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应用Neuro DSA、Agatston Calcium Score和CTP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综合影像评价

联合应用Neuro DSA、Agatston Calcium Score和CTP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综合影像评价

论文摘要

目的:应用64层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类型、分布及所致血管狭窄等影像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探讨64层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斑块影像特征评价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对临床可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行64排CT血管造影检查,后循环及颅内血管病变均排除在外(经CTA、DSA或MRA证实);狭窄程度的判断采用NASCET标准。分析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在各年龄组及各血管节段的分布、斑块类型与临床症状与狭窄程度的关系、钙化的临床意义以及斑块的并发改变。结果:116例患者中共发现377个斑块,其中软斑块138个,钙化性斑块115个,以钙化为主的混合性斑块29个,以软组织为主的混合性斑块95个,软斑块发生率36.60%,斑块钙化发生率63.40%;发生于颈总动脉起始部23例,颈总动脉105例,颈动脉分叉部150例,颈内动脉81例,颈外动脉18例。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发病率分别为57.56%、24.67%、11.94%及5.83%。<50岁与>70岁年龄组间发生的斑块类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5,P<0.01);颈总动脉与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发生斑块类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1)。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类型及发生血管节段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斑块类型、狭窄程度、发生血管节段等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管闭塞与临床症状正相关(B=1.080,P<0.05),而钙化性斑块与临床症状负相关(B=-0.688,P<0.05);对颈动脉分叉部的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也得出相同结论。结论:64层CT血管造影不仅可初步评价颈动脉斑块的影像特征,还可以准确测量斑块所致的血管狭窄;联合评价斑块类型、狭窄程度及发生血管节段、斑块内钙化可对临床脑血管事件作出预测。目的:应用64层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钙化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钙化在不同年龄组及不同血管节段的分布趋势以及钙化所致的血管狭窄的程度,并探讨64层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钙化评价的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116例患者行64排CT血管造影检查,后循环及颅内血管病变均排除在本研究之外(经CTA、DSA或MRA证实),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斑块钙化的影像特征及临床意义。结果:116例患者共发现377个斑块,其中钙化性斑块115例,颈动脉斑块钙化的发生率为63.40%。不同年龄组间斑块钙化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4,P<0.01),小于50岁年龄组斑块钙化发生率很低,随年龄增加,斑块钙化比率明显上升。不同血管节段钙化的发生率如下:颈总动脉起始部60.87%,颈总动脉27.62%,分叉部84%,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分别为69.14%和77.78%,颈动脉分叉部钙化率明显高于其他血管节段;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斑块钙化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P<0.01)。在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组中钙化的发生率分别为46.51%、33.33%、26.67%及0.00%,但仅有轻度与重度狭窄组间斑块钙化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3,P<0.05);斑块钙化与狭窄程度非线性相关,钙化常引起轻中度狭窄。钙化在斑块内的分布与临床症状相关但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单纯钙化性斑块在症状组与无症状组中分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斑块钙化率在两组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3,P<0.05)。将斑块类型、狭窄程度、发生血管节段等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钙化与临床症状负相关(B=-0.688,P<0.05)。结论:总之CTA可清晰显示斑块内钙化的形态、分布及其导致血管狭窄程度,同时可定量测量血管狭窄;对钙化的颈动脉斑块是否引发临床症状应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发生的血管节段、引起的狭窄程度及钙化的程度及分布方能做出准确预测。通过钙化的定性分析有助于临床对颈动脉斑块进行筛查并预测脑缺血事件发生。目的:联合应用Agatston Calcium Score和Neuro DSA技术定量、定性分析颈动脉钙化,探讨二者联合应用是否可作为一个有效工具指导治疗及颈动脉钙化积分的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收集一侧或两侧颈动脉钙化患者68例(年龄67.6±10.2岁;男:女=57:1),所有病例均行Siemens 64 CTA检查,参考NASCET标准,应用NuroDSA技术对血管狭窄分析,增强前数据被传入Agaston Calcium Score软件行钙化分析。结果:无论是否考虑狭窄和年龄的协同作用,症状组患者与无症状组患者相比具有更高的总钙化体积、钙化当量及钙化积分,但症状组患者与无症状组患者间总钙化体积、钙化当量及钙化积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三个狭窄组间和三个年龄组间总钙化体积、钙化当量及钙化积分均有统计学差异;在重度与轻度狄窄组间、中度与轻度狭窄组间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1);50-69岁与大于70岁年龄组间上述钙化参数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1)。将总钙化体积、钙化当量、钙化积分、一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及年龄和性别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仅有一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临床症状正相关(B=0.568,P=0.010)。