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皮组织论文-王傲雪,苗爽,陈秀玲,张瑶,刘佳音

果皮组织论文-王傲雪,苗爽,陈秀玲,张瑶,刘佳音

导读:本文包含了果皮组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番茄,裂果,组织衰老,果皮

果皮组织论文文献综述

王傲雪,苗爽,陈秀玲,张瑶,刘佳音[1](2019)在《不同裂果类型番茄成熟过程果皮组织衰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抗裂(17922)、环裂(16750)、射裂(16620)3个番茄品种在成熟过程中(绿熟期、转色期和红熟期)不同部位(果肩、果腹和果顶)果皮,研究其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物质、活性氧含量及膜质过氧化程度。结果表明,16750和16620在红熟期果肩活性氧含量、SOD和CAT活性均显着高于果腹和果顶,在转色期和红熟期果肩膜质过氧化程度和相对电导率均显着高于果腹和果顶,且均显着高于17922。16750和16620,GR和AsA含量在成熟过程中均显着低于17922,而POD活性在成熟过程中显着高于17922,APX在转色期果肩处显着高于17922。说明16750和16620在转色期和红熟期,果肩处果皮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较低,活性氧代谢失调,膜质过氧化程度较高,衰老加剧。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果实裂果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邓丽莉,崔文静,姚世响,曾凯芳[2](2019)在《机械损伤对脐橙果皮组织结构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机械损伤可以引起果皮油胞的破损和后续的油胞病症状,其被认为是脐橙果皮油胞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然而机械损伤也能促进其他果皮生理病害的发生。受机械损伤后,果皮的生理病害症状更加复杂,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油胞病的发生。为了更好地阐明机械损伤后果皮生理病害的发生和发病进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机械损伤后‘奉节’脐橙果皮生理病害发生进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同时测定果皮果胶、纤维素、木质素等结构物质含量和脂氧合酶活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机械损伤后,脐橙果皮细胞膜完整性受到破坏,黄皮层油胞细胞出现明显降解,进而导致油胞的破裂、橘油的释放以及白皮层和黄皮层的降解。机械损伤处理后,果实果皮脂氧合酶活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在贮藏前期快速增加,果皮原果胶含量急剧下降,贮藏7~11 d,机械损伤果实果皮可溶性果胶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果皮(P<0.05)。本实验结果可为脐橙果皮受到机械损伤后超微观结构变化的原因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朱秋萍,郭春苗,许娟,吐迪·麦麦提,龚鹏[3](2017)在《扁桃内果皮发育的组织解剖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扁桃内果皮发育过程的组织形态结构及其差异,从而为扁桃选育优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极薄壳品种‘纸皮’扁桃和极厚壳品种‘长石头’扁桃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和间苯叁酚浸染法进行解剖。结果表明:‘长石头’扁桃内果皮快速发育期开始于花后10 d,中内果皮界限明显,‘纸皮’扁桃内果皮快速发育期开始于花后25 d。‘纸皮’扁桃内果皮细胞直径与其内维管束周边细胞直径大小有明显差异,而‘长石头’扁桃无此特征;‘纸皮’扁桃内果皮从内至外进行木质化,‘长石头’扁桃内果皮从两侧向中间进行木质化。‘纸皮’扁桃的整个内果皮发育的过程约为75 d,‘长石头’扁桃的整个内果皮发育的过程约为90 d,‘长石头’扁桃开始发育比‘纸皮’扁桃早,‘长石头’扁桃内果皮基本形成比‘纸皮’扁桃晚15 d。扁桃内果皮细胞的发育分为内果皮发育前期、内果皮快速发育期、内果皮基本形成期,但薄、厚壳扁桃间内果皮发育的时间、细胞的结构、内果皮木质化的方式均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经济林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刘炳旭,于凤鸣,张立彬,武军凯,宋立琴[4](2016)在《大果水晶梨褐色果皮突变体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PAL1、PAL2、CAD、POD、4CL)在大果水晶梨褐色果皮突变体中的表达特性,并为研究梨褐色果皮形成机制奠定基础。按照RNA试剂盒法提取果皮、花、叶片、果肉、枝条韧皮部中总RNA;利用DNAMAN和Primer 5.0软件设计特异引物;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PAL1、PAL2、CAD、POD、4CL的最高相对表达量均出现在果皮中;果皮和果肉中POD的相对表达量极显着高于其他基因,花、叶片和枝条韧皮部中CAD的相对表达量极显着高于其他基因。综上所述,大果水晶梨褐色果皮突变体木质素合成相关的5个酶基因在果皮、果肉、叶片、花和枝条韧皮部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这些基因可能与大果水晶梨褐色果皮的形成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张琦,姜喜,段黄金[5](2016)在《不同贮藏方式对梨果皮组织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库尔勒香梨’和‘新梨七号’果实采后贮藏5个月果皮组织结构变化。【方法】以‘库尔勒香梨’‘新梨七号’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果窖、冷库、冰箱、冰柜贮藏条件下存放5个月,应用组织切片技术分析果皮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库尔勒香梨’‘新梨七号’果皮组织结构由蜡质层、角质层、表皮细胞、亚表皮细胞构成,‘新梨七号’较‘库尔勒香梨’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小,表皮细胞和亚表皮细胞横径大,蜡质层厚,表现耐贮藏;‘新梨七号’亚表皮有2~3层细胞,‘库尔勒香梨’亚表皮有3~4层细胞,‘库尔勒香梨’果皮厚度显着大于‘新梨七号’。不同贮藏方式贮藏5个月后‘库尔勒香梨’‘新梨7号’果实的角质层、蜡质层、果皮厚度和表皮细胞、亚表皮层大小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的差异。室内贮藏‘库尔勒香梨’和‘新梨7号’的果皮蜡质层、角质层增厚,显着高于其他处理,表皮细胞横径和亚表皮细胞横径显着变薄。室内、果窖和低温贮藏果皮组织结构差异明显。‘新梨七号’蜡质层、角质层、果皮厚度均小于‘库尔勒香梨’。【结论】不同贮藏方式下,‘库尔勒香梨’和‘新梨七号’的果皮组织结构差异明显;蜡质层、角质层和亚表皮细胞横径变化显着;‘新梨七号’耐贮藏。(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6年S1期)

