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家油田扶杨油层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尚家油田扶杨油层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论文摘要

充分利用研究区现有资料,对尚家油田扶杨油层顶面的古构造进行恢复,研究尚家鼻状构造演化历史,断裂发育及其演化特征,总结尚家油田断裂主要活动时期及断裂发育类型,分析尚家油田扶杨油层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确定油气来源,计算源岩供烃能力;研究尚家油田扶杨油层油气运移动力和输导通道,总结尚家油田扶杨油层油气运聚成藏模式,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最终对其油气分布有利区进行了优选。通过研究认为,尚家鼻状构造是一个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古构造,断裂主要有断陷期形成坳陷期继续活动的断裂、坳陷期形成的断裂、断陷期生成坳陷期和构造反转期继续活动的断裂、坳陷期形成构造反转期活动的断裂4种类型。尚家油田扶杨油层油气藏类型主要有断块、断层遮挡、断层—岩性3种类型,其中以断层—岩性油气藏最多,其次是断层遮挡油气藏,最少是断块油气藏。油气分布在平面上主要在尚家鼻状构造的鼻尖部位及其附近,油水分布关系复杂,主要受砂体与断裂沟通情况及砂体分布连续性的控制,具有上油下水、油底层位分布复杂、各断块之间油水分布差异较大、同一断块内无统一油水界面的特征。尚家油田扶杨油层原油主要来自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其次为青二三段源岩,三肇青山口组源岩供烃能力强,向尚家油田的供烃量约为1.1×108t。尚家油田扶杨油层油气成藏模式是三肇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气在超压作用下通过T2-T22断裂向下伏扶杨油层中倒灌运移,然后在浮力作用下沿着被断裂沟通的砂体进行侧向运移,至尚家鼻状构造的断块、断层遮挡和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尚家油田扶杨油层油气成藏主要受圈闭是否发育,圈闭是否位于油气运移路径上和圈闭内砂体是否发育3个主控因素的控制。尚家油田扶杨油层储层样品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分布在115-120℃,结合该区地层埋藏史、热史、源岩生排烃史和断裂活动史恢复结果得到,尚家油田扶杨油层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应为明水组沉积末期。通过以上研究可确定尚家油田扶杨油层Ⅰ类有利区3个,面积52.2Km2,资源量1507×104t,Ⅱ类有利区4个面积13.3 Km2,资源量267×104t。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前言
  • 一、研究目的意义
  • 二、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三、研究思路
  • 四、主要研究工作
  •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 1.1 构造及其演化特征
  • 1.2 断裂及其活动特征
  • 1.3 沉积类型及砂体分布特征
  • 第二章 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
  • 2.1 油气藏类型
  • 2.2 油气水分布规律
  • 2.2.1 油气分布特征
  • 2.2.2 油水分布规律
  • 第三章 原油物性及其来源
  • 3.1 尚家油田扶杨油层原油分析
  • 3.1.1 尚家油田扶杨油层油油对比
  • 3.1.2 三肇地区与尚家油田油油对比
  • 3.2 尚家油田油气源分析
  • 3.3 源岩发育和分布
  • 3.3.1 源岩发育特征
  • 3.3.2 源岩地球化学评价
  • 第四章 三肇凹陷对尚家油田供烃能力
  • 4.1 源岩生排烃史及生排烃量
  • 4.2 向尚家油田的供烃量估算
  • 第五章 油气成藏模式及机制
  • 5.1 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在源岩大量排烃期时的古超压作 用下通过 T2断裂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
  • 5.2 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气在浮力作用下通过被断裂沟通砂体侧向运移至尚家油田
  • 5.3 断裂静止后垂向封闭好有利于扶杨油层油气聚集与保存
  • 第六章 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及成藏时期
  • 6.1 扶杨油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 6.2 油气成藏时期
  • 第七章 有利目标区选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尚家油田扶杨油层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