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染色体外DNA的克隆及结构与功能研究

螺旋藻染色体外DNA的克隆及结构与功能研究

论文题目: 螺旋藻染色体外DNA的克隆及结构与功能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物物理学

作者: 曹学成

导师: 徐步进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染色体外,提取,纯化,限制性酶切,克隆,结构与功能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论文以钝顶螺旋藻藻株Sp-H01、Sp-D、Sp-J、Sp-Z、Sp-S、Sp-T、Sp-10等为材料,建立了螺旋藻染色体外DNA(exDNA)提取与纯化的技术方法;研究了exDNA的基本分子特征;通过Southerm杂交分析了各种exDNA之间及exDNA与螺旋藻染色体DNA之间的同源性;克隆并测定了Sp-S两种exDNA的部分序列,进而对它们的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以及开放阅读框(ORF)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作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如下:1 螺旋藻exDNA的高效提取与纯化技术方法的建立 采用多种方法从螺旋藻中提取exDNA,通过比较与分析,建立了一种高效提取螺旋藻exDNA的方法—CTAB-蛋白酶K法。该方法在藻细胞裂解液和第一次DNA沉淀物的溶解中均加入适量的蛋白酶K,再经酚/氯仿/异戊醇等抽提,可有效去除蛋白质和多糖等杂质,使exDNA的质量和提取率均显著提高。利用所建方法对10多株钝顶螺旋藻所作的exDNA提取结果显示:(1)多数藻株只含有一种exDNA,如Sp-H01的exDNA约为0.75kb,Sp-D、Sp-J和Sp-Z等的exDNA约为1.1 kb~1.2 kb;(2)少数藻株含有两种exDNA,如Sp-S含有1.8kb和3.6kb的两种exDNA,依次简称为exDNA-S-S和exDNA-S-L;Sp-T含有1.9kb和3.8 kb两种exDNA,分别简称为exDNA-T-S和exDNA-T-L。同时,针对螺旋藻exDNA的丰度低,难以富集与纯化等问题,本文在比较凝胶冻融过滤法、DNA凝胶回收试剂盒和碱法等方法的基础上,确立以凝胶冻融过滤法回收与纯化exDNA的效果最好,回收率高于90%。2 螺旋藻exDNA的基本分子特征 对exDNA所作的遗传稳定性、分子构型及酶切图谱等研究结果显示:(1)exDNA在螺旋藻生长繁殖过程中保持稳定遗传;(2)通过碱变性或热变性处理,发现变性的螺旋藻exDNA可以迅速复性,经UV照射后电泳条带呈弥散状而不形成新的DNA条带;采用10种限制性内切酶对exDNA进行的酶切表明,exDNA可以部分地为DraI酶切,但未形成酶切带型,说明螺旋藻exDNA可能是一类具有复杂结构的线性DNA分子;(3)2D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Sp-S和Sp-T各自所含的两种exDNA不是同一种质粒的两种构型,而是两种各自独立的遗传元件。3 螺旋藻基因组DNA的限制性酶酶切分析 对提取螺旋藻基因组DNA的CTAB二次沉淀法进行了改进,通过提高DNA沉淀缓冲

论文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螺旋藻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1.1 螺旋藻染色体DNA的研究进展

1.2 螺旋藻染色体外DNA的研究进展

1.3 螺旋藻转化系统的研究

2 染色体外线性质粒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2.1 线性质粒的类型及分布

2.2 线性质粒的结构特点及复制模式

2.3 线性质粒的功能及应用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报告

第一章 螺旋藻exDNA的高效提取与纯化技术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与仪器

1.3 螺旋藻exDNA的提取方法

1.4 RNase与DNase酶切处理

1.5 螺旋藻exDNA的纯化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螺旋藻exDNA提取方法的比较与优化

2.2 RNase A和DNase I对螺旋藻DNA的酶切作用

2.3 螺旋藻exDNA的富集与纯化

3 小结

第二章 螺旋藻exDNA的基本分子特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

1.3 螺旋藻exDNA的遗传稳定性试验

1.4 螺旋藻exDNA的碱、热及UV处理

1.5 螺旋藻exDNA的限制性酶切

1.6 螺旋藻exDNA的双向琼脂糖凝胶电泳

2 结果与分析

2.1 螺旋藻exDNA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2.2 螺旋藻exDNA的分子结构特点