李彦玲,杨爱珍,孟泽,王晓琴,师光禄[6](2016)在《枣果皮组织结构与裂果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寻求枣裂果防控、裂果机理和抗裂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从花后15 d开始采样,每10 d采样1次,调查易裂品种‘京枣39’(Ziziphus jujube Mill.‘Jing39’)和抗裂品种‘郎家园枣’(Ziziphus jujube Mill.‘Langjiayuanzao’)生长发育规律与裂果的关系,在果园中和室内统计裂果率,制作石蜡切片,观测正常果和裂果的果皮结构和细胞形态特征以及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组织结构变化。【结果】(1)‘京枣39’生长比较迅速,细胞膨大期长,单果重在每个时期均大于‘郎家园枣’。‘郎家园枣’的横纵经均小于‘京枣39’。(2)‘京枣39’正常果的表皮层厚度和角质层厚度均显着大于裂果,同时显着大于‘郎家园枣’正常果和裂果,‘京枣39’表皮厚度和角质层厚度裂果/正常果的比值均分别小于‘郎家园枣’,正常果的表皮细胞和角质层细胞比裂果的排列紧密,正常果的表皮细胞和角质层细胞大多呈方形、长方形或长柱形,裂果的大多呈长圆形、椭圆形或卵圆形。(3)花后40~70 d‘京枣39’表皮层厚度和角质层厚度变化较大,细胞体积增长比较迅速,花后40 d之后,‘京枣39’果肉细胞中空腔大小和数量多于‘郎家园枣’。【结论】‘京枣39’比‘郎家园枣’膨大期长、细胞体积增长迅速,同一品种,表皮厚度是主要导致裂果的因素,与角质层无显着规律,‘京枣39’正常果的表皮层和角质层比裂果的厚,当降到一定值时将变为裂果,裂果表皮厚度/正常果表皮厚度和裂果角质层厚度/正常果角质层厚度的比值可以作为衡量枣果裂果的重要依据,其比值小将易裂果,果实发育后期果肉空腔数量越多、体积越大越容易发生裂果。(本文来源于《北京农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周军永,孙其宝,孙俊,陆丽娟,俞飞飞[7](2016)在《安徽地方枣种质抗裂性评价及果皮组织结构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裂果是影响枣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明确安徽地方枣种质抗裂特性,为筛选抗裂种质及生产提供依据。通过连续多年观察发现,安徽地方枣品种存在3种裂果方式(纵裂、纵裂+横裂、不规则裂)和4个裂果等级(极抗裂、抗裂、中等和易裂)。在极抗裂和抗裂类型中,加工及制干品种占的比例较大,中等及易裂类型中鲜食品种占的比例较大,且多为优良鲜食品种。不同抗裂程度品种的果皮结构差异明显,加工类品种的蜡质层厚,果实表皮细胞层数多(6~7层)、细胞厚度均匀,多表现为抗裂性强;鲜食类品种的蜡质层薄,果实表皮细胞层数少(3~4层),表现为抗裂性弱。蜡质层厚度、表皮细胞层数作为评价枣果抗裂能力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石舒宁,谭佐军,谢静,卢军[8](2015)在《果皮厚度对水果组织中光传输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果产品品质检测技术在水果的生产和消费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水果产品的光学特性进行无损检测是水果品质无损检测与分级技术中最实用的和最成功的技术之一。深入研究光在水果组织中的输运规律,对于水果产品品质的光学检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仁果类薄皮水果苹果和厚皮水果柑橘为例,建立果皮和果肉两层组织模型,利用蒙特卡罗法模拟了808nm的波长下高斯光束在水果组织中传输的光学特性,揭示了水果果皮厚度对光在组织中的传输特性如漫反射率、透射率、内部吸收率和穿透深度等特性的影响,分析了果肉组织的检测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果皮越厚,透射率和穿透深度越小,果皮比果肉的光吸收能量密度在径向距离上的分布范围更广,随着水果组织内部深度的增加,光吸收能量密度逐渐减小,径向方向减弱的更快。而对于漫反射率,在径向距离0.2~1.2cm之间,果皮越薄漫反射率越小,在1.2~4.0cm之间,果皮越厚漫反射率越小。此研究结果表明在用光学检测方法对水果进行无损检测和分级时,无论是透射或反射测量,果皮厚度和光束的相互作用都不应忽视,也为不同类型的水果产品设计更为有效的光学检测装置(如光源的强度、检测器的大小以及位置等)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水果产品品质的光学检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5年07期)

