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中水土保持的优化途径分析

河道治理中水土保持的优化途径分析

上海诺山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00

摘要: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无论是基于河道防洪排涝功能还是从河道生态功能等方面来看,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前河道治理过程中,基于水土保持理念来开展具体的治理工作,可以有效的缓解河道周围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采取有效的防风固沙措施,增强河道抗风和抗旱能力,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更好的发挥水土保持在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河道治理;水土保持;途径

引言

目前我国的水土流失形势十分严峻,有些大兴土木的工程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水土流失不仅对当地动植物的基本生存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对下游的水生生物、水质产生影响,严重的还会对河流管理等造成麻烦。我国虽疆土辽阔、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率并不高,并且农业生产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因此水土保持对人民的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

1河道治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在垃圾回收领域,我国建设进展缓慢,在工程管理方面,同样是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这就使得很多生活垃圾被随意的丢弃到河道旁,工厂未经处理的污水也被肆意的排放到河道中,一些固态污染物被掩埋在河道旁,一些污染气体在被排放后,随雨水汇入河道,给地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会对地方社会、经济造成影响,因此,进行河道治理工程无疑是有益的。但是当下,我国诸多工程缺乏系统严谨的管理体系,这就使得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时常会产生二次污染的现象,此外,诸多施工团队并没有施工资质,其粗放式的管理体系以及施工策略,即便能达到河道治理质量标准,但是在施工机器、施工人员专业素养、施工责任心等方面都有所欠缺,极有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现象。介于此,河道治理工程作为人为干涉生态环境的一种,极有可能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2水土流失原因

2.1自然因素

特殊的地理环境是我国某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是黄土面积分布最广的国家,如黄土高原地区的大规模黄土。黄土高原本是茂密的森林,气候变化,降水减少是其森林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自然因素如地形特点,坡度较陡的沟谷也是水土流失现象的高发地区,由于坡度较陡,地表径流冲刷力较大,就造成了土壤侵蚀,发生水土流失。强降雨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现象的自然因素之一,地表受到过度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2.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造成某些地区环境恶化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河道的建设是对水土资源影响较大的人类活动,河道本意是优化水资源分配,利国利民,但是在工程建设中往往由于某些措施不到位,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河道一般工程量较大,常常需要大兴土木,再加上对河流水资源的调节、疏导或阻碍作用,致使原有的水土条件发生变化,原有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地表草木退化,从而引发水土流失问题。

2.3监管不力

我国早在1991年就颁布了《水土保持法》,对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依靠。在河道工作中由于宣传不到位,工程相关部门的水土保持意识不足,只顾追求当下的工程效益,而忽略了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对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效益的重要意义,在工作中对施工监管不到位,相关文件成为一纸空文,导致下级部门在施工中也意识不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在施工中忽略某些保护治理措施。因此监管部门在水土保持工作中也要发挥作用,为水土保持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2.4治理不到位

河道中某些施工操作、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以及工程使用过程中可以采取相关措施对水土环境进行治理。然而由于有关部门的工作深度不够、资金不足等问题,有工程引发的环境问题得不到治理,环境问题不断出现,逐渐累积就超过了当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水土流失现象。

3河道治理中水土保持的优化途径

3.1注重河道水土保持的宣传

在当前河道治理水土保持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加大对水土保持的宣传力度,以此来引起人们的重视。具体可以应用多种方式,借助于多媒体来对水土保持进行宣传。同时还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通过法律途径来强化河道水土流失问题,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3.2加强水土流失的监测工作

在实际河道治理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治理方法具有多样性。针对于水土流失问题,可以通过地面监测、调查监测和现场巡查等方法监测建设开发过程中地表腐蚀强度,并针对河道的地基、土壤、动植物、气候、水文资料等进行分析,根据分析后获得的资料进行实地勘察,并抽样选点,获取到有用的数据来为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3.3加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能力

在建设河道治理的过程中,施工区域原本的地表植被一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施工单位在竣工之后,如果能够重视对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工作,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弱植被被破坏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施工人员可以在挖方区建设一条排水渠,或者设置几个抗滑桩,以此来避免诸如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施工人员还可以通过增加该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来防止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

3.4制定水土保持的措施时要注重因地制宜

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之中,若是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可以分为点状与线状两种类型。所以,在建设水利的时候,要对工程区域的土层构造进行研究,在确保土地能够适应水利建设的基础上,在因地制宜的制定出合适的水土保持规划,并将规划切实的落实。例如,可以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这两种措施各有各的功能优点,且功能属性也各不相同,若是能够将两种措施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实现更好的水土保持效果。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可以对施工区域的性质进行分析,设计出具有强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方案并加以落实。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扩大植被的覆盖面积,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区域土地的抗侵蚀能力,优化生态环境,为地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5强化政府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政策制定和监督作用

在对河道治理进行工程监控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决策监督作用与政策制定的作用。政府应当以实际情况作为考核的基础,合理的制定相关的水土保持工作的政策与意见,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的环节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对已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的团队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确保排除一切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现象的可能性,保证水土保持工作能够发挥自身的作用,得以有效的开展。

3.6遵循自然规律,生态治理河道

河流包括河槽、滩地,湖泊湿地、上中游水库、农田灌溉系统等等,它不仅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系统,而且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因此,河道治理必须秉承自然的法则,坚持“宜直则直、宜弯则弯、人水和谐”的理念,大力开展沿河两岸的水土保持工作,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保持河道的基本形态和河床稳定,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保护动植物群种,恢复湿地,保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通过生态治理河道,实现水清、岸绿、景美,还河流以生命,为两岸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让居民亲水、爱水、治水,让河道生态治理变成全社会共同的愿望。

结束语:

河道治理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因此造成的水土流失却也是既定存在的事实。所以,河道治理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水土保持观念,力争减少乃至杜绝由河道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相关部门与政府机构也应当对水土问题引起高度的重视,加大环保力度,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志祥.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水土流失环节及防治[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12):239-240.

[2]杨清林.防止河道的水土流失[J].农民致富之友,2018(19):62.

[3]苏强平.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J].北京水务,2009(02):20-22.

[4]王磊.河道治理中的水土保持初探[J].山东工业技术,2017(18):255.

[5]黄百顺,费成效.河道治理工程中水土保持方案与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17(07):171-172.

标签:;  ;  ;  

河道治理中水土保持的优化途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