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

论文题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 李微

导师: 邱柏生

关键词: 和谐社会,公民,公民教育,公民参与,公民的全面和谐发展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论文把公民教育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中进行考察分析,并对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民教育提出对策建议。注重考察和谐社会、公民教育的内涵、特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考察研究公民教育的意义、原则、目的、机制、方式,利用和谐社会的理论对公民教育的内容进行了考察分析,从政治角度分析了促进公民教育的措施,重点探讨了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落脚点和公民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适应和谐社会需要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公民。 本文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列宁的和谐社会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升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在公民概念上,本文认为不同研究领域对公民概念有不同的理解,认为应该把公民概念与国家概念联系在一起来认识,公民概念的本质应该是公民身份。在公民教育问题上,公民教育应该是国家为了培养适应和谐社会需要的公民而对全体公民进行的一种全面的系统的协调的教育。从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提出了公民教育应该具有的特点是整体性、联系性、渐进性、多样统一性、主体性、合法性。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认为公民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是促进公民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公民教育的原则方面,提出协调性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原则。在公民教育的目的方面,认为公民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从动力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对公民教育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参与式、疏导式、咨询式、陶冶式等公民教育的主要方式。 运用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提出公民教育的内容包括科学发展观教育、自然观念教育、社会观念教育和人际观念教育。在科学发展观教育方面,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新观念,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吸收了世界文明进步的最新成果,把“和谐”理念融进了发展之中;科学发展观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把和谐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基本特征与发展目标。在自然观方面,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念是自然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并提出生态伦理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生态科技观与科技生态观等具体教育内容。在社会观念教育方面,提出把民族精神的培育与社会公德教育作为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目的及问题

二、研究途径与方法

三、研究内容

第一章 和谐社会、公民与公民教育:概念分析

第一节 和谐社会:基本涵义与现实意义

第二节 公民概念与公民理论

第三节 公民教育:基本概念分析

第二章 公民教育的宏观考察:意义、原则与目的

第一节 公民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 公民教育的原则

第三节 公民教育的目的

第三章 公民教育的机制与方式

第一节 公民教育的机制

第二节 公民教育的方式

第四章 公民教育的内容:以和谐社会为导向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教育

第二节 自然观念教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三节 社会观念教育:民族精神培育与社会公德教育

第四节 人际观念教育:和谐友爱

第五章 公民教育与推进民主政治:双向动力源

第一节 提高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第二节 推行民主政治,培养公民的公共参与意识

第六章 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公民教育的着力点

第一节 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公民教育的关系

第二节 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第三节 加强公民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9-19

参考文献

  • [1].加拿大高校公民教育方法研究[D]. 郑凯文.湖南大学2014
  • [2].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的取向发展及其现实性研究[D]. 王英杰.东北师范大学2013
  • [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公民意识教育研究[D]. 汪倩倩.苏州大学2014
  • [4].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转换研究[D]. 马超.吉林大学2017
  • [5].当代中国公民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 秦秋霞.华中师范大学2013
  • [6].公民的道德责任研究[D]. 陈思坤.郑州大学2013

标签:;  ;  ;  ;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