许佳妮,崔文静,邓丽莉,曾凯芳[9](2015)在《橘油处理对柑橘果皮组织结构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果皮塌陷指数、变色指数以及与细胞膜、细胞壁相关的物质为测定指标,研究橘油处理致柑橘果实油胞病对果皮组织结构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橘油处理可引起柑橘油胞病的发生,病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加剧;橘油可促使果皮组织内脂氧合酶活性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增加,从而加速细胞膜降解,果皮组织电导率明显上升、丙二醛含量迅速增加;橘油处理前期,果皮细胞壁结构物质木质素、纤维素会迅速合成,果胶甲酯酶与多聚半乳糖醛酸的活性受到抑制,果皮细胞壁会有一定程度加厚。(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5年12期)

赵文,秦智伟,吴鹏,周秀艳[10](2013)在《黄瓜低农药残留品种的外果皮组织解剖学特征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瓜低农药残留品系D0351及其相对应的高农药残留品系D9320作为材料,在始收期分别喷施霜霉威和毒死蜱两种农药,对两个品系外果皮细胞的形态、气孔、叶绿体以及线粒体超微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两个品系的最大差异是外果皮细胞结构,D0351品系外果皮细胞呈长条形,D9320品系呈近正方形,D0351品系的外表皮细胞面积小于D9320品系。两个品系经农药处理后,D0351外果皮细胞变成近圆形或长圆形,D9320外果皮细胞形态没有改变,两个品系的外果皮细胞面积都增加,且D0351的细胞面积仍小于D9320;气孔开口度D0351的增大程度比D9320小;两个品系的叶绿体内的嗜锇颗粒数量变多、体积变大;线粒体形态及内部结构没有改变。(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3年20期)

果皮组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机械损伤可以引起果皮油胞的破损和后续的油胞病症状,其被认为是脐橙果皮油胞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然而机械损伤也能促进其他果皮生理病害的发生。受机械损伤后,果皮的生理病害症状更加复杂,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油胞病的发生。为了更好地阐明机械损伤后果皮生理病害的发生和发病进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机械损伤后‘奉节’脐橙果皮生理病害发生进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同时测定果皮果胶、纤维素、木质素等结构物质含量和脂氧合酶活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机械损伤后,脐橙果皮细胞膜完整性受到破坏,黄皮层油胞细胞出现明显降解,进而导致油胞的破裂、橘油的释放以及白皮层和黄皮层的降解。机械损伤处理后,果实果皮脂氧合酶活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在贮藏前期快速增加,果皮原果胶含量急剧下降,贮藏7~11 d,机械损伤果实果皮可溶性果胶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果皮(P<0.05)。本实验结果可为脐橙果皮受到机械损伤后超微观结构变化的原因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果皮组织论文参考文献

[1].王傲雪,苗爽,陈秀玲,张瑶,刘佳音.不同裂果类型番茄成熟过程果皮组织衰老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9

[2].邓丽莉,崔文静,姚世响,曾凯芳.机械损伤对脐橙果皮组织结构的影响(英文)[J].食品科学.2019

[3].朱秋萍,郭春苗,许娟,吐迪·麦麦提,龚鹏.扁桃内果皮发育的组织解剖学观察[J].经济林研究.2017

[4].刘炳旭,于凤鸣,张立彬,武军凯,宋立琴.大果水晶梨褐色果皮突变体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6

[5].张琦,姜喜,段黄金.不同贮藏方式对梨果皮组织结构的影响[J].果树学报.2016

[6].李彦玲,杨爱珍,孟泽,王晓琴,师光禄.枣果皮组织结构与裂果关系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6

[7].周军永,孙其宝,孙俊,陆丽娟,俞飞飞.安徽地方枣种质抗裂性评价及果皮组织结构特点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6

[8].石舒宁,谭佐军,谢静,卢军.果皮厚度对水果组织中光传输特性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5

[9].许佳妮,崔文静,邓丽莉,曾凯芳.橘油处理对柑橘果皮组织结构物质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5

[10].赵文,秦智伟,吴鹏,周秀艳.黄瓜低农药残留品种的外果皮组织解剖学特征比较分析[J].中国蔬菜.2013

标签:;  ;  ;  ;  

果皮组织论文-王傲雪,苗爽,陈秀玲,张瑶,刘佳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