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行为无因性及相关问题研究

物权行为无因性及相关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德国比较法学家茨威格特称物权行为无因性是“德意志法系的典型特征”。物权行为理论是法律行为中最突出的成就,而物权行为理论之中最精妙的地方就是其无因性,可以说,物权行为无因性是《德国民法典》的精华。但是,物权行为无因性也是民法学中争论最多的问题,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对德国民法体系进行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我们对各种法律制度更清晰的认识,也有利于我国在未来民事立法之中以其为鉴,进行制度上、体系上的设计。无论从哪方面来讲,物权行为无因性都值得我们进行研究。伴随着我国物权法的制定,长期被我国法学界所忽视的物权行为理论成为研究的热点,特别是“无因性”之争。本论文通过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对该理论的更深刻的认识。本文之正文包括引言和结语一共分为六块。第一章为物权行为无因性之历史探究,分两节,目的主要是通过对物权行为无因性形成过程进行研究,从而为之后的论证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一节讲对物权行为理论的起源研究,考虑到物权行为之于无因性的重要作用,只要了解了物权行为,那么对其无因性也就很容易了解了,从物权行为的起源入手,可以为进一步为研究无因性的历史起源打下基础。本节主要讲了物权行为的起源,概念上的争议和笔者的立场。第二节主要是物权行为无因性的提出、发展和在立法上的确立。无因性起源于萨维尼的首倡,来源于其“交付是一项真正的契约”的思想。通过巴尔、戴恩伯格、耶林等人对无因性理论的发展,使其抽象性由内部发展到外部,无因性原则最终在《德国民法典》上确立。由于该法典的巨大影响力,要想更好地去对无因性理论进行论证,从《德国民法典》入手是很好的方法。第二章为物权行为无因性保护交易安全机能之正当性争辩。本章笔者从学界对其存在的争议入手,层层解析,通过不同层面的理解,展示自己的观点,分两节。第一节为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之保护交易安全功能实证分析与目的论之争辩,本节是本章的重点,笔者先从争议里面看出彼此都不反对无因性具有保护交易安全之机能,争论的只是交易安全和原所有人的权利谁先保护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充分论证无因性具有保护交易安全的正当性。第二节为本章小结。第三章为我国立法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继受分析,一共分三小节。本章主要通过具体的法条分析,得出我国立法中实际上已经承认了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结论。第一节、以《物权法》出台前我国立法为例,主要涉及到《民法通则》民法通则72条第二款、《合同法》51、《合同法》58条之规定。第二节以《物权法》的一些相关规定为例。通过一、二两节的论证,得出我国民事立法中实际上是承认了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第三节系本章的小结。第四章为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对我国未来民事立法之启示,共三节。在本章,笔者将把前面几章的论述结论作为基础,分析无因性理论对于我国未来民事立法的启示。第一节为完善物权无因性与善意取得制度的互补,通过善意取得制度与无因性互补性分析,对未来立法中无因性与善意取得制度进行构建。第二节为基于物权行为无因性对我国不当得利制度进行建构,基于不当得利制度的作用没有被重视,笔者认为,在承认无因性的前提下,在未来民事立法之中必须对不当得利制度进行完善,在本节中,笔者提出一些构建的建议。论文最后一部分为结语,对文章进行总结。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历史探究
  • 1.1 物权行为理论的起源研究
  • 1.1.1 物权行为理论之历史探源
  • 1.1.2 物权行为的具体概念
  • 1.2 物权行为无因性的提出、发展和最终确立
  • 1.2.1 萨维尼物权行为无因性的提出
  • 1.2.2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发展
  • 1.2.3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确立
  • 2 物权行为无因性保护交易安全机能之正当性争辩
  • 2.1 关于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机能之价值争辩
  • 2.1.1 不同法律意识形态对无因性理论的态度
  • 2.1.2 物权行为无因性保护交易安全机能之追本溯源
  • 2.1.3 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保护交易安全目的正当性分析
  • 2.2 本章小结
  • 3 我国立法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继受分析
  • 3.1 《物权法》制定前我国立法中物权行为无因性存在辨析
  • 3.1.1 《民法通则》第72条第2款物权变动模式之分歧与评论
  • 3.1.2 我国《合同法》第51条物权变动模式讨论
  • 3.1.3 我国《合同法》第58条之于第51条作用和地位分析
  • 3.2 《物权法》制定后我国立法中物权行为无因性存在辨析
  • 3.2.1 无因性理论对我国《物权法》之必要性分析
  • 3.2.2 无因性理论在《物权法》中的具体表现
  • 3.3 本章小结
  • 4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对我国未来民事立法之启示
  • 4.1 完善物权无因性与善意取得制度的互补
  • 4.1.1 物权行为无因性与善意取得制度互补性分析
  • 4.1.2 未来民事立法中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和善意取得制度进行制度上的构建
  • 4.2 基于物权行为无因性对我国不当得利制度进行建构
  • 4.2.1 在未来立法过程中基于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正确认识不当得利制度的地位
  • 4.2.2 依据无因性原理建立起不当得利和善意取得互补的制度
  • 4.2.3 基于无因性理论,补充和完善法条中不当得利制度的内容
  • 4.2.4 对所有权人的返还请求之诉的性质进行明确规定或者解释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物权行为的效力规则[J]. 太原大学学报 2014(04)
    • [2].物权行为理论探析[J]. 商 2015(38)
    • [3].论物权行为无因性[J]. 才智 2016(08)
    • [4].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分析及探讨[J]. 法制博览 2015(21)
    • [5].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一些看法——兼议物权行为无因性之科学性[J]. 魅力中国 2010(12)
    • [6].论物权行为[J]. 法制与社会 2012(12)
    • [7].我国民法的物权行为探讨[J].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2(07)
    • [8].我国物权行为界定之初探[J]. 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03)
    • [9].侵犯私人物权行为的构成[J]. 商场现代化 2010(32)
    • [10].浅议侵犯私人物权行为[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 [11].债权形式主义模式下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初探——兼谈《物权法》第24条[J]. 法制与经济(中旬) 2012(07)
    • [12].论物权行为的无因性——物权行为再解读[J]. 法制与社会 2016(19)
    • [13].浅谈善意取得制度不能代替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J]. 现代妇女(下旬) 2014(12)
    • [14].物权行为的渊源——论物权行为理论体系的原意及取舍[J]. 法制与社会 2014(27)
    • [15].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的功能衔接[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3(03)
    • [16].《房屋登记办法》全面贯彻了物权行为独立性理论[J]. 中国房地产 2009(04)
    • [17].修建、登记等物权行为并非取得产权当然原因[J]. 人民司法 2015(14)
    • [18].物权行为理论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11)
    • [19].物权行为独立性:表达与实践——以房屋登记为中心[J]. 中国房地产 2011(08)
    • [20].浅析物权行为的无因性[J]. 大众商务 2010(10)
    • [21].我国应当采用物权行为理论[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8)
    • [22].民法典体系下《合同法》第51条的存废[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3].论物权行为无因性和善意取得制度对交易安全的保护[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20)
    • [24].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取舍[J]. 大众商务 2009(08)
    • [25].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J]. 私法 2008(00)
    • [26].论物权行为的无因性[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05)
    • [27].论我国买卖合同中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与无因性[J]. 法制与社会 2016(20)
    • [28].论物权行为无因性——以“恶人受益”角度为视角[J]. 法制与经济 2020(07)
    • [29].无因性作用之我见[J]. 魅力中国 2010(12)
    • [30].以物抵债之物权行为探析[J]. 法制博览 2018(29)

    标签:;  ;  ;  ;  

    物权行为无因性及相关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