一侧颈动脉球部及同侧颈内动脉的狭窄程度均与总钙化体积具有轻度但明显相关性(rbifurcation=0.322,rICA=0.418,P<0.01)。无症状组发现217个独立钙化,而症状组仅发现120独立钙化。在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间所有独立钙化的特性均无统计学差异,但症状组钙化特性显示其更不均质。对钙化在斑块内的分布分析发现,在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间钙化的分布形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颈动脉钙化积分可作为一个无创性的新方法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负荷,帮助临床决定治疗方案,对斑块内钙化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可帮助临床评价斑块的稳定性、预测临床症状的发生及对高危病人进行危险分层。目的: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是否存在脑血流灌注异常及其在随后发生的脑缺血事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应用CT灌注成像对上述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变的评价较少且结论不一。本研究应用64层CT灌注成像对单侧颈内动脉狭窄(大于50%)或闭塞患者的脑灌注改变进行评价;探讨不同解剖部位及不同灌注参数对灌注异常改变的意义及CT灌注成像对可能发生脑缺血事件的高危人群的筛查价值。材料和方法:25例一侧颈内动脉狭窄(大于50%)或闭塞患者进行了64层螺旋CT灌注检查,所有病例均经CTA、DSA或MRA证实且颅内动脉无明显狭窄及闭塞。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NASCET)标准在本研究中将患者分为中度狭窄(50%-69%)、重度狭窄(70%-99%)及闭塞组。按颅内动脉血流分布手动镜面测量两侧大脑半球8个解剖部位的绝对灌注值并计算两侧半球的相对灌注值。对组内两侧的绝对灌注值比较采用Student’s t-test和Mann-Whitneytest,组间相对灌注值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和Kruskal-Wallis test。结果:(1)彩色参数图显示,闭塞组、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所有解剖部位两侧脑组织的CBF图和CBV图均无明显差异。闭塞组TS图、TP图两侧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差异;而在重度狭窄组仅有4例(4/9)TS图、TP图显示两侧脑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中度狭窄组所有病例TS图、TP图两侧脑组织均无明显差异。(2)闭塞组、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所有解剖部位两侧脑组织的CBF和CBV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闭塞组:闭塞侧前分水岭区灰质及白质的TS与对侧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闭塞侧前分水岭区白质的TP与对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闭塞侧后分水岭区灰质及白质的TS(P<0.01)、TP(P<0.05)与对侧脑组织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4)重度狭窄组,仅有颞叶(P<0.01)、后分水岭区白质(P<0.05)狭窄侧的TS与对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5)中度狭窄组所有解剖部位两侧脑组织的TS、T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颞叶、基底节区、前分水岭区灰质及白质、后分水岭区灰质及白质的rCBF、rCBV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7)颞叶的rTS、rTP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rTS=0.0090,PrTP=0.0104),闭塞组和中度狭窄组间的rTS、rTP具有统计学差异;基底节区的rTS、rTP三组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rTS=0.0281,PrTP=0.0017),闭塞组和中度狭窄组间的rTS具有统计学差异,闭塞组和中度、重度狭窄组间的rTP具有统计学差异;前分水岭区灰质及白质的rTS、rTP三组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灰质:PrTS=0.0173,PrTP=0.0397;白质:PrTS=0.0482,PrTP=0.00321);后分水岭区灰质的rTS、rTP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rTS=0.0203,PrTP=0.0049);后分水岭区白质的rTS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rTS=0.0015),但三组间rTP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T灌注成像能有效评价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脑灌注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在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中,灌注异常见于前后分水岭区,以分水岭区的白质最易受累,使用绝对及相对的TS能早期、敏感的发现灌注异常。

论文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 应用64层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斑块影像特征的初步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图表与说明
  • 第二部 64层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斑块钙化评价的临床意义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图表与说明
  • 第三部 联合Agatston Calcium Score和Neuro DSA技术对颈动脉钙化的定量定性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图表与说明
  • 第四部 64CT灌注成像对一侧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价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图表与说明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  ;  ;  ;  ;  

    联合应用Neuro DSA、Agatston Calcium Score和CTP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综合影像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