2.3 螺旋藻exDNA的限制性酶切分析

2.4 螺旋藻exDNA的双向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3 小结

4 讨论

第三章 螺旋藻exDNA的同源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与仪器

1.3 螺旋藻基因组DNA制备方法的优化

1.4 螺旋藻基因组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1.5 螺旋藻exDNA的Southern杂交实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可用作酶切分析的螺旋藻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建立

2.2 螺旋藻基因组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

2.3 螺旋藻exDNA之间的同源性分析

2.4 螺旋藻exDNA与染色体DNA之间的同源性分析

3 小结

第四章 螺旋藻exDNA的克隆及结构与功能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质粒与载体

1.2 试剂和仪器

1.3 exDNA的克隆方法

1.4 连接、转化、重组质粒的检测及序列测定

1.5 exDNA克隆片段的Southern杂交

1.6 exDNA克隆片段的Nouthern杂交

1.7 计算机生物信息学软件及其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exDNA克隆方法的建立

2.2 exDNA序列的测定及拼接

2.3 exDNA克隆片段的Southern杂交分析

2.4 exDNA克隆片段的Nouthern杂交分析

2.5 exDNA片段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5.1 exDNA核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及ORF预测

2.5.2 exDNA编码蛋白质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及功能预测

2.5.3 exDNA序列的一级结构特点及二级结构预测

3 小结

4 讨论

4.1 exDNA片段的序列结构与其基本分子特征的关系

4.2 螺旋藻exDNA克隆片段的比较与分析

4.3 螺旋藻exDNA的遗传及调控机制探讨

第三部 分总结

1 主要结果

2 主要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发布时间: 2006-07-24

参考文献

  • [1].DNA损伤应答中长非编码RNA LRIK、ncRNA0301及蛋白质XPF的功能研究[D]. 王丹.湖南大学2018
  • [2].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皮层蛋白UL41逃逸宿主DNA识别信号通路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D]. 苏晨鹤.苏州大学2017
  • [3].CRISPR/C2c1的结构与功能机制研究[D]. 吴丹.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 [4].黄单胞菌属DNA条形码筛选及其重要致病变种检测技术研究[D]. 田茜.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 [5].双加氧酶Tet对DNA甲基化修饰的影响及相关调控机制研究[D]. 王倩倩.中国农业大学2018
  • [6].序列复杂度方法在DNA调控元件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 吴成超.华中农业大学2018
  • [7].单链和双链DNA结合蛋白特征提取与分类研究[D]. 王伟.武汉大学2014
  • [8].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DNA/RNA修饰分析[D]. 黄维.武汉大学2016
  • [9].组蛋白去甲基化酶Rph1在DNA损伤中的功能及调控机制[D]. 李锋.武汉大学2016
  • [10].基于链交换反应的DNA甲基化检测方法研究[D]. 许琛.武汉大学2017

相关论文

  • [1].螺旋藻种质与形态重建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 李晋楠.浙江大学2002
  • [2].极大螺旋藻藻蓝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研究[D]. 于平.浙江大学2003
  • [3].节旋藻藻蓝蛋白操纵子、Rubisco基因及节旋藻和螺旋藻分子系统学研究[D]. 刘金姐.中国海洋大学2003
  • [4].双向氢化酶基因的克隆、分析及其在节旋藻和螺旋藻分子系统学中的应用[D]. 张晓辉.中国海洋大学2004
  • [5].螺旋藻基因组结构分析和藻胆蛋白的适应性进化[D]. 赵方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
  • [6].螺旋藻的藻种选育及其生长特性的研究[D]. 徐建祥.华南理工大学1998
  • [7].螺旋藻多糖的研究[D]. 王德培.华南理工大学1997
  • [8].钝顶螺旋藻/节旋藻藻蓝蛋白的提取纯化及抗肿瘤免疫效应研究[D]. 李冰.中国海洋大学2006
  • [9].节旋藻/螺旋藻基因组特性初探及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D]. 凌娜.中国海洋大学2006
  • [10].盐胁迫对螺旋藻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D]. 龚红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

标签:;  ;  ;  ;  ;  ;  ;  

螺旋藻染色体外DNA的克隆及结构与功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