅读,提出被害人损害回复程序构建的初步设想。本文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刑事被害人损害回复程序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对被害人予以厘定、对被害人的损害进行分析以及对被害人损害回复程序概念进行初步界定。第二部分对当今世界各国的被害人损害回复模式进行比较法考察,并将其划分为协商赔偿模式、裁判赔偿模式和第三方补偿模式,并对三种模式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分析三种模式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初步论证各种模式共存的可能性,提出建立多元化的被害人损害回复程序体系的设想。第三部分从四方面对中国被害人损害回复程序进行反思,当前我国被害人损害回复程序单一,且欠缺体系形;刑事和解缺少制度性规范;附带民事诉讼制度遭遇困境,难以实现其承载的目的;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缺失,对被害人的保护不充分。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由刑事和解制度、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国家补偿制度组成协调完整的被害人损害回复程序体系。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第一章 概念之初步界定
  • 一、刑事诉讼视野中的被害人
  • (一) 被害人的概念
  • (二) 被害人的特征
  • (三) 被害人的诉讼地位
  • 二、被害人的损害
  • (一) 以损害的表现形态为标准
  • (二) 以损害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为标准
  • (三) 以受害的原因为标准
  • 三、被害人损害回复程序
  • 第二章 被害人损害回复模式的比较法分析
  • 一、协商赔偿模式
  • (一) 自诉案件和解与调解
  • (二) 民事赔偿和解与调解
  • (三) 恢复性司法
  • 二、裁判赔偿模式
  • (一) 附带民事诉讼
  • (二) 独立民事诉讼
  • (三) 法院赔偿令
  • 三、第三方补偿模式
  • (一) 国家补偿模式
  • (二) 保险赔偿模式
  • 第三章 中国被害人损害回复程序之反思与重构
  • 一、对我国被害人损害回复程序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 (一) 吸收恢复性司法的合理理念
  • (二) 扩大被害人损害的回复范围
  • (三) 重构被害人损害回复程序体系
  • 二、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
  • (一) 刑事和解对被害人损害救济的特征
  • (二) 我国刑事和解实践的现状
  • (三)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初步构建
  • 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困境与完善
  • (一) 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特征
  • (二)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缺陷
  • (三)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
  • 四、国家补偿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 (一) 建立国家补偿制度的现实意义
  • (二) 建立国家补偿制度的可行性
  • (三) 我国国家补偿制度的制度设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制度的完善[J]. 三江学院学报 2011(02)
    • [2].刑事被害人的地位分析[J]. 花炮科技与市场 2020(02)
    • [3].刑事被害人救助:问题与前景[J]. 犯罪研究 2020(04)
    • [4].法治社会进程中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审思[J]. 社会科学家 2018(11)
    • [5].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回顾与展望[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9(01)
    • [6].论刑事被害人救济现状——以西宁市为调研对象[J]. 法制与经济 2019(03)
    • [7].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实施困境与对策[J]. 法制博览 2019(13)
    • [8].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规范现状与剖析[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4)
    • [9].以茶企为例探究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制度的重要性[J]. 福建茶叶 2018(04)
    • [10].浅析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程序之构建[J]. 中国司法 2018(06)
    • [11].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探讨[J]. 法制博览 2018(33)
    • [12].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16(34)
    • [13].论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问题及完善[J]. 法制博览 2016(34)
    • [14].论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问题及完善[J]. 传播与版权 2016(11)
    • [15].浅议刑事被害人及其代理人的权益保障[J]. 法制与社会 2017(03)
    • [16].刑事被害人救助和社会救助关系之省思[J]. 法治社会 2016(06)
    • [17].未成年刑事被害人关爱机制的构建[J]. 中国检察官 2017(15)
    • [18].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实践考察与对策研究[J]. 法制博览 2017(31)
    • [19].西宁市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适用之调研分析[J]. 法制博览 2015(36)
    • [20].浅析我国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15(36)
    • [21].刍议我国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的构建[J]. 法制博览 2016(06)
    • [22].美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保障立法考察与借鉴[J]. 法制博览 2016(24)
    • [23].浅析中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法理基础——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出发[J]. 法制博览 2016(25)
    • [24].刑事被害人法律救助相关问题研究[J]. 人力资源管理 2016(09)
    • [25].试论刑事被害人前置条件下的上诉权[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06)
    • [26].等待被治愈的伤痛——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探究[J]. 绥化学院学报 2016(11)
    • [27].对刑事被害人赔偿或补偿的研究[J].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4(11)
    • [28].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15(02)
    • [29].女性刑事被害人涉案情况分析及权益保障[J]. 法制博览 2015(25)
    • [30].试论刑事被害人谅解行为的理解与适用——对一起交通肇事案件的几点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15(33)

    标签:;  ;  ;  ;  

    刑事被害人损害回